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 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 +、K +和Ca 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 结果: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 +浓度分别为(4.57±0.12)mmol/L、(4.67±0.14)mmol/L、(4.27±0.12)mmol/L、(4.45±0.10)mmol/L、(6.60±0.15)mmol/L、(7.37±0.18)mmol/L、(9.03±0.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84±0.10)mmol/L、(5.31±0.13)mmol/L、(5.44±0.24)mmol/L、(5.70±0.18)mmol/L、(7.79±0.18)mmol/L、(10.44±0.40)mmol/L、(11.40±0.41)mmol/L显著降低( P均<0.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 2+浓度分别为(0.72±0.15)mmol/L、(1.55±0.16)mmol/L、(1.62±0.15)mmol/L、(1.88±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41±0.13)mmol/L、(0.99±0.12)mmol/L、(1.29±0.13)mmol/L、(1.57±0.11)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75±0.19)mmol/L、(5.17±0.15)mmol/L和(4.72±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30±0.22)mmol/L、(4.89±0.20)mmol/L和(4.30±0.17)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32±0.06、7.25±0.02、7.23±0.02、7.24±0.02、7.24±0.02,较常温灌注组的7.26±0.01、7.21±0.01、7.17±0.02、7.15±0.02、7.08±0.02显著提高( 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9±0.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9±0.9)%( 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 结论: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脂肪变性供肝保存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供肝体外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手段,但存在供肝短缺的问题,边缘供肝被考虑用于移植手术。静态冷保存边缘供肝的效果欠佳,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供肝质量是影响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许多试验开始研究新的器官保存技术和修复边缘供肝技术。本文就目前常用的供肝体外保存方式及新型机械灌注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的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移植前供肝的保存至关重要,传统的静态冷藏和机械灌注均受保存时间的限制,以至于供肝的分配空间有限,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供肝的废弃。在保证供肝质量的同时,寻找更长的有效保存供肝的技术,是所有肝移植科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最近报道的一种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可以增加肝脏保存时间,利用冷冻保护剂将肝脏在-6 ℃下保存3~4 d,之后经过亚常温机械灌注复苏供肝后进行肝移植。该技术在供肝保存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可能为供肝保存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但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目前仅处于实验阶段,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器官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全球性问题 [1]。供者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器官移植技术开展以来,器官保护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HTK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器官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 [2]。随着对移植器官IRI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器官保存质量、保存时限要求的不断提高,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供者器官需求和接受扩大标准供者器官,针对不同器官的专用保存液如:HTK-N液 [3],肺脏保存液(如Steen液) [4],肾脏灌注液(如KPS1液) [5]等被相继研发应用。目前,SCS仍然是器官移植的标准保存技术 [2],但SCS会导致器官冷缺血损伤,且无法在冷保存过程中有效地评估器官功能。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MP)器官保存技术包括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32℃~37℃)、亚常温机械灌注(sub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SNMP,20℃~32℃)、低温携氧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perfusion,HOPE,0℃~12℃)和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0℃~12℃)。此外,如超低温保存(supercooling preservation,-4℃~6℃) [6]等新型保存技术也相继出现。离体灌注系统能够在不同温控条件下,实现在器官保存过程中清除代谢废物、提供满足器官代谢需求的基本物质,不仅能延长器官保存时间,同时也能评估离体器官功能、改善器官质量,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边缘器官的利用率。多项发表在多个高质量期刊上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结果 [7-11]也证实MP能显著修复供者器官质量及减少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来有望强力推动器官移植事业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脏亚常温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扩大标准供肝是肝移植手术供肝的重要来源。由于扩大标准供肝更容易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质量劣于标准供肝,相较于冷保存,机械灌注更适合扩大标准供肝的保存。亚常温机械灌注不仅能避免冷损伤对于供体器官的影响,还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肝脏亚常温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肝脏保存方式为静态低温保存技术,理论上仅可保存肝脏12 h。随着静态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活性会逐步下降。这限制了器官的运输和匹配。超低温(不结冰)保存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的有效保存时间长达3~4 d。这对保证肝脏的公平分配,降低肝脏的废弃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K+和Ca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结果 灌注0,1,2,3,4,5,6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浓度分别为(4.57±0.12)mmol/L、(4.67±0.14)mmol/L、(4.27±0.12)mmol/L、(4.45±0.10)mmol/L、(6.60± 0.15)mmol/L、(7.37±0.18)mmol/L、(9.03±0.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84±0.10)mmol/L、(5.31± 0.13)mmol/L、(5.44±0.24)mmol/L、(5.70±0.18)mmol/L、(7.79±0.18)mmol/L、(10.44±0.40)mmol/L、(11.40±0.41)mmol/L显著降低(P均<0.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2+浓度分别为(0.72± 0.15)mmol/L、(1.55±0.16)mmol/L、(1.62±0.15)mmol/L、(1.88±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41± 0.13)mmol/L、(0.99±0.12)mmol/L、(1.29±0.13)mmol/L、(1.57±0.11)mmol/L显著提高(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75± 0.19)mmol/L、(5.17±0.15)mmol/L 和(4.72±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30±0.22)mmol/L、(4.89±0.20)mmol/L和(4.30±0.17)mmol/L显著提高(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注2,3,4,5,6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32±0.06、7.25±0.02、7.23±0.02、7.24±0.02、7.24±0.02,较常温灌 注组的 7.26±0.01、7.21±0.01、7.17±0.02、7.15±0.02、7.08± 0.02显著提高(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9±0.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9±0.9)%(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结论 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手段,而供肝严重短缺与等待移植名单的不断增长间的矛盾在持续扩大.肝移植的供肝保存技术中,机械灌注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评估供肝质量并且较好地保存离体肝脏,甚至拯救部分边缘供肝.虽然机械灌注技术给供肝保存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仍存在包括主要技术参数设置未达成统一化,针对肝移植的机械灌注技术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广泛应用还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临床验证等问题.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的肝脏机械灌注技术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亚低温改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早期心功能及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肾上腺素在大鼠心复苏后早期心功能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四组(n=10):常温对照组(N),常温肾上腺素组(N+E)、低温对照组(H)、低温肾上腺素组(H+E).起搏开始后5 min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低温组迅速降温至(33±0.5)℃并维持,按压1 min时经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或生理盐水,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在复苏后1、2、3、4h各时间点,分别使用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应用侧流暗视野成像(sidestream dark field imaging,SDF)技术测定大鼠舌下微循环灌注指标:总灌注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PPV)、微血管血流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监测各时间点血乳酸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为:N+E组9/10,H+E组10/10,H组4/10,N组1/10.自主循环恢复后,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舌下微循环指标MFI、PPV、TVD、PVD较前均显著下降(P<0.05).H+E组EF、CO和微循环指标评分明显高于N+E组及H组(P<0.05).H+E组复苏后4h血浆乳酸含量低于N+E组及H组(P<0.05).结论 肾上腺素和亚低温均能提高心脏骤停大鼠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但给予亚低温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肾上腺素复苏后早期心功能和微循环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