-
用于简单病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制作的3D打印模型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数字化的诊疗设计和3D打印制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从而解决简单牙列不齐等问题。评价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3D打印牙列模型的精确性,论证该数字化正畸流程可行性。方法:通过选取轻度间隙不调、扭转等不同类型的简单不齐病例20例,3shape Trios全称"口内扫描"获得牙列信息后应用3shape Ortho Analyzer软件进行排牙设计并导出各阶段步骤模型数据用于3D打印和压制无托槽矫治器;在85个上下颌牙列数字化设计模型和对应3D打印模型上选取对应左右中切牙、尖牙和磨牙的牙冠高度、牙冠宽度、尖牙和磨牙间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分别进行软件及手工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信度进行评估;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两种模型在各测量指标上有无差异以检验模型精确性。 结果:软件测量数字化设计模型和手工测量3D打印实体模型结果的ICC均>0.95,测量者应用软件及手工测量的可重复性均较高。两种模型在除外牙冠高度的其他各测量指标上的一致性高,配对 t检验结果 P>0.05,整体偏差范围在(-0.01±0.12) mm至(0.11±0.31) mm之间。 结论:基于数字光处理技术以10 μm层厚精度3D打印的牙列模型精确性较高,可用于临床简单病例隐形矫治器制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根面覆盖术联合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粉白美学缺陷随访5年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前牙美学区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牙龈退缩致粉白美学不协调,重建生物学宽度、改善牙周生物型、获得协调的龈缘曲线对再次治疗成功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修复多年后多牙位出现牙龈退缩的患者,要求二次修复改善美观,通过明确诊断及数字化微笑设计美学分析,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行根面覆盖术解决根面暴露,同期联合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改善患者上前牙龈缘曲线协调性,随访5年龈缘位置稳定,为二次修复重建理想的粉白美学曲线提供了一定的术式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82颗恒牙邻面牙釉质厚度的测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显微CT测量182颗恒牙邻面牙釉质厚度,以期为正畸临床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集筛选182颗离体恒牙[来源于正畸减数和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提供者均为北京市居民,汉族,年龄(39.5±10.6)岁,90%的牙齿来源于50岁以下的患者],并根据牙位进行分类,用流体树脂于牙齿近远中邻面接触区做标记后进行小动物计算机体层显像扫描,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各牙位牙齿近中和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 面距离、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牙冠近远中向宽度。 结果:邻面牙釉质厚度从前牙区[(0.63±0.16) mm]到磨牙区[(1.46±0.25)mm]逐渐增厚。上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31.60 mm,下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29.68 mm。前牙区邻面接触区垂直向位置靠近牙冠切1/3,磨牙区邻面接触区更接近牙冠中1/3。近中和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与牙冠近远中向宽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P均<0.05)。 结论:本组离体牙结果显示,切牙区近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较小,磨牙区较大;临床应在前牙区靠近切端、在后牙区靠近龈方进行邻面去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物陶瓷封闭剂nRoot和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体外评价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的根尖封闭性以及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为临床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自釉牙骨质界处截去牙冠,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通过逐步深入技术进行根管预备,然后采用Martin TroPe推介的生物陶瓷封闭剂改良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A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B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C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D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E组和F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染料渗透法和扫描电镜法分别观测各组根尖封闭性情况,染料渗透长度越长,微缝隙越宽,表示根尖封闭性越差.结果:染料渗透实验结果显示,A组(2.455±0.137)mm,B组(2.830±0.148)mm,C组(2.426±0.130)mm,D组(2.774±0.163)mm.经方差分析得出,iRoot SP和nRo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陶瓷牙胶尖和普通牙胶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物陶瓷牙胶尖染料渗透平均值低于普通牙胶尖;根管封闭剂与牙胶尖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各组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结合界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微缝隙,其中使用普通牙胶尖的B组和D组中,微缝隙较宽,而使用生物陶瓷牙胶尖的A组和C组中,微缝隙相对较小;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微缝隙宽度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①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具有与进口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iRoot SP相似的根尖封闭性;②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优于普通牙胶尖;③充填材料中根管封闭剂和牙胶尖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成年大学生上前牙被动萌出异常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成年大学生中被动萌出异常(APE)人群上颌前牙附着龈宽度(AGW)和临床牙冠宽长比(CCW/CCL)与正常人群相比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2022年10—11月期间招募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60名大学生,其中28名男性、32名女性,年龄20 ~ 23岁。对全部大学生进行以下数据的采集:AGW、龈沟深度、临床牙冠长度(CCL)、临床牙冠宽度(CCW)、牙龈生物型、前牙咬合关系、上唇高度,以及参与者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口呼吸史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威尔科克森-曼-惠特尼检验。结果:60名参与者中有7名男性和12名女性被诊断为APE。在口呼吸病史、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上唇高度、前牙咬合关系和牙龈生物型等方面,APE人群和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与AGW(P<0.05)和CCW/CCL(P<0.05)的增加有关。在有APE的个体中,侧切牙的发生率最高(UR2:94.7%、UL2:78.9%),其次是尖牙(UR3:42.1%、UL3:42.1%),而中切牙的发生率最低(UR1:26.3%、UL1:21.1%)。此外,在左右同名牙中,右侧侧切牙和尖牙的CCL比左侧侧切牙和尖牙大。结论:APE与AGW和CCW/CCL的增加有关。在诊断疑似APE时,可将AGW和CCW/CCL作为参考指标。此外,APE好发于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特点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上下颌轻中度拥挤下iTero Element 1口扫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评估轻中度拥挤下采用iTero Element 1 口内扫描仪获得的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前兴路门诊部就诊的 37 名患者,使用iTero Element 1 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和藻酸盐取模获得同一患者传统石膏模型,比较数字化模型自动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人工测量牙冠宽度、牙弓宽度、覆盖的差异.结果 数字化模型和石膏模型的 3 次重复测量一致性检验ICC值均在 0.9 以上,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轻度拥挤组 11、16、21、31、36、41、43、46 牙冠宽度、14~24 牙弓宽度、22 覆盖,中度拥挤组 11、23、16、31 牙冠宽度、14~24 牙弓宽度、11、12 覆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ero数字化模型在轻中度拥挤时部分数据与手工测量石膏模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牙齿排列不齐,导致测量误差,但测量数据差异较小,不影响iTero数字化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前牙冠根成角现象及其与牙槽骨形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前牙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总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二者之间成角的现象,这个角被称为冠根角.由于冠根成角,在牙齿上施加相同的转矩力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影响牙齿的移动.上下颌切牙和尖牙的冠根成角程度各有不同,同一牙齿的冠根角度在不同的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及安氏分类的错畸形患者中也存在差异.前牙区牙槽骨宽度较窄,牙齿移动范围有限,为了保证治疗中牙根在牙槽骨内高效、安全地移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类型错患者前牙的冠根成角特点对其进行准确的转矩控制,使牙根位于牙槽骨中央.因此,了解前牙的冠根成角特点及其与牙槽骨形态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两种不同程序美学牙冠延长术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程序美学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上前牙不良修复体破坏生物学宽度造成牙龈红肿患者20例(102颗牙),随机分为2组:常规程序行牙冠延长(常规组)和即时因循程序牙冠延长(ITCL组).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相关牙周指标的变化及修复效果.结果:两组牙周指标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周时ITCL组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要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唇侧冠边缘至嵴顶的距离≥3 mm位点数ITCL组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时因循牙冠延长术术中牙体预备可有效控制冠边缘至嵴顶的距离,术后即刻临时冠牙龈诱导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牙周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相关牙周手术治疗及美学再修复,阐明牙周手术治疗配合美学再修复在上前牙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患者上前牙修复后2年余,修复体松动,患牙咬物不适伴牙龈出血,上唇系带附着过高,左上侧切牙根尖区可见低密度影.经牙周、牙体牙髓病和修复等学科会诊,行根管再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并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系带修整术恢复生物学宽度,引导骨再生术(GBR)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根尖骨质缺损.术后1个月行暂时冠修复,术后3个月行永久冠修复.结果:术区牙龈及龈乳头形态恢复理想,与邻牙的牙龈高度协调性佳,上唇系带附着正常,中切牙未见明显缝隙;上前牙区修复体形态美观,功能良好;术后跟踪随访X线片显示术区骨密度同邻近骨质相似,已无明显界限.结论:涉及前牙区薄龈型牙龈生物型的美学修复,特别是再治疗的复杂病例,适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手段介入,不但易于获得明显的短期效果,对远期疗效的稳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侧上颌尖牙阻生对牙颌三维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尖牙阻生病例牙颌的三维结构特征,评估发生上颌尖牙阻生的相关风险因素,为正畸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单侧上颌尖牙阻生患者的CBCT,利用Romexi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侧牙颌三维结构特征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阻生侧尖牙和侧切牙倾斜度明显增大,尖牙牙冠更向近中、侧切牙向远中倾斜(P<0.001);阻生侧尖牙体积更大、侧切牙体积更小(P<0.05),当尖牙体积增大或侧切牙体积减小时,上颌尖牙的阻生概率增加;阻生侧牙弓弧形长度更短,牙弓宽度在尖牙区和前磨牙区更短(P<0.001),而宽度在磨牙区无显著差异(P>0.05),两侧牙弓长度在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尖牙阻生伴随或导致同侧牙及牙槽骨三维方向发育异常,上颌尖牙阻生的严重程度与周围牙颌结构异常密切相关,提示上颌尖牙阻生可以早期预判、诊断,且可以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