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牡丹皮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含量,为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267 nm(没食子酸)、258 nm(氧化芍药苷)、274 nm(丹皮酚);柱温25 ℃。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不同年限的牡丹皮进行相似度评价;峰面积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上判断聚类效果。结果: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指标成分,分别为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不同年限的栽培牡丹皮相似度在0.850~0.99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 RSD<1.6%( n=6)。不同生长期对5种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影响。 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评价和鉴别不同年限的牡丹皮,为牡丹皮药材的采收、开发、评价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HPLC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三化汤治疗脑缺血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作用靶点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合HPLC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三化汤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预测其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运用TCMIP V 2.0平台检索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橙皮苷、厚朴酚和羌活醇6种成分作用靶点,以Cerebral ischemia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疗效药靶数据库(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6种活性成分治疗脑缺血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疾病-成分-靶点-通路整合网络。结果:三化汤中6种活性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橙皮苷、厚朴酚和羌活醇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 4~0.804 0 μg、0.015 3~0.382 0 μg、0.041 8~0.626 4 μg、0.312 6~3.908 0 μg、0.037 9~0.568 8 μg、0.045 3~1.359 6 μ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经测定7份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887~0.971 mg/g、0.094~0.101 mg/g、0.110~0.119 mg/g、1.494~1.669 mg/g、0.126~0.145 mg/g、0.153~0.167 mg/g。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TNF、TP53、MAPK14、JUN、IL1B、MYC、ESR1、ICAM1、PTGS2、PPARG为三化汤中6种活性成分治疗脑缺血的核心靶点。结论:建立了三化汤治疗脑缺血6种活性成分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色谱条件简单,结果准确。明确了三化汤中6种活性成分治疗脑缺血的10个潜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乙腈急性职业中毒10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吸入乙腈急性中毒病例急救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名乙腈气体急性职业中毒病例的诊疗经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经各专科全力抢救与配合,所有中毒患者病情迅速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乙腈中毒治疗早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关键,同时不可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企业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技术在助眠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技术,建立助眠保健品中可能添加的舒必利、乙琥胺、拉莫三嗪、酒石酸唑吡坦、褪黑素、盐酸丁螺环酮、苯巴比妥、马来酸咪达唑仑、氟哌啶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奥沙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盐酸氟哌噻吨、硫喷妥、盐酸硫利达嗪和地西泮等20种化学药物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铵水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20和280 nm。从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方面对HPLC-DAD技术在检测20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结果:HPLC-DAD技术在20种化学药物成分的检测专属性好,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0.999 8);20种化学药物低、中、高3个浓度9次进样的平均回收率为98.68%~99.85%,峰面积变异度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0.57%~1.16%;检测20种化学药物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检测限为0.05~1.59 μg/ml,定量限为0.16~5.09 μg/ml。应用该方法对6种助眠保健品样品进行检测,其中1种检出硝西泮。 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易于推广,可用于助眠类保健品中20种可能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环烯醚萜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环烯醚萜苷类和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40、278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9.16~306.56 μg( r=0.999 4)、3.34~53.28 μg( r=0.999 1)、5.30~84.64 μg ( r=0.999 5)、0.80~12.80 μg( r=0.999 4)、0.46~7.20 μg( r=0.999 2)、2.78~44.48 μg( r=0.999 6)、6.02~96.16 μg( r=0.999 9)、33.22~531.36 μg( r=0.999 9)、3.92~62.72 μg( r=0.999 2)、2.38~37.92 μg( r=0.999 7)、1.32~20.96 μg(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 n=9)均在94.62%~107.53%之间, RSD均小于3.0%。 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11种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UPLC-Q-TOF-MS结合化学识别模式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皖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模式,为其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RTECS C 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9批皖贝母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 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皖贝母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初步指认出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9批皖贝母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较好体现皖贝母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皖贝母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的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建立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氧化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二元梯度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结果: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及重复性 RSD均小于5%,回收率在96.28%~103.23%范围内。10批样本中虎杖苷含量最高,其次是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大黄酚和氧化白藜芦醇含量较低,在个别批次中未实现定量测定。不同批次间待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的UPLC-Q/TOF-MS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不同月份积雪草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积雪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B含量,比较不同月份积雪草的质量差异。方法:色谱柱为岛津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2 mmol/L β环糊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4 nm,建立积雪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湖南郴州产的不同月份积雪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月份的积雪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积雪草药材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7月份的积雪草药材质量最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积雪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UHPLC-LTQ-Orbitrap测定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组合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orbitrap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HPLC-LTQ-Orbitrap)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其代谢途径。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空白组。给药组大鼠灌胃异类叶升麻苷生理盐水溶液100 mg/kg,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收集大鼠尿液12 h,经纯化处理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4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给药组及空白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报道结果,从给药组大鼠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得到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水解、甲基化、磺酸化。结论: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可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