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1株人流感H3N2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进化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分离的1株H3N2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倡议分享流感数据库(GISAD)获取其他流感毒株基因组全序列,通过BioEdit7.0.9将该毒株8节段基因与其他序列比对,MEGA7.0软件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并全面分析该毒株的进化、致病力和抗原性等特征。结果:测序得到该毒株为人流感分离株A/Homo sapien/China/LS340/2019(H3N2)株(LS340),LS340为典型的季节性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属于3C.2a1进化分支,具备人际传播能力,部分位点呈现高传播性和高致病性特征,对金刚烷胺耐药。与当季推荐疫苗株相比,抗原区出现涉及A、B两个表位3个位点突变。结论:LS340未出现重组、缺失等较大变异,但与当季推荐疫苗株相比已经发生抗原漂变,应及时更新疫苗,同时加强此类病毒变异监测,防止流感大流行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是天花灭绝后主要影响人类健康的正痘病毒感染性疾病。近期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并呈现明显的人际传播,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猴痘病毒感染可累及眼部。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眼科医师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一起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聚集性疫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4月期间安徽含山县陆续出现的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为聚集性发病,其中4例轻症,1例重症,1例死亡。首发病例3月26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症状,3月30日确诊SFTS,4月1日出现意识障碍,全身多处活动性出血,并出现抽搐症状,随后死亡。其余5例因接触死者的血液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和头晕头痛。所有患者SFTSV核酸检测均呈阳性。结论:SFTSV极易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在人际间传播,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聚集性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是一类古老的、广泛存在的、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病原体。目前已鉴定能感染人的冠状病毒(human CoV, HCoV)共有7种。已证实:这些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均为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原体,通过跨越种间屏障,从自然宿主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跳跃"到人群,并进一步造成人际间的传播和流行。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S)S1亚基上的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是决定冠状病毒跨种传播、侵入宿主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7种HCoVs传播路径以及介导跨种传播的RBD结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获得对冠状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的认识,为我们应对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跨种传播事件,提供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就诊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确诊为NTM病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对留痰、肺泡灌洗液、脑脊液、尿沉渣、胸腹水等NTM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测序,建立基因进化树分析菌株间同源性,对100%同源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共线分析。结果:苏州地区共发现NTM病例67例,病例由2014年的3例增加到2018年的22例,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38株,56.7%)。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堪萨斯分枝杆菌各菌株间同源性偏高。同一患者的菌株基因共线性范围较高。结论:苏州地区NTM病发现例数逐年增多,致病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今后需密切关注堪萨斯分枝杆菌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HRCT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人群普遍易感,并通过人际传播逐渐扩散。本文主要探讨HR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CT影像学表现、影像学分期、影像确诊病例流程以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分析。结果:随着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这一分类的出现,进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HRCT,在诊断新冠肺炎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结果显示,HRCT有利于早期筛查疑似病例,监测疾病动态变化过程。结论:HRCT弥补了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导致的漏诊,可科学有效地指导新型冠状肺炎的临床诊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安市第八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69例艾滋病感染者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进行调查。结果:269例男男同性性传播艾滋病患者中,以20~40岁年龄人群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未婚居多,独生子女比例较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中以饮食和睡眠、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最为突出;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各因子分的主要原因是低生活质量,高学历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与焦虑两种心理情绪。结论: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长沙市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人感染H3N8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长沙市2022年5月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可疑暴露史、感染途径、发病及就诊经过,以及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等涉疫重点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前6 d有活禽交易市场暴露史,在活禽交易市场、活禽来源批发市场均检测出禽流感H3、N8亚型阳性。深度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对哺乳动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对烷胺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未检测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和聚合酶抑制剂类药物相关的耐药性突变。结论:病例暴露于被H3N8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活禽交易市场环境而感染,未发现人际间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尼帕病毒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尼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尼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军事医学传播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学传播与卫生宣教能力是体现军医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在医学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军内院校尚未开设相关课程,缺乏专门的培训体系。2022年,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往年实施医学科普实践的基础上,调研部队的宣教需求,贯彻军事特色、研讨课堂和成果导向等教学理念,交叉融合了医学、传播学、艺术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凝练卫生科普宣教理论,借助中心的智慧化教学条件,探索开设了军事医学传播学选修课程。课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课程学习的所有43名学员均认为该课程对提高科普宣教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有所帮助。课程的实施为培养军医院校学员的医学传播与卫生宣教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