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可视化形式了解我国革兰阳性菌(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分析其大致研究方向,从而掌握近年研究热点话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以中文形式全文发表的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期刊、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及趋势进行统计,并采用Ucinet 6.0软件绘制作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分析其内在联系。提取相关文献的主题词,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主题词之间的关系,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S2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归类并生成可视化矩阵,采用图形聚类工具软件(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可视化曲面图,分析当前G +菌所致脓毒症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方向。 结果:共检索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1 976篇,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研究资讯、内容缺失或与主题不符的文献26篇,最终共1 950篇纳入可视化分析。发文量分析显示,1979至1992年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较少,从2008年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2008至2018年累计发文量达1 144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8.67%(1 144/1 950)。1979至2019年累计发文量超过5篇的院所共23家,其中达到或超过10篇的院所有6家,超过20篇的院所有1家;载文量超过100篇的期刊仅5本;参与相关文章撰写的作者5 381人,但累计发文量超过10篇的高产作者不多,且未见跨省市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出现频次超过5次的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显示,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主要围绕"脓毒症"展开,包括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脓毒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新生儿和儿童;治疗药物的选择逐渐向抗耐药性较强的糖肽类、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发展。针对G +菌所致脓毒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可能成为未来脓毒症相关内容的研究方向或新领域。对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目前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即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细菌感染途径、院内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脓毒症的流行病学防治基础,静脉导管感染相关脓毒症,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 结论:近年来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度整体呈升温趋势,但跨院所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HIV-1感染者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HCV感染对HIV-1感染者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49例HIV-1感染者,根据是否合并HCV感染,分为HIV-1单纯感染组(26例)和HIV-1合并HCV感染组(23例)。以HIV-1 P24蛋白上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肽段库,体外刺激已接受HAART的外周CD4 + T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方法检测特异性CD4 + T细胞分泌IFN-γ分泌细胞个数,根据斑点形成细胞(SFC)数计算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应答频率。以1×10 6个细胞产生的SFC>50,且大于各自非特异性刺激对照孔SFC的3倍作为HIV-1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阳性反应。 结果:HIV-1单纯感染组的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阳性应答率为80.8%,应答频率为250(100,700)SFC/10 6个细胞,均高于HIV-1合并HCV感染组的52.2%和50(0,250)SFC/10 6个细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4.538, Z=-2.432, P均<0.05)。 结论:HIV-1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能抑制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分子影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99Tc m-联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 99Tc m-3PRGD 2)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乳腺癌分子显像的一种SPECT示踪剂。 99Tc m-3PRGD 2 SPECT/CT可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并进行准确的分期及分子分型,据此进行诊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 99Tc m-3PRGD 2 SPECT/CT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作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靶向FOXO4的人工合成多肽FOXO4-DRI可逆转放射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FOXO4-DRI能否逆转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OXO4-DRI组、照射组、照射+ FOXO4-DRI组,照射组和照射+ FOXO4-DRI组小鼠右侧全胸接受17 Gy X射线照射,FOXO4-DRI组和照射+ FOXO4-DRI组小鼠照射后第16周和第20周分别腹腔注射FOXO4-DRI。照射后第24周收集小鼠右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ol1α1和α-SMA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观察衰老细胞;活性氧试剂盒检测肺组织活性氧水平;RT-PCR检测P21、P16 Ink4a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FOXO4-DRI减少了RIPF小鼠肺组织中胶原组织的沉积( t=6.18, P<0.05),降低了col1α1和α-SMA的表达( t=4.69、3.20, P<0.05)。FOXO4-DRI减少了RIPF小鼠肺组织中β-gal阳性细胞的数量( t=6.09, P<0.05)。FOXO4-DRI能够抑制RIPF小鼠肺组织中P21和P16 Ink4a基因、蛋白的表达( t=5.31、3.32和4.77、3.37, P<0.05),抑制SASP基因IL-1α、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MP2的表达( t=4.36、4.84、4.47、3.82, P<0.05)。FOXO4-DRI能够降低RIPF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水平( t=2.84, P<0.05),促进p-AKT和p-PI3K蛋白的激活( t=-7.13、-12.61, P<0.05)。 结论:FOXO4-DRI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细胞衰老,逆转RIP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蛋白重组技术在制备视黄醇结合蛋白质控品和候选参考物质中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蛋白重组技术低成本、快速制备高浓度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hRBP4)参考物质,解决临床hRBP4高值参考物质难以获取的需求。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查找hRBP4的互补DNA序列,经大肠埃希菌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然后将DNA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以构建重组hRBP4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至 E. coli BL21感受肽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如温度、转速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诱导质粒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His融合标签纯化,获取纯化后的hRBP4重组蛋白。 结果:DNAMAN软件对比显示编码hRBP4蛋白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成功构建重组hRBP4原核表达质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亲和纯化产物中可清晰可见约相对分子质量26 000电泳条带;临床尿液和血清hRBP4常规检测系统均可检测到纯化的hRBP4蛋白,且稀释倍数与检测浓度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重组hRBP4高水平表达系统,重组hRBP4蛋白纯度大、浓度高、生产周期短,有望在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有证参考物质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肌肉骨骼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X光片作为常规检查,即便有时不能提供诊断性信息,但可提供感兴趣区的解剖概况,利于后续影像学方法的选择和诊断。MRI的灵敏度很高,可提供详细的解剖细节。骨显像可不受基础病变的影响,准确诊断骨髓炎。 67Ga主要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体外标记白细胞显像作为一种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等复杂性骨髓炎的诊断,但不能用于诊断脊柱骨髓炎。抗粒细胞抗体和抗体片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广泛供应。 111In-生物素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放射性标记抗菌肽泛素合成片段是一种有前景的特异性感染显像剂。 18F-脱氧葡萄糖(FDG)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但其在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诊断方面的价值尚不明确。初步研究表明, 68Ga或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 124I-fialuridine最初被认为可用作特异性感染显像剂,但随后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PET/CT和SPECT/CT显像融合了解剖成像和功能显像,彻底改变了诊断影像学。这2种融合显像系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重新定义了诊断学组在疑似或确诊感染和炎性反应患者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菌肽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指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是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传统抗菌药物在脓毒症抗感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脓毒症的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抗菌肽是一类阳离子多肽,几乎可在所有生物体中找到,具有广谱灭菌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就抗菌肽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转化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抗菌肽在脓毒症治疗中转化应用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42肽对CD133阳性肝癌干细胞小鼠异位荷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重组肿瘤抑素T42肽对人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体外血管生成及小鼠体内荷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免疫磁珠法提取富集CD133 +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肝癌干细胞LCSCs;构建稳定表达的LCSCs-Luc细胞系;人工合成T42肽。将LCSCs分为对照组、T42肽处理组和5-氟尿嘧啶组。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3组LCSCs处理24 h后的成血管能力;建立免疫缺陷小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移植瘤模型( n=9),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成瘤能力;将9只成瘤小鼠分为3组( n=3),隔日注射生理盐水、T42肽(40 mmol/L)和5-氟尿嘧啶(40 mmol/L),共注射7次,14 d后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3组小鼠的治疗作用。并记录瘤体体积变化。两组间比较予以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予以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组LCSCs的体外血管生成数[(3.51±1.64)、(4.53±2.17)个]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12、8.978, P<0.05)。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4周后,小鼠LCSCs异位荷瘤的瘤体的光子通量[(1.53±0.35)×10 6光子/s/cm 2、(1.87±0.31)×10 6光子/s/cm 2]显著低于对照组[(4.23±0.15)×10 6光子/s/c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13、12.004, P<0.05)。 结论:T42肽对LCSCs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及动物体内成瘤能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巯基聚乙二醇修饰GNPs/miR-29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thiol,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检测紫外吸收光谱、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选取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以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区域分别植入人工合成的miR-29和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采用凝胶电泳法分析miR-29表达的稳定性。取SPF级SD乳鼠10只,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使用Nestin、GFAP及NSE抗体鉴定细胞。以CCK-8法检测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对神经干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将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1周,观察神经元突起的密度、长度及数量。结果:PEG-SH修饰的纳米金呈棕红色;透射电镜下为均匀分布的球形;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单峰波,在523 nm附近出现吸收峰值;Zeta电位随PEG-SH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峰值为(22.5±5.2) mV;粒径随PEG-SH含量增加早期迅速达峰值后下降维持至稳定水平。脊髓损伤区域植入miR-29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0~6 h,人工合成的miR-29组可见清晰的表达条带,但12~24 h表达条带迅速消失;PEG-SH GNPs/miR-29微粒组,始终能观察到清晰的表达条带。接种细胞第1、3、5、7天,miR-29组OD值分别为0.34±0.17、0.78±0.31、1.28±0.68、1.64±0.38,与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Ps组、PEG-SH GNPs组以及PEG-SH GNPs/miR-29组的OD值与DME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组神经元突起的密度为(56.38±3.65) μm 2、长度为(78.25±3.72) μm、数量为(356±34.52)个/1 000倍视野,均大于miR-29组[分别为(12.53±3.26) μm 2、(11.35±3.36) μm、(158±32.85)个/1 000倍视野]、PEG-SH GNPs组[分别为(14.12±3.45) μm 2、(12.56±3.57) μm、(160±32.52)个/1 000倍视野]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25±3.52) μm 2、(9.35±3.28) μm、(152±32.28)个/1 000倍视野],但与胎牛血清组[分别为(56.48±3.56) μm 2、(76.85±3.65) μm、(350±35.26)个/1 000倍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对miR-29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氧化环境下 PSMB5基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氧化环境下高表达蛋白酶体β5亚单位( PSMB5)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研究。建立稳定过表达 PSMB5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实验组),以空白载体转染细胞株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内PSMB5、蛋白酶体β2亚单位(PSMB7)和蛋白酶体β1亚单位(PSMB6)蛋白表达情况;人工合成的多肽Suc-Leu-Leu-Val-Tyr-AMC(LLVY)、Boc-Bal-Gly-Arg-AMC(VGR)及Z-Leu-Leu-Glu-βNA(LLE)分别检测2组细胞内 PSMB5、 PSMB7和 PSMB6蛋白活性的变化;并将2组细胞置于40 μmol/L H 2O 2环境下,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内羰基化蛋白含量改变的情况。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转染 PSMB5的实验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内PSMB5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同时PSMB6和PSMB7蛋白的表达量也相对高;而相应蛋白酶体亚单位的蛋白酶活性也显著增加。在40 μmol/L H 2O 2环境下处理4 h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2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99±3.43)%和(72.47±5.56)%,但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的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1, P<0.001)。经过相同处理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内羟基化蛋白含量分别为(2.65±0.44)nmol/mg和(1.63±0.36)nmol/mg,均高于处理前[分别为(0.41±0.10)nmol/mg和(0.45±0.12)nmol/mg],但是实验组细胞内氧化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内氧化蛋白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1, P=0.008)。 结论::氧化环境下,高表达 PSMB5基因提高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蛋白酶体的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