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用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用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减轻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负担,提高书写效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6—9月对河南省18家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文书书写用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 586份,回收有效问卷3 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3 387名护士中,37.8%(1 280/3 387)的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在1~2 h,>2 h的占25.9%(877/3 387)。书写一份入院护理文书用时6~10 min的最多,占28.3%(960/3 387)。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入院护理文书书写时间以及医院级别、医院性质、科室、开放床位数、护士分管床位数、科室每天新入患者影响护理文书书写时间(χ 2值分别为27.837、40.289、49.562、442.159、9.378、23.742、165.649、48.927、328.491、55.941;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护士分管床位数和入院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是影响护理文书书写用时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河南省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用时较长,护理文书书写内容较多是造成护士耗时较长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降低护士间接护理时间,增加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建议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适当简化入院护理文书书写内容,将入院护理文书中有些条目分解到后续护理文书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用户画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督导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南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93名指导医师的教学查房督导检查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评估内容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93名指导医师中,33名(35.5%)医师运用外语词汇不足,24名(25.8%)查房物品准备不足,21名(22.6%)互动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教学查房主要存在病例不合适、病情不熟悉、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主要存在分析检查报告、病历书写点评、引导鉴别诊断和指导诊疗计划方面不足等问题;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医师主要存在提问与解答不足的问题。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用外语词汇不足,专业技术职称不同的指导医师存在的问题不同,建议分层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使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于2021年5月期间通过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定向推送给山西省在培全科住院医师(简称学员)。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接诊能力、所在基地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满意度、对全科前景的认识及就业意向。汇总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的方法分析频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434名学员的年龄为(27.4±4.6)岁,其中2018级155人(35.71%)、2019级131人(30.18%)、2020级148人(34.10%)。286人(65.9%)能独立完成腹穿、腰穿、胸穿、骨穿等具体操作,且随着培训时间延长,能完成相关操作的人员占比增加[2020级、2019级、2018级分别为73人(49.3%)、92人(70.2%)、121人(78.1%), χ2=29.39, P<0.001];372人(85.7%)能独立接诊常见病患者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2020级、2019级、2018级能完成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5, P=0.188)。425人(97.9%)表示基地按照培训大纲安排轮转;390人(89.9%)表示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且比例恰当;关于所在基地收治病例病种数是否满足培训细则要求,70人(16.1%)认为完全满足,144人(33.2%)认为大部分满足,197人(45.4%)认为基本满足,22人(5.1%)认为大部分不满足,1人(0.2%)认为完全不满足;368人(84.8%)表示带教老师经常对其病历书写进行指导。学员对全科带教老师和基地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者分别有174人(40.1%)和172人(39.6%);对住宿(或补助)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7人(47.7%),非常不满意者有38人(8.3%);对基本待遇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3人(46.8%),非常不满意者有35人(8.1%)。关于对全科专业的喜欢程度,24人(5.5%)非常不喜欢,67人(15.4%)不太喜欢,255人(58.8%)比较喜欢,88人(20.3%)非常喜欢;关于全科的发展前景,15人(3.5%)认为非常不乐观,92人(21.2%)认为不太乐观,219人(50.5%)认为比较乐观,108人(24.9%)认为非常乐观;关于就业意向为多选题,其中选择市级医院的人最多,为174人(40.1%),其次为选择县级医院者,为170人(39.2%),选择村卫生所的学员较少,仅9人(2.1%)。 结论:该调查中学员对全科住培基本满意,不满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和生活条件上,履约完成后最希望去县级和市级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书写表达的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水平、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书写表达的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168例。根据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为传统干预组(77例),接受常规心理干预;2022年1~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为创新干预组(91例);接受基于书写表达的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接受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评分、Herth希望量表评分(HHI)、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以及两组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接受干预后,GSES评分、自我管理评分、希望水平(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创伤成长情况评分(人际关系、精神改变、个人力量、人生感悟、新的可能性)相比治疗前均出现升高,且创新干预组高于传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创新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健康宣教、心理辅导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书写表达的积极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促进创伤后成长,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在内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相关指标在内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临沂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内科系统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分析2017年内科系统全年的产出能力得分,根据产出能力得分对2018年内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比较实施前后内科系统产出能力得分、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安全、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根据DRGs产出能力得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后,2018年医院内科系统产出能力得分高于实施前,医疗服务效率中时间效率指数较实施前降低,病区管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危重患者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方案满意度得分情况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36、3.367、-13.090、-14.665、-11.630、-10.005、-11.572、-13.941、-8.906; P<0.05)。 结论:医院内部以DRGs产能得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条件下,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网络系统下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工作效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Ashworth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网络系统下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Ashworth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基于网络系统下未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基于网络系统下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效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Ashworth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全体工作时间、基础护理时间、病历书写时间、整体护理时间以及健康宣教时间分别为(380.48±8.13)min、(62.67±4.58)min、(73.45±3.56)min、(61.27±4.39)min、(50.11±2.9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15.37±8.72)min、(90.57±4.94)min、(101.56±2.67)min、(70.26±5.53)min、(56.72±3.09)min( t=29.265、41.416、63.168、12.732、15.398,均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率(96.00%)高于对照组(74.00%)(χ 2=18.980,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χ 2=12.374, 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1.01±0.23)分]低于对照组的(3.09±0.41)分( t=44.245, P<0.05)。 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基于网络系统下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主动监测规则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的主动监测规则。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6至2020年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病例报道,并收集相关指南/共识及北京医院现有5种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药品说明书,经全面分析后形成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风险信号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采用触发器技术和文本信息提取技术,将风险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中的4个数据模块(文本模块、医嘱模块、检验模块和检查模块)进行匹配,形成初始监测规则。经1个月试运行对初始监测规则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与HIS电子病案系统匹配且贴合我院医师电子病历书写习惯的监测规则。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PD-1/PD-L1抑制剂全部患者的电子病历,应用该监测规则进行肺损伤风险信号挖掘,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初始监测规则涉及智能监测系统中除外检验模块的其他3个模块,文本模块确定了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和18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医嘱模块确定了触发药物(5种PD-1/PD-L1抑制剂和3种/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检查模块确定了进行过胸部CT检查并在CT检查报告文本中出现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中的任一关键词/短语。在3个模块中均探测出风险信号者为预警病例。经1个月试运行后形成的监测规则增加了5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删除了1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并在文本表述方面进行了修改。应用该监测规则对设定时间内303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了风险信号挖掘,检出预警病例41例,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确定15例患者(5.0%)存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的识别准确率为36.6%(15/41)。结论:成功建立了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规则可行性和准确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科研伦理线上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学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知识的认知及培训需求,丰富科研伦理线上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科研伦理线上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对医院科研人员进行线上科研伦理培训,统计参与率和合格率,并对一般资料、科研伦理培训需求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问卷显示,不同层次科研人员中68.76%选择线上模式进行科研伦理培训。对科研伦理线上培训方式的建议,62.91%的科研人员希望增加案例分析,58.35%的科研人员希望增加讨论答疑。对培训内容需求,博士与硕士需求最大的内容为知情同意书的书写。针对所有科研人员对内容需求来说,首选为严重不良事件伦理上报流程,占比为58.92%。统计显示,培训的参与率和合格率均较高。结论:不同层次的医学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线上培训内容及方式需求不同,选择线上模式进行科研伦理培训,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可以更加省时、便捷,有效满足医学科研人员学习需求,且参与度更高,可有效提高医学相关科研人员科研伦理培训的效果,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医学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培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roca失语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方法: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 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 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 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 P<0.05)。 结论: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达性写作在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表达性写作对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9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65例和表达性写作组6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肝癌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护理,表达性写作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书写表达干预,干预从患者第2次化疗开始,共设定包括情感表达、认知评价、积极探索和展望未来4个主题,每个主题书写时间为1周,连续4周,20 min/次。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和中文版个人意义指数(PMI)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结果: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SPBS-C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SPBS-CP量表总分及照顾负担、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表达性写作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PM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PMI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表达性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改善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个人意义指数,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