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二母宁嗽丸中7个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二母宁嗽丸中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酸铵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以甲醇(A)-0.05%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甘草次酸检测波长为237 nm,黄芩苷、橙皮苷检测波长为280 nm,五味子醇甲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5 ℃,进样量2 μl。结果: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酸铵和五味子醇甲分别在10.294~205.888、4.552~91.036、6.212~124.248、8.974~179.484、2.629~52.580、5.371~107.416、8.905~178.104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为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7%、99.04%、100.76%、98.27%、100.50%、98.79%、99.37%( RSD<2.0%, 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 RSD<2.0%( n=6)。 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二母宁嗽丸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色五味子与南、北五味子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比较二色五味子与南、北五味子的抗炎活性,探讨二色五味子作为中药五味子候补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探究三种五味子的抗炎活性.结果:在三种急性小鼠炎症模型中,三种五味子均可减轻小鼠的足肿胀及耳肿胀度,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部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显示,南、北及二色五味子醇提物均含有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结论:二色五味子与南、北五味子均具有抗炎作用,且二色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抗炎活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Pan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0.78、1.56、3.12、6.25、12.50和25.00 mg·L-1)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以选择五味子乙素作用的最适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小鼠胰腺癌Pan02 细胞分为对照组(0 mg·L-1 五味子乙素)、2.5 mg·L-1 五味子乙素组、5.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Pan02细胞形态表现,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Pan02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48和72 h后,与0 mg·L-1 五味子乙素比较,其他浓度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72 h时细胞抑制作用最明显.选择0、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作用时间为72 h.对照组Pan02细胞呈长梭形,状态良好,紧密且贴壁生长,细胞器和细胞质正常;2.5和5.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体积减小,细胞之间黏连消失,细胞膜虽完整但通透性增强,细胞质皱缩,细胞内部产生空泡结构,部分呈碎片状漂浮于溶液表面;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有明显凋亡小体生成,呈现凋亡状态.EdU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 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 Pan02 细胞中 EdU 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5.0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G0/G1 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5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p27、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的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和 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2、Cyclin E2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p27、Bax、cleaved Caspase-3 和cleaved PARP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抑制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27蛋白并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代谢组学的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明确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 3 个不同产地的新产、陈储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标准谱图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CA),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新、陈五味子中的挥发性差异代谢物.结果 检测到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共计 165 个,鉴定出 81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倍半萜类、单萜类、脂肪烃类、芳香醚类、脂肪酮类、脂肪酸类、酯类、脂肪醛类以及芳香醛类.新产与陈储五味子中共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鉴定了18个差异代谢物的结构,其中单萜类成分 13 个,脂肪醛、烷烃、脂肪酸、芳香醛、芳香醚类成分各 1 个;18 个差异成分在新产五味子中含量较高,乙酸、3-糠醛、壬醛及十二烷 4 个差异成分在陈储五味子中含量显著升高.通过 22 个挥发性差异成分能够区分各产地新、陈五味子样品.结论 本研究全面地分析了五味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明确了五味子贮藏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可为基于挥发性成分的五味子质量评价及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测定的天王补心丸质量控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天王补心丸临床上已有一定疗效,但严重缺少较全面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建立天王补心丸指纹图谱和7个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寻找天王补心丸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为其科学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建立了 15批天王补心丸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共标定了 25个共有峰,指认出13个成分,对其中7个药效成分(α-亚麻酸、丹酚酸B、甘草酸、五味子醇甲、β-细辛醚、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藁本内酯)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得到控制天王补心丸质量稳定性的关键药效物质为3,6'-二芥子酰基蔗糖、α-亚麻酸和β-细辛醚.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提示3,6'-二芥子酰基蔗糖、α-亚麻酸和β-细辛醚是保障天王补心丸批次间质量稳定性的关键药效物质,可较为全面地对天王补心丸进行质量控制,为其质量评价和标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异型南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根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NMR、MS、UV、X-ray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 2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血筒内酯G(1)、mallomacrostin C(2)、3,4-seco(24Z)-cychmrt-4(28),24-diene-3,26-dioic acid 3-methyl ester(3)、黑五味子酸(4)、五内酯E甲酯(5)、五味子酸(6)、heteroclic acid(7)、汉黄芩素(8)、(2R,3R)-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9)、15,16-bisnor-13-oxo-8(17),11E-labdadien-19-oic acid(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补骨脂素(12)、(1R,2R,4R)-trihy-droxy-p-menthane(13)、香草醇(14)、2-(4-hydroxyphenyl)-ethanol(15)、松柏醛(16)、(E)-7-(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ylbut-8-en-9-one(17)、香草乙酮(18)、香草酸(19)、香草醛(20).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三萜,命名为血筒内酯G,化合物2~3、8~20 均为首次从异型南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二地鳖甲颗粒的质量标准
编辑人员丨2024/1/13
为建立二地鳖甲颗粒的质量标准,通过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颗粒中的菟丝子、枸杞子、续断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颗粒中的五味子醇甲、川续断皂苷Ⅵ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表明: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可用于莵丝子、枸杞子、续断和五味子的鉴别;HPLC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且准确性均良好,川续断皂苷Ⅵ和五味子醇甲的质量浓度为2.578~51.560、0.510~10.200 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95.52%.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且重现性好,可用于二地鳖甲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贵州天名精全草中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贵州天名精全草中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法 贵州天名精全草30 kg,乙醇浸泡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后得浸膏1.5 kg,采用硅胶柱层析、MCI gel CHP 20P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Rp-C18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制备型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对贵州天名精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核磁共振谱仪以及文献对照等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贵州天名精全草乙酸乙酯层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α,6α-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9-酮(1)、8,10-二羟基-9-异丁酰基百里香酚(2)、8-羟基-9,10-二异丁酰氧基麝香草酚(3)、毛脉五味子醇(4)、(9Z,12S,13E,15Z)-12-Hydroxyoctadeca-9,13,15-trienoic-acid-methylester(5)、植醇(6)、5-hydroxy-5,6-secocaryophyllen-6-on(7)、5'-甲氧基松脂素(8)、丁香树脂素(9).结论 从贵州天名精全草乙酸乙酯层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化合物1、4、5、7及9为首次从贵州天名精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华中五味子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华中五味子根皮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ODS、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根皮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nricine B(1)、7R,8S-二氢去氢双松柏醇(2)、桑黄酮(3)、南五味子酸(4)、五内酯甲(5)、烟酰胺(6)、2,3-二羟基丙基-16-羟基十六烷酸酯(7)、对羟基苯乙醇(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4-羟基-苯甲酸(10)、2-羟基-苯甲酸(11)、3-甲氧基-4-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3、6、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中药炮制"醋制入肝"理论醋五味子对急性肝损伤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以"醋制入肝"中药炮制理论为基础,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醋制时间五味子成分变化,探讨成分变化与抗肝损伤作用关联,明确醋五味子保肝活性物质基础.方法 应用HPLC法建立10批生五味子及醋制1、2、3、4、5、6h五味子指纹图谱,检测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丙烯酰胺、5-羟甲基糠醛(5-HMF)、五味子酯甲水平.以CC1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为动物模型,结合血清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联合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保肝作用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0批五味子指纹图谱中,以五味子醇甲色谱峰为参比峰,标定出共有峰23个,其中特征峰6个;对10批生五味子及不同醋制时间下五味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组内对比发现,相似度均在0.913~0.999;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五味子中5-HMF整体呈上升趋势:醋制3 h时五味子酯甲较生五味子质量分数略有增加,而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醋制1~6h内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质量分数较生五味子变化不大.与模型组比较,醋制2、3、6h组AST、ALT、TNF-α、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醋制1 h组AST、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醋制4 h组AST、ALT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醋制5 h组AST、ALT、TNF-α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组间对比发现,醋制3 h组药效学指标明显较好,随着炮制时间延长,与醋制3h组比较,醋制4、5、6h组血清中AST、ALT、TNF-α、MD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SOD含量下降.故以醋制3 h五味子指纹图谱与药效学之间关联性建立谱-效关系研究,经灰色关联度法联合偏最小二乘法分析,5-HMF、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为改善小鼠肝损伤的主要贡献成分.结论 醋制3 h五味子对CC1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效果最佳,其中五味子乙素、5-HMF及五味子醇甲对小鼠生化指标影响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