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鞠通从运气学说论治疫病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清代医家吴鞠通重视运用运气学说论治疫病.吴鞠通认为疫病病邪主要是厉气夹杂秽浊,疫病有温疫、寒疫之分,无论温疫、寒疫的发生均与运气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处方用药更需根据疫病发生的运气学特点配伍化裁.吴鞠通以每年的五运六气条件结合更大时间范围的三元甲子类四时论,对于疫病理论进行了阐发,为丰富当代疫病诊疗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慎疾刍言释义》学术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对民国时期山东著名医家、医事活动家和中医教育家郝凤章唯一存世著作《慎疾刍言释义》进行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经典,指出习医遵循正道、辨明途径的关键在于先读经典;二是尊崇伤寒理论,贬斥温病学说,对叶桂、顾景文、吴瑭的学说进行了大力批驳;三是精研五运六气学说,提倡因时而变,以运气理论指导辨证、遣药、处方;四是注重医患关系,认为临床出现药误乃医者与患者双方共同导致,对医患双方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五是临证经验丰富,擅于凝炼疾病的诊治要点,常能以寥寥数语道出关键,启迪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相火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相火源自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唐宋时期医家将其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金元医家朱丹溪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对相火理论进行深入阐释,使其系统化,后世各相火学说大多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基于相火理论,从相火的生理、病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应以恢复相火恒动之势为主的方法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吴波运用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吴波教授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的处方思路.立足于中老年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基于《黄帝内经》冬藏精滋化源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以及命门学说、太极河洛理论,提出以龙砂膏滋方治疗冠心病.通过填精益髓、藏精蕴机,调理脾胃、枢转阴阳,三因制宜、辨证施治,资助心之气血阴阳,激发调动人体自调能力,干预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思路.附验案两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冠疫情下运气学说推测性研究的评述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本研究对新冠疫情下的运气学说推测性研究进行评述,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推测逻辑不统一、推测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对或然性因素的把握有待加强、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及统计学分析.运气学说的实质是一种理论模型,具有局限性,其实际作用是根据具体气象变化设计疾病防治方案,要以辩证的态度审视运气学说.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继承其合理的思想内核,进行系统的发生学及诠释学研究,临床研究应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不应过度关注运气推测.同时应批判性继承运气理论,充分借助现代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更广范围的协同研究,才能促进运气学说不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考亭先生朱熹与闽北医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和体系的建立者,对后世医家影响甚大.其长期生活在闽北,对闽北医家的影响更是如此.朱子理学内涵和朱熹个人理念推动了闽北医家著书立说,具体表现为寻理洞原影响闽北医籍注重医理讨论,心性理欲论和孝仁观影响了闽北医家的节欲养生思想与著书原因.朱子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原创的纲目体编写方法也塑造着闽北医家编撰医书的方式.理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学界的再次流行,朱熹关于普及教育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闽北医家的创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北宋儒医史堪为医之道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北宋儒医史堪在仕途之余致力于医学,因深感为医之任重大,故在著作《史载之方·为医总论》和相关篇章中论述了为医之源、诊病之道、救治之法、养生之用、为医四失和为医须知变通等内容.史堪认为医道与天道同源而异流,为医之道便在于领悟天道,明乎天理便可明乎医理.在诊病之时重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救治之法中强调明理施救,养生之用以恬淡精神为要,并提出医者诊治的四种过失以警醒医者深研医道,同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推衍痢疾的各种病机示人以权变之法.梳理总结史堪的为医之道,对于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提高医德素养等有所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文明互鉴背景下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在当今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学需要不断汲取近现代科技文明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既要精通中医经典典籍以夯实理论根基,又要博览群书以延伸拓展学术视野;要将中医传承和创新与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相融合,深究中医药学术经验与临床实践的本质内涵;要重视中医原创思维的传承,回归原象创生性与流动转化性,以象思维为主导结合现代复杂系统科学前沿方法学阐述中医学的天人相应、五运六气、体质禀赋、形神兼备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前沿,紧跟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新趋势,认真找准学科发展的"痛点",牢牢抓住改进的着力点,求索学术研究的闪光点.敢于质疑提出新见解,构建新概念,创立新学说,转变基础理论原创力薄弱的局面,创新丰富中医药学与时俱讲的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藏象时空观探析"脾主时"的内涵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脾主时"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至今仍为藏象学说研究的热点.基于藏象时空观发现脾主时理论形成的思维方式为时空逻辑,认为不同脾主时的时间观均是基于脾属土居中央的空间观而形成,并发展出时空逻辑统一的脏时理论.以藏象时空观为指导,对脾属土居中央的方位特性进行溯源,结合四时五脏论、五时五脏论、六时六脏论、八时八脏论,探析不同时空逻辑下脾主时的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六气大司天的"风火相值"时代特征探讨古代医家用药规律及其当代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六气大司天理论是中医五运六气长周期格局的重要内容,其与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的时代变迁具相关性.据六气大司天理论推算,1984 年至 2043 年处于"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的"风火相值"大司天时期.本文在六气大司天理论指导下,对不同年代的医家在时间序列上重新划分归类,以同样处于"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大司天时期的甄权、危亦林、张璐、傅青主等医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重新挖掘整理这些医家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经提炼总结,并与其他大司天时期医家的学术特点对比后发现,处于"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的大司天时期的医家存在着学术尊崇《伤寒论》、遣方用药重视温补脾胃的共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