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受体配体亲和技术筛选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筛选中药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方法 以ACE2和DPP-4作为靶蛋白,利用受体配体亲和超滤和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芩中与ACE2和DPP-4亲和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和分析,以筛选具有同时抑制ACE2和DPP-4的化合物.结果 从黄芩中筛选出了 5,7,2',6'-4羟基黄酮、5,7,2',5'-4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白杨素、千层纸素A,可以同时亲和抑制ACE2和DPP-4,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结论 从黄芩中筛选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靶蛋白抑制剂,具备潜在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建立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及汉黄芩素联合顺铂组(联合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构建SPF级裸鼠成瘤模型进一步验证。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第4天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在波长450 nm处时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0.109、0.765±0.087、0.484±0.122、0.356±0.056比1.114±0.256、0.824±0.225、0.623±0.239、0.378±0.191, F=259.633、205.262, P<0.01)。EdU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EdU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2.0)%、(48.8±3.2)%、(22.5±1.4)%、(16.1±3.8)%比(56.7±1.5)%、(46.6±2.8)%、(21.2±2.2)%、(14.2±1.8)%, F=65.198、89.293, P<0.01]。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克隆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3.5、96.0±4.8、50.0±2.9、25.0±3.5比125.0±0.8、121.0±2.5、55.0±3.9、30.0±3.3, F=68.151、52.086, 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TUNEL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7.3±3.2)%、(21.2±4.6)%、(36.6±3.8)%比(3.8±2.2)%、(7.5±1.4)%、(23.5±3.8)%、(35.2±2.9)%, F=18.110、36.258, P<0.05]。流式分析可见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凋亡细胞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2.73)%、(22.38±3.16)%、(50.78±4.85)%、(66.08±2.96)%比(4.78±1.95)%、(23.75±2.56)%、(52.14±3.82)%、(63.56±3.14)%, F=66.565、89.298, 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与对照组比较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裸鼠成瘤模型表明,4周后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78±3.62)、(365.64±2.58)、(220.25±2.24)、(122.69±4.86) mm 3,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质量分别为(0.72±0.14)、(0.44±0.05)、(0.22±0.04)、(0.16±0.04) g, F=115.480、145.298, P<0.01]。 结论:汉黄芩素联合顺铂作用可抑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主要通过bax/bcl-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上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作用,可能通过ROS途径增敏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芩抗白血病作用与调控骨髓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芩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可溶性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其恶性转化影响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黄芩可以作用于骨髓微环境的各组分,通过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因子、凋亡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等进而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文章对黄芩及其主要化合物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潜在选择,以期能为寻找白血病新的作用靶点和相关调控通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环烯醚萜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环烯醚萜苷类和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40、278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9.16~306.56 μg( r=0.999 4)、3.34~53.28 μg( r=0.999 1)、5.30~84.64 μg ( r=0.999 5)、0.80~12.80 μg( r=0.999 4)、0.46~7.20 μg( r=0.999 2)、2.78~44.48 μg( r=0.999 6)、6.02~96.16 μg( r=0.999 9)、33.22~531.36 μg( r=0.999 9)、3.92~62.72 μg( r=0.999 2)、2.38~37.92 μg( r=0.999 7)、1.32~20.96 μg(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 n=9)均在94.62%~107.53%之间, RSD均小于3.0%。 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11种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及其理化参数测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理化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RP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 ℃。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pH值及相对密度。结果:黄芩苷在0.191 2~1.147 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汉黄芩苷在0.041 5~0.207 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丹皮酚在0.019 5~0.156 3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均良好。3批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其pH值范围为5.240~5.753,相对密度范围为0.846~0.889。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多个有效成分,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芩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黄芩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5批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炭,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74 nm;流动相为1%甲酸水溶液-甲醇,流速1 ml/min,梯度洗脱,建立黄芩及黄芩炭指纹图谱,分析相关成分变化;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炮制前后鞣质含量变化。结果:HPLC指纹图谱中指认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炒炭后,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下降,而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降低。结论:黄芩炒炭后苷类成分转化为其苷元,进而苷元类成分被破坏,鞣质类成分降低,可为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方法研究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除风益损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NCBI-Gene数据库查找角膜损伤相关靶点.建立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核心靶点.采用CCK-8法筛选除风益损汤含药血清促进细胞生长的最佳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LAMP1及ERK2表达.结果 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汉黄芩素、槲皮素及芍药苷,核心靶点为AKT1、TP53、MAPK1、JUN及TNF.除风益损汤含药血清干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可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及LAMP1蛋白表达,降低ERK2蛋白表达,符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结论 除风益损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角膜损伤,其促进自噬治疗角膜损伤的机制是通过下调ERK2表达、上调LC3和LAMP1表达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安宫降压丸中9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安宫降压丸中栀子苷、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9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C18 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5 mL/min,检测波长为 254 nm,柱温为 35℃,进样量为 1μL.结果 9 种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2%,98.91%,99.09%,99.09%,98.77%,99.25%,99.16%,98.17%,99.40%,RSD分别为 0.56%,0.56%,0.81%,0.97%,0.79%,0.81%,0.84%,1.19%,0.83%(n=6).样品中 9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 1.82,0.56,0.68,4.52,2.36,0.54,0.85,0.37,0.32 mg/g(n=9).结论 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安宫降压丸中 9 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三物黄芩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三物黄芩汤(Sanwu Huangqin Decoction,SHD)始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芩、苦参、地黄3味药组成,为滋阴清热之经典方剂.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及苯乙醇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白塞病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自身免疫性肝病、皮肤性疾病等.通过对SHD的处方考证与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对SHD的Q-Marker进行预测,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果碱、槐定碱、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酮,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可初步确定为SHD的Q-Marker,为完善SHD的制剂过程中质量溯源体系及其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葛根芩连汤成分间自组装纳米粒改善伊立替康所致肠毒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中药经典复方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合煎过程中成分间相互作用,探讨其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苷、甘草酸、巴马汀体外结合形成自组装纳米粒的性能及改善伊立替康(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的药理活性,为来源于中药汤剂的活性成分间的自组装纳米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小檗碱-汉黄芩苷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wogonoside nanoparticles,Ber-Wog NPs)、小檗碱-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puerarin nanoparticles,Ber-PueNPs)、黄芩苷-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uerarin nanoparticles,Bai-PueNPs)、黄芩苷-巴马汀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almatine nanoparticles,Bai-Pal NPs)、黄芩苷-甘草酸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Bai-GANPs)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包封率、载药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其微观形貌,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成分间相互作用;考察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缓解CPT-11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药理作用.结果 组分间按1∶1投药比,制备所得 Ber-WogNPs、Ber-PueNPs、Bai-PueNPs、Bai-PalNPs、Bai-GANPs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8.09±4.64)、(216.29±5.31)、(173.53±5.46)、(185.75±3.38)、(242.10±12.30)nm;PDI 分别为 0.14±0.06、0.13±0.06、0.19±0.03、0.19±0.01、0.21±0.05,TEM观察均为球状纳米粒,除Ber-WogNPs外,其余4种纳米粒包封率均较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提示,5种纳米粒的组装均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分子对接模型进一步提示,其形成机制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或氢键相关.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制剂组可缓解小鼠体质量降低,腹泻指数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含量降低,IL-10 含量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组织病变显著缓解.结论 GQD来源的几种代表性成分可高效自组装形成纳米粒,且具有类似GQD缓解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为研究传统中药汤剂药效物质基础形态与药效的相关性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