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达尼布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联合汉防己甲素片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每次100 mg,bid,口服+汉防己甲素片每次40 mg,tid,口服. 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指标、肺纤维化积分及血气分析指标,并评价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纳入42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39例/42例)和76.19%(32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MRC评分分别为(1.43±0.27)和(1.69±0.31)分,SGRQ评分分别为(46.51±4.39)和(51.08±4.76)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分别为(64.96±6.55)%和(58.67±5.01)%,纤维化积分分别为(1.12±0.14)和(1.26±0.18)分,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80.31±7.03)和(75.02±6.94)mmHg,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试验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2.38%,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磺酸尼达尼布软胶囊联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较基础治疗更能改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及呼吸困难程度、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最佳证据进行检索、评价及汇总。方法:遵循循证护理学相关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对相关网站及数据库进行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2年4月20日—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由证据小组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团体标准1篇、系统评价8篇。从团队教育、围手术期管理、功能锻炼、物理疗法、药物应用、首次穿刺时机及方案6个方面汇总了28条最佳证据。结论:促进MHD患者AVF成熟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规范管理MHD患者AVF提供参考。建议医务人员应用相关证据时结合医疗条件、临床判断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检索并总结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相应的审查指标,辨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68名护士、2022年1—4月开展基线审查时的98例气管插管患者和2022年9 —12月开展证据应用后的99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循证实践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气道并发症(口腔黏膜溃疡、气道黏膜出血、气管食管瘘、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总结28条最佳证据并制定了相应审查指标,除了6项审查指标(指标11、13、19、20、27、28)由开展循证实践前的97.96%~100.00%提升至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22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在开展循证实践后均有所提高,其中有8项指标(指标5、6、9、14、18、21、25、26)执行率从0提升至89.9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循证实践后,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水平得分由(62.41±6.07)分提升至(93.82±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气管食管瘘外,患者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证据的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方案可提高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6分钟步行测试在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肺健康状况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6 min步行测试(6MWT)在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肺健康状况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SAH患者68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拟行介入栓塞术治疗。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采用6MWT完成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呼吸困难指数(mMRC)完成两组呼吸功能评估,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完成两组肺功能水平测定,采用超声心动图完成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MWT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GRQ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SGRQ及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FVC、FEV1、P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1、PEF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SVR、LVEDV及LVESV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SVR、LVEDV及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6MW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能反映患者心肺健康状态,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播散性诺卡菌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诺卡菌属放线菌目,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中,通过吸入肺部或者侵入创口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或肉芽肿性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播散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袭部位。现报道1例乔治教堂诺卡菌血培养阳性伴脑脓肿病例。本例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经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脏康复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脏康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行审查,识别干预类型、干预要素、结局指标和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提取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虚拟现实技术干预类型主要为沉浸式和非沉浸式,干预人群包含心脏康复不同阶段患者,干预场所不受限制,干预频率多为2~3次/周,干预时长多为30~60 min,干预周期多为3周~12个月。虚拟现实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脏康复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状态,患者反馈参与度、满意度较高。结论:虚拟现实对心脏康复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心脏功能恢复尚有争议,未来研究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追踪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22年2—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病房和门诊收治的慢阻肺患者32例(慢阻肺组)及社会招募健康受试者32例(健康对照组),评估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视空间觉n-back任务包括正确率(ACC)和平均反应时(RT);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及其与FVC的比值(FEV 1/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健康调查简表(SF-36);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并对慢阻肺组认知功能受损与肺功能、SF-36和SGRQ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吸烟史、高血压史和心血管病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慢阻肺组的MoCA评分、1-back ACC、2-back ACC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3.86±4.50)比(27.55±1.29)分、(76.82%±16.60%)比(90.61%±7.40%)、(67.93%±10.10%)比(78.74%± 10.38%),均 P<0.001];2-back RT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316.43±108.17)比(254.09±101.62)ms, P<0.05];SF-36中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精力(VT)、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等项均显著劣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慢阻肺组的MoCA评分与FEV 1/FVC正相关( r=0.501, P=0.018);1-back ACC与FEV 1、FEV 1/FVC正相关( r=0.568、0.634,均 P<0.05);1-back RT与FEV 1/FVC、MVV( r=-0.452、-0.534,均 P<0.05)负相关;2-back ACC与FEV 1/FVC正相关( r=0.426, P=0.048);2-back RT与MVV负相关( r=-0.571, P=0.006)。慢阻肺组的MoCA评分与SGRQ中的活动、影响、总分负相关( r=-0.533、-0.466、-0.521,均 P<0.05);1-back ACC与活动、影响、总分负相关( r=-0.552、-0.517、-0.584,均 P<0.05);1-back RT与活动、影响、总分正相关( r=0.430、0.379、0.417,均 P<0.05);2-back ACC与影响、总分负相关( r=-0.398、-0.412,均 P<0.05)。 结论:慢阻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下降,且与患者的肺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八段锦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并给予常规干预,如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八段锦进行锻炼。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圣乔治呼吸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干预后PaO 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影响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干预后各项圣乔治呼吸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为(442.63±14.8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17.28±13.07)m( t=7.472, 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χ 2=10.299, P=0.006)。 结论:药物及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锻炼可较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减缓其肺功能下降速度,提高其运动能力,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疗效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访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36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236例,女130例,年龄50~78(59±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每年完成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测。根据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和其他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PH)的可能性,用低、中、高可能性表示,以高可能性为PH组,低、中可能性为非PH组。比较2组临床特点。组间比较,正态分布采用 t检验,构成比用 χ2检验,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67例(67/366,18.3%)合并PH可能性高,PH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1.7±6.7)mmHg(1 mmHg=0.133 kPa)。与非PH组相比,PH组年龄(76.0岁比64.0岁)、体重指数 [(21.4±6.0)比(22.6±7.2)kg/m 2],脑钠肽[(50.8±9.1)比(36.4±8.1)pg/ml]、3年急性加重次数[(6.1±0.1)比(2.8±0.4)次]、CAT(17.0比10.0分)、SGRQ(48.9比32.1分)和D LCO占预计值% [(51.9±21.9)% 比(67.0±2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慢阻肺患者D LCO占预计值%与sPAP呈负相关( r=-0.28, P<0.01)。PH组胸部CT低衰减区(56.1%比34.3%)和肺间质异常比例(30.8%比15.6%)均高于非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LAA%≥30%和肺间质异常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 β值分别为1.479和1.065, OR值为3.640~5.720,95% CI:1.462~8.571,均 P<0.01)。主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与sPAP呈负相关( r=-0.35, P<0.01)。年龄≥75岁、FEV 1占预计值%<50%及合并PH高可能性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测因素( β值为0.459~1.211, OR值为3.643~5.722,95% CI:1.463~8.904,均 P<0.01)。 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合并PH高可能性的慢阻肺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低,一般状况更差。PH高可能性和肺气肿密切相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液透析导管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血液透析导管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栓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美国国立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肾脏学会、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英国肾脏病协会、加拿大肾脏病学会、日本透析治疗学会、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血液透析导管血栓预防的相关研究,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由研究者分别进行质量评价,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5篇、临床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5篇,最终形成15条最佳证据,包括透析导管留置、抗凝策略、冲封管技术、日常管理4个主题。结论: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选择血液透析导管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降低导管血栓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改善患者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