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动力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PDT联合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37例)。A组患者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PDT辅助治疗,功率100~140 mW,照射功率密度100 mW/cm 2,光斑直径4 mm,时间1 min;B组患者单纯采取常规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改变,记录牙周状态指标包括牙周附着丧失(AL)距离、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 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B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IL-1β、HMGB1、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TIM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BI、PD及BO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A组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DT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牙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杆体锥体分离概念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中存在的外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分离首次以杆体锥体分离(BALAD)来命名,表现为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上光感受器内节在肌样体水平上分离,形成独特的视网膜囊腔。随后许多研究相继报道了不同疾病中存在的BALAD。外层视网膜中,光感受器内节的肌样体区结构相对薄弱,当促进光感受器外节附着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上的外向力超过光感受器内节肌样体的抗拉伸强度时,肌样体带分裂,形成BALAD。BALAD具有其独特的多模态影像特征,识别BALAD可以为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眼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BALAD命名的发展过程、解剖结构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模态影像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对邻牙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是否对邻牙牙周健康产生影响,为第三磨牙拔除后残余牙囊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研究前瞻性纳入2020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并拔除双侧下颌埋伏第三磨牙的患者82例。采用自身对照,将每例患者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拔除第三磨牙并彻底刮除残余牙囊组织)和B组(拔除第三磨牙后不对留存的牙囊组织作任何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双侧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指标及牙槽骨高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均成功拔除,均未发生出血、创口感染、干槽症、下唇麻木等不良反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面部肿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时,A组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2.67(2.00,3.67)mm]显著小于B组[4.00(3.00,5.00)mm]( Z=-6.55, 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临床附着丧失[1.00(0.00,3.00)mm]显著少于B组[3.00(2.00,5.00)mm]( Z=-5.99, P<0.001);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至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1.86±1.34)mm]显著小于B组[(3.04±1.89)mm]( t=-6.87, P<0.001)。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42.3%(11/26)]显著高于B组[0(0/26)]( P<0.01),而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63.3%(19/30)]与B组[46.7%(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残余牙囊可对邻牙的牙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拔除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术中刮除残余牙囊有利于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尤其是20岁以上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半月-隧道瓣技术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和影像学效果,为探索更微创、可靠、稳定的牙周再生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至少1颗前牙区患牙存在邻面骨内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试验组使用半月-隧道瓣技术,对照组使用改良保留龈乳头切口技术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牙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龈乳头退缩(papillae height loss,PHL)、骨袋深度(影像学检查中骨缺损的骨袋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术后2周早期伤口愈合指数(early healing index,EHI)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D[试验组治疗前后为(6.50±0.85)和(2.10±0.74)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6.60±0.97)和(2.40±0.70)mm]、CAL[试验组治疗前后为(8.70±0.95)和(4.00±1.1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8.40±1.17)和(4.50±1.18)mm]、BI[试验组治疗前后为3.00(2.75,3.00)和1.00(1.00,2.00),对照组治疗前后为3.00(2.00,3.00)和1.00(0.75,1.25)]及骨袋深度[试验组治疗前后为(4.71±0.95)和(-0.20±0.8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4.38±0.97)和(0.99± 0.80)mm]均有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2周EHI(1.30±0.48)显著优于对照组(2.10±0.99)( P=0.042)。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袋深度改善程度[(4.91±1.18)mm]显著优于对照组[(3.39±0.95)mm]( P<0.05)。试验组影像学硬组织修复率(1.05±0.17)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4)( P=0.001)。两组治疗后PD、CAL、BI及PHL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安全、有效;该技术允许在骨缺损区进行过量植骨,可更有效地获得硬组织再生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对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P)、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甲硝唑药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系统检查指标[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龈沟液生化指标[CRP、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χ 2=6.1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GI、PD、BI、PLI、AL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01);观察组龈沟液CRP、EA-p、EA-s分别为(5.31±1.19)μg/L、(0.70±0.20)Abs/mL、(0.48±0.19)Abs/mL,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27)μg/L、(1.15±0.52)Abs/mL、(1.12±0.31)Abs/mL( t=9.24、4.97、10.85,均 P < 0.001)。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2.63%(1/38),低于对照组的20%(6/38)(χ 2=3.93,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炎安全有效,有助于下调龈沟液CRP、EA-p、EA-s水平,缓解炎症,改善牙周状况,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综合护理对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牙周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的牙周炎患者16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基础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80例。基础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牙周相关指标PD、PLI和AL,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综合护理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PD、PLI和AL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PD、PLI和AL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颏部W形截骨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颏部W形截骨成形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接受颏部截骨整形患者38例,男5例、女33例,年龄20~41岁,平均27.3岁。术前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颏部延长、缩窄及前移或后退的距离。口内切口行颏部W形截骨,调整两侧游离骨块间夹角、下移及前移距离,改变颏部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随访3~24个月,通过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照片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颏部垂直延长2~5 mm,平均3.0 mm。水平变窄宽度3~7 mm,平均5.6 mm。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6个月。术后无血肿、伤口裂开、意外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永久性神经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出现。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唇区域短暂神经感觉丧失,在随访期间均自行恢复,所有患者对面型改善满意。结论:颏部W形截骨术保留颏部中央骨质与颏舌肌和颏舌骨肌的附着,不影响口腔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截骨后去除骨质及双侧骨块移动灵活,可三维有效地改变颏部的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达到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5-羟维生素D在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测并分析牙周炎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牙周临床指标及风湿免疫指标,探讨25(OH)D与两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风湿免疫科的患者及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将患者分为4组:26例单纯牙周炎患者纳入牙周炎组;23例单纯RA患者纳入RA组;22例伴RA牙周炎患者纳入伴RA牙周炎组;22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共纳入93例受试者。记录4组受试者一般信息及牙周临床指标。收集各组受试者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样本,对4组受试者25(OH)D及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记录RA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并进行风湿免疫指标测定。对4组受试者25(OH)D水平与牙周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伴RA牙周炎组类风湿因子[106.5(47.1,283.8)kU/L]及C反应蛋白[20.5(13.1,32.3)mg/L]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RA组[分别为60.1(19.0,110.0)kU/L、14.7(3.0,18.0)mg/L]( Z=-2.29, P=0.022; Z=-2.25, P=0.024);伴RA牙周炎组[IgG、IgA分别为:(16.0±4.3)、(3.2±1.3)g/L]及RA组IgG、IgA水平[分别为(16.3±5.5)、(3.7±1.8)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gG、IgA分别为(12.0±1.8)、(2.3±0.6)g/L]和牙周炎组[IgG、IgA分别为(12.5±2.2)、(2.0±0.7)g/L]( P均<0.05);伴RA牙周炎组25(OH)D水平[(26.0±9.8)nmol/L]显著低于牙周炎组[(35.6±8.4)nmol/L]及RA组[(32.7±8.6)nmol/L]( P均<0.05);25(OH)D水平与龈沟出血指数( r=-0.43, P=0.032)和临床附着丧失( r=-0.41, P=0.043)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25(OH)D在牙周炎和RA患者中均显著降低,其与牙周炎和RA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创面愈合及术后反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在拔牙后不填入任何植入物,研究组填入CGF凝冻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面部肿胀情况、疼痛应激指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ODD、CAL及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症状严重程度(postoperative symptom severity,PoSSe)量表].结果:术后1、3 d,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2±0.56)、(2.94±0.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0.61)、(3.86±0.57)分(P<0.001);术后研究组的面部肿胀度为(2.79±0.6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2)mm(P<0.001);2组术后 3 d 的 5-HT、Gal、CGRP 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分别为(2.46±0.68)ng/mL、(9.56±1.42)nmol/mL、(1.76±0.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0.46)ng/mL、(13.19±1.08)nmol/mL、(2.89±0.44)ng/mL(P<0.001);术后6个月,2组的ODD、CAL水平均低于术后1周,研究组分别为(4.21±0.87)、(0.48±0.12)mm,均低于对照组[(5.75±0.61)、(0.73±0.19)mm,P<0.001];研究组的各项PoS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GF可降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后患者术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改善其拔牙后的疼痛及面部肿胀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控制状态与牙周炎相关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态与牙周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目标人群是2018年5至7月调查的上海市黄浦区糖尿病人群,使用分层系统抽样模型设计。本研究中的重度牙周炎被定义为不同象限至少有2个位点探诊深度≥6 mm,且临床附着丧失≥5 mm,因牙周炎致缺牙的无牙颌患者也计入重度牙周炎组,其余纳入者计入非重度牙周炎组。糖尿病血糖控制状态分为以下3类: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7.5%且空腹血糖>7.0 mmol/L]、控制良好(HbA1c≥6.5%且≤7.5%或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及控制理想(HbA1c<6.5%且空腹血糖<6.1 mmol/L)。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频数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对探诊深度与糖尿病控制状态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平衡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吸烟状况),对重度牙周炎组与非重度牙周炎组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对糖尿病控制状态及牙周炎状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5 220例有糖尿病病史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参与了调查,其中3 064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完成了完善的口腔和实验室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纳入调查的糖尿病人群中重度牙周炎的患病率为10.57%(324/3 064)。在重度牙周炎组中,79.01%(256/324)的纳入者年龄超过65岁,55.56%(180/324)为男性,58.33%(189/324)受教育程度低于高中水平,21.91%(71/324)为吸烟者,重度牙周炎组上述指标的占比均显著高于非重度牙周炎组( P<0.01)。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理想、良好和不佳状态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百分比依次增加,分别为8.95%(29/324)、22.53%(73/324)和68.52%(222/324),血糖控制状态不佳时重度牙周炎的占比最高。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重度牙周炎中占比[68.52%(222/324)]显著高于在非重度牙周炎中的占比[60.99%(1 671/2 740)]( P<0.05)。探诊深度的回归系数为0.191,即探诊深度可对血糖控制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P<0.01)。糖尿病血糖控制状态与重度牙周炎呈显著正相关( OR=2.800, P<0.05)。 结论:在上海市黄浦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重度牙周炎的年龄普遍高于非重度牙周炎组,男性居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吸烟比例更高;糖尿病控制状态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相关,血糖控制不佳者中患重度牙周炎的比例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