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探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策略。方法:调查2018—2020年湖北省244家二级及以上用血医院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数据,包括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等,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18—2020年各指标总体分析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指标在湖北省各地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 P<0.05);三级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均显著高于二级医院,而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低于二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显著低于专科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公立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却低于民营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湖北省临床用血总体质量稳中有升,但各地区间临床用血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三级医院显著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的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对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强度对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输血科行DAT检测的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和临床输血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DAT阳性强度与患者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输血后胆红素值、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从配血检测结果来看,次侧配血结果与DAT强度显著相关( r=0.58, P<0.01)。抗筛阳性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χ 2=126.810, P<0.01)。DAT阳性强度对患者直接胆红素值有影响,DAT阳性强度越高,患者直接胆红素越高(χ 2=32.069, P<0.01);且对患者总胆红素值也有影响(χ 2=17.981, P=0.001)。从红细胞输注效果来看,DAT阳性强度为0.5患者输注有效率较低(28.6%),其余患者DAT阳性强度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无关,不同DAT阳性强度(1、2、3、4)患者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7.0%、60.1%、65.6%和60.0%,同一DAT阳性强度下,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较高(χ 2=41.071, P=0.009)。 结论:不同DAT阳性强度与患者次侧配血结果、直接胆红素含量存在相关性,而红细胞输注效果与DAT阳性强度没有显著关联。但DAT阳性强度增加,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几率增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及应对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单抗类药物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达雷妥尤单抗为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手段。达雷妥尤单抗可与红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结合,且在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中引起红细胞的广泛凝集,干扰骨髓瘤患者的输血前检测及临床输血策略,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输血延迟等。本文就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应对方案进行总结及阐述,希望有助于制定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婴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婴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治,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7年7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生后60 d的AIHA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儿的血浆抗体和红细胞抗原,对患儿血浆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并对血浆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对本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本研究对AIHA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检索策略为:以"类同种抗体""mimicking antibody"为中、英文关键词,分别对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类同类抗体所致AIHA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文献复习,总结此类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此类抗体所致AIH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本例患儿于生后53 d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患儿生后60 d入院检查:① ABO血型为B型,Rh血型表型为CcDEe型。②红细胞标本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结果均呈阳性,血清及自身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抗-D和抗-C特异性抗体,血清标本与B/ccdee去白细胞红细胞交叉配血主侧相合。③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本例患儿被确诊为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AIHA。患儿接受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 U输血后,其血红蛋白(Hb)值升高至88 g/L,此后逐渐下降至56 g/L,改用激素治疗后,Hb值上升至61 g/L,贫血症状缓解。④符合本研究检索及筛选策略的文献为8篇,纳入研究的本病患儿为8例,其抗体鉴定结果中,Rh血型系统的类同种抗体为5例,Kidd血型系统的类抗-Jk b合并类抗-Jk3抗体为1例,MNS血型系统的类抗-S抗体为1例,Kell血型系统的类抗-Kp b抗体为1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输血及药物治疗,并且疗效良好,仅1例产生同种抗体。 结论:类同种抗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采用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吸附试验,可鉴别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对于类同种抗体引起的AIHA患儿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危急情况下进行血液输注时,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输注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灌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需定期输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输血前血清学检测,研究组选择ABO、Rh C、c、D、E、e抗原相合性/相容性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对照组选择ABO及RhD相合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比较两种输血方案的输注有效率、血液学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注总有效率为98.33%(59/60),对照组的输注总有效率为95.00%(5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输血12周后,研究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均 P<0.05)。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对照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0.00%(6/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h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灌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促进血液学指标恢复,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及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孕产妇Rh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表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及实行Rh表型相容性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65 161例孕产妇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以同期48 122例男性为对照,通过x2x 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3 283例样本中,RhD+112 870例(99.64%),以CCDee(48.39%)和CcDEe(32.88%)为主要表型,并检出重庆地区首例Rh缺失型D--表型;RhD-413例(0.36%),以ccdee(52.78%)和Ccdee(33.41%)为主要表型;RhD+组与RhD-组的Rh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 161例孕产妇中,Rh 5种抗原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为D>e>C>c>E,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Rh表型分布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O血型的孕产妇间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中,正常妊娠人群、有不良流产史人群、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群和不孕症患者人群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4个孕产妇人群与本地区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和献血者相比,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阳性孕产妇中,CcDEe表型找到相容性血液的概率为100%,CCDee、CcDee和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45%-60%,ccDEE、ccDEe、CcDEE表型找到相容血液的概率为5%-10%,其余表型的相容概率均低于0.5%;提供CCDee和ccDEE两个表型的血液即可满足99%以上患者7种Rh表型相容性输血需求.结论:应对孕产妇进行Rh表型检测,对需要输血的孕产妇推行Rh表型相同或相容性输血是切实可行的输血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去除雷达木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及输血疗效评估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DARA-Fab片段处理经抗CD38单克隆抗体雷达木(daratumumab,DARA)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比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方法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 将DARA使用PierceFab制备试剂盒制备成DARA-Fab片段后,确认不同体积(5、10、15、30 μL)DARA-Fab片段对于抗筛细胞和抗体鉴定细胞的中和效果;DARA-Fab片段和明确相应抗原的抗筛细胞与对应的单抗试剂为试验组,以添加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孵育后离心;各选取20名经DARA治疗后的MM患者,分别使用DARA-Fab封闭RBC表面抗原和与DTT破坏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来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其输血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种配血方法.结果 15、30 μL DARA-Fab片段与抗筛细胞与混有DARA的血清孵育离心后结果为阴性,5、10 μL DARA-Fab结果为阳性,15 μL DARA-Fab处理抗体鉴定细胞(2、3、4、5、7、9、11)后为阴性,抗体鉴定细胞(1、6、8、10、12)经30 μL DARA-Fab片段处理后,结果为阴性;添加DARA-Fab的实验组对MNS系统、Duffy、Kidd、Kell、Lewis、Rh血型系统和对照组结果一致;DARA-Fab片段这20名患者输注RBC后Hb(hemoglobin,Hb)(73.90±1.90)(g/L)比输血前(63.60±1.58)明显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16.25±3.54 vs 17.87±3.57)、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μmol/L)(6.31±2.32 vs 7.10±2.80)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9.94±1.38 vs 10.77±1.22)输注前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DTT处理方法与DARA-Fab片段封闭方法的输血前后Hb差值(10.75±1.04 vs 10.30±0.98)、TBil差值(3.31±1.47 vs 3.31±0.55)、DBIL 差值(2.76±1.24 vs 2.60±0.83)和 I-Bil 差值(1.97±0.40 vs 2.82±0.53)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ARA-Fab片段可通过封闭RBC表面CD38抗原,来去除DARA对红细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这种封闭方法对于红细胞临床常见血型系统的抗原无影响,且通过这种配血方法实验室指标输血疗效明显,与DTT方法的输血疗效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迟发性溶血反应致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异常与输血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 1 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后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制定输血策略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Rh血型系统分型,结合患儿输血史、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症状等资料综合分析 1 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以明确其是否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并制定适宜的配血策略.结果 入院时患儿血型为B型DccEE,血红蛋白(Hb)38 g/L,网织红细胞比率(Ret%)2.92%,总胆红素(TBil)65.8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0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53.8 μmol/L,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与B型DCcEe供者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阴性,乳酸脱氢酶(LDH)1 05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3 U/L,尿潜血 2+,尿胆原 4+,入院 5d前有红细胞输注史.结合以上结果及对比既往实验室数据,明确患儿发生了迟发性溶血反应,随即筛选B型DccEE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给予输注,输血后各项指标趋好.结论 地贫患儿输血前应综合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和临床其它资料制定合适的配血策略,以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红细胞Rh血型相容性输血临床意义与经济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我院开展RhD,C,c,E,e抗原相容性输血的临床意义与经济性,为以后全面推广和普及Rh血型相容性输血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我们筛查并鉴定了Rh相容性输血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意外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了Rh分型前后两年患者的住院时长和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献血者红细胞的Rh抗原表型与患者的Rh抗原表型匹配度可高达92.43%.住院患者的意外抗体阳性率为1.72%(186/10 786),Rh血型系统抗体的检出率为43.30%,抗-Mia抗体的检出率为20.98%.接受Rh相容性输血的患者未产生新的Rh血型系统的抗体.Rh分型后,患者的次均住院时长和红细胞费用均有轻微降低.结论 Rh相容性输血可以显著减少新的意外抗体的产生.Rh相容性输血导致的输血相关检测费用的增长没有明显增加医疗费用.Rh相容性输血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或四川省人民医院申请血型鉴定、意外抗体筛查及输血的患者共6名,鉴定患者ABO和RhD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合血、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微柱法,采用酸放散液鉴定红细胞表面致敏抗体,聚乙二醇增强抗原抗体反应;毛细管高速离心技术分离患者自身红细胞和输入红细胞,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同时总结患者输入抗原阳性红细胞前后特点.结果 1、2号患者血浆中检出抗-E,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抗-c,-E,而3、4、5、6号患者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分别检出抗-C、抗-E、抗-JKa、抗-fFyb,毛细管高速离心后6名患者血液标本远心端检出相应抗原阳性红细胞.结论 对于多次输血且近期有输血史患者,检测到新出现的、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红细胞抗体筛查阳性而患者无溶血的临床症状,应怀疑发生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并及时启动输血反应调查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