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解云南省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分别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相关报表收集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资料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现住地址统计,2023年保山市网络直报疟疾病例共5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其中间日疟病例51例,恶性疟2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1例.地区分布腾冲市最多,为41例(占74.6%);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90.9%(50/55),女性占9.1%(5/55).年龄分布中,病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67岁,其中30~34岁人群病例数最多,有11例(占20.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35例(占63.6%);全年除2月份无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高峰月为6月,共14例(占25.5%);感染来源主要输入国为缅甸(51例,92.7%).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6 271例,重点村寨主动病例侦查42次,媒介调查21次,疫点调查处置56次,开展督导98次,开展技能培训10次,培训人员611人.保山市202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2022年(5例)大幅度上升,要加强各级防控能力,提高监测敏感性,认真落实"1-3-7"工作规范,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云南疟疾及防治的医学人类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疟疾在云南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肆虐有着深刻的多元文化背景.民族文化的因素是云南疟疾难以防治的重要原因,普遍存在的鬼神观念和巫师的仪式治疗对疟疾防治极其不利,使得少数民族群体对疟疾的致病因素、治疗和预防、择医习惯、社会应对等产生了认知偏差,这是造成云南疟疾防治"最困难"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的利益、权力以及文化上的特性等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云南的疟疾防治除了在给予常规医疗和特效药物之外,还要注重医疗的文化适应性,破除疟疾的神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3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收集、整理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2023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的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疟疾疫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2023年全国报告疟疾病例2 488例,较2022年(845例)增加了 194.4%.其中境外输入性病例2 487例,输血感染病例1例;恶性疟 1561 例(占 62.7%,1 561/2 488),间日疟 615 例(占 24.7%,615/2 488),卵形疟 234 例(占 9.4%,234/2 488),三日疟66例(占2.7%,66/2 488),混合感染 12例(占0.5%,12/2 488);中国籍2 313例(占93.0%,2 313/2 488),外国籍175例(占7.0%,175/2 488);男女性别比为11.6:1;30~39岁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占29.1%,725/2 48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云南(398例)、河南(234例)、广西(195例)、山东(178例)和广东(174例),累计报告1 179例(占47.4%,1 179/2488).全国24个省份共报告危重症病例85例(占3.4%,85/2 488),死亡病例12例(占0.5%,12/2 488).我国已连续7年无本土原发蚊传疟疾病例报告,但输入病例及其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应继续加强监测与响应,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疟疾病例,减少危重症或死亡病例,防止出现本地再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云南边境地区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和防控需求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近年来缅甸北部边境地区疟疾发病急剧回升,其中克钦邦拉咱及附近地区2023年年带虫发病率是2019年21.47(95%CI:18.84-24.48)倍,导致云南输入病例数从2019年的188例回升到2023年398例.缅北地区除军事冲突影响外,也因国际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与缅甸建立的边境疟疾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及其疟疾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为此,建议相关部门从技术上评估出中缅边境地区现行疟疾跨境传播措施的执行质量和效果,并针对目前缅北地区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特点,需要提供大量能阻断疟疾传播和根治间日疟的伯氨喹啉,同时为有效减少输入疟疾病例死亡和防止输入再传播,云南边境地区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意识和警觉性,以及中国对输入性疟疾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成效与挑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我国2021-2023年疟疾疫情特征及"1-3-7"工作指标,了解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中2021-2023年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疫点调查与处置表,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1-3-7"工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21-2023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疟疾病例4 132例.其中以恶性疟为主(59.2%,2445/4 132),2021年799例为历史最低水平,2023年大幅反弹至2488例.病例数排名前5位分别为云南、广东、河南、四川和山东省,共占49.4%(2 043/4 132).除2例长潜伏期再燃三日疟病例及1例非蚊传疟疾病例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81.7%,3 374/4 129),间日疟主要来自缅甸(63.7%,638/1 001).疟疾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和出境务工人员为主;危重症病例142例、死亡病例21例;81.8%(3 378/4 132)的病例在发病3d内就诊,初诊机构以县级、地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为主(77.2%),其疟疾诊断准确率在80.0%以上."1-3-7"指标完成率均在90.0%以上.结论 消除后全国未发生疟疾再传播,监测响应能力维持较高水平,但输入性疟疾疫情不断上升,仍在严重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特别是中缅边境等地区再传播风险高.当前需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疟疾及时求诊意识以及医务人员对疟疾的警觉性、诊断能力和及时转诊的意识,维持疫情调查处置能力,加强云南中缅边境等重点地区防控,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缅边境盈江县微小按蚊嗜血习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为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的嗜血习性,2021年5-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采用紫外诱蚊灯法诱捕蚊虫.捕获的蚊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记录雌蚊的吸血情况(腹部鲜红色的为饱血雌蚊),提取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单只蚊虫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确定蚊种.多重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鉴定亚种,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鉴定饱血雌蚊的胃血源.共捕获蚊虫3 419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微小按蚊的有303只,其中245只蚊的DNA经PCR扩增出500 bp的cox1阳性条带,其序列与微小按蚊(GenBank登录号:GQ259177.1)的序列一致性均在99%以上.ITS2序列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245只微小按蚊均为A型.20份饱血微小按蚊cytb基因的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4份与人血阳性对照一致、14份与猪血阳性对照一致、2份与牛血阳性对照一致,人血指数、猪血指数和牛血指数分别为0.2(4/20)、0.7(14/20)和0.1(2/20).本研究显示,云南省盈江县优势按蚊种群为微小按蚊,其亚种类型均为A型;嗜血习性为人畜兼食,疟疾传播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我国主要传疟按蚊及其杀虫剂抗性基因高通量双端标签序列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我国主要传疟按蚊蚊种及其抗性基因的高通量方法,为疟疾消除后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监测提供高通量监测工具.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云南腾冲市、海南省文昌市、辽宁省东港市不同采样点采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Sanger测序分别检测按蚊ITS2、kdr(L1014)、rdl(A296)及ace-1(G119)基因;使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定制设计双端标签序列(barcode)引物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混合样本的上述基因.采用Kappa 一致性检验和多个率比较的卡方检验评价方法的一致性,采用四格表计算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对每种方法正常操作流程下各个环节涉及的费用进行统计汇总,并综合确定最适混合检测样本量.结果 常规PCR扩增300只蚊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Sanger测序结果分别为144只中华按蚊、53只大劣按蚊、62只嗜人按蚊和41只微小按蚊,抗性基因kdr(L1014)、rdl(A296)和oce-1(G119)突变数量分别为73只、27只和41只.应用新建立的基于定制双端barcode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NGS测序技术,检测不同样本量下Sanger测序对应的样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高(全部Kappa>0.900),多重比较显示样本量N(40、80、160)、N(120、200、240、280)和N(300)三者之间2种方法检测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47,P<0.001).不同样本量下新建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约登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 1(40、80、160)>0.994(120)>0.990(280)>0.988(200)>0.987(240)>0.985(300).从检测40到300个样本量,新建方法单个测序位点费用从20.0元降低至8.3元,常规方法单个测序位点费用从16.7元降低至15.4元.新建方法的最佳检测混合样本量为280.结论 新建立的多重PCR、双端barcode和NGS相结合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我国4种传疟按蚊蚊种和ace-1、kdr、rdl抗性基因突变位点情况,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高,一次可检测较大样本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检测方法成本经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飞龙掌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Q-Marker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飞龙掌血是我国传统民族药材,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飞龙掌血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包括香豆素类、生物碱类、三萜类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飞龙掌血具有抗疟疾、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近年来,飞龙掌血在药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品质评价问题急需解决.基于飞龙掌血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新概念,本文从化学成分特有性、可测性等方面对飞龙掌血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了飞龙掌血中的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成分是飞龙掌血Q-Marker,以期为飞龙掌血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助推飞龙掌血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缅边境居民疟疾感染的疟原虫抗原检测、镜检和PCR筛查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沧源县抵边村寨居民和境外周边居民疟疾感染情况,比较疟原虫抗原检测(RDT)、镜检和PCR在低疟区和消除区居民疟疾筛查效果,为预防疟疾消除后再输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梅不老乡、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邓特区拥摸和大岩乡3个调查点,采集调查对象指尖血,运用RDT、疟原虫显微镜检查法、荧光定量PCR与巢式PCR法检测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1 040人份血样,含中国居民606人、缅甸居民434人.其中男性506人,女性534人,年龄0~<5、5~<15、15~<30、30~<45、45~<60和≥60岁分别有51、283、187、232、205和82人.经疟原虫抗原检测试剂盒法检测1 040人均为阴性,疟原虫显微镜检查法检出间日疟阳性1份,疟原虫检出率为0.10%,荧光定量PCR与巢式PCR检出间日疟阳性1份,疟原虫检出率为0.10%.其中,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梅不老乡检出间日疟1例,疟原虫检出率为0.35%,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和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南邓特区拥摸和大岩乡疟原虫检出率均为0.3个调查点的疟原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筛查中发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班歪区1例6岁女童间日疟无症状感染者.结论 RDT不适合低疟区和消除区居民疟疾筛查,可采用镜检和PCR筛查,但PCR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境外周边仍有疟疾流行,沧源县抵边村寨无疟疾传染源,但存在输入中风险,应及时有效防止输入再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风险矩阵法在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及早识别、分析和评价云南省保山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市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建议,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方法 从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专病管理系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收集有关本次风险评估的信息资料.选择来自传染病和地方病、寄生虫病、免疫规划、卫生检验等领域的13名专家,采用专家会商和风险矩阵法,基于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市运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霍乱、流行性感冒、麻疹等12种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水污染的风险因素开展风险评估.结果 利用风险矩阵计算市运会期间各因素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等级:食物中毒为高风险,霍乱、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中风险;人禽流感、麻疹、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种传染病和水污染为低风险.结论 针对风险评估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了保山市运会的顺利举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