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的幽门螺杆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一套内镜下识别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多重特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在真实临床病例中的表现。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同时间段行 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1 033例受检者资料, 13C呼气试验阳性(定义为 HP感染)为病例组(485例), 13C呼气试验阴性为对照组(548例)。将提示 HP阳性和 HP阴性的各类黏膜特征胃镜图像,以及以案例为单位的 HP阳性和 HP阴性病例胃镜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开发一套识别 HP感染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其中,CNN可识别并提取每例患者内镜图像中的黏膜特征,生成特征向量,然后LSTM接收特征向量,综合判断 HP感染状态。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系统的诊断性能。 结果:该系统对结节样改变、萎缩、肠上皮化生、黄斑瘤、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形+黏液白浊和 HP阴性特征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14/16)、74.1%(83/112)、90.0%(45/50)、88.0%(22/25)、63.3%(38/60)、80.1%(238/297)和85.7%(36/42)。其综合判断患者 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6%(43/48)、61.8%(34/55)、74.8%(77/103)和0.757,其诊断准确率与内镜医师白光下诊断 HP感染的准确率相当(74.8%比72.1%, χ2=0.246, P=0.620)。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系统在评估 HP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辅助内镜医师判断 HP感染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混浊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74岁。"右眼视力下降2年"于2022年5月25日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患者5年前突发右眼胀痛伴视物模糊,诊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外院行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房角分离术",当时植入Isotechnics亲水性丙烯酸酯IOL(型号HP25B,美国EyeKon Medical公司)。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近2年右眼视力逐渐模糊,无眼红眼痛,眼压13~16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有2型糖尿病20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HM/5 cm,验光测不出屈光度,左眼为0.25,-1.25/1.00×85=0.4;右眼眼压(Non contact tonometer,NCT)为15.0 mmHg,左眼为16.0 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KP(-),前房深度可,Tyn(-),虹膜2点以及7—9点方位与前囊膜粘连,瞳孔呈不规则竖椭圆样,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前囊膜白色混浊并钙化斑,前囊口皱缩呈椭圆形并鼻侧偏心,人工晶状体(IOL)位于囊袋内,光学面呈白色云雾状混浊(见图1),玻璃体及眼底窥视不清;左眼晶状体混浊C2N2P2,余专科情况无特殊。眼部B超示:双眼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IOL混浊、左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5月26日行右眼IOL置换术,术中切除部分前囊膜松解前囊口缩窄,完整取出混浊IOL,植入硬式IOL。术后1周裸眼视力0.3,矫正视力0.5,眼压11.0 mmHg,瞳孔尚圆,散瞳后见IOL位正。裂隙灯显微镜下见取出的IOL光学区直径4 mm中央区呈雾状混浊,主要位于后表面,光学区周边部呈宽1 mm环形不均匀致密颗粒样物质沉积,累及IOL襻(见图2);共聚焦显微镜扫描IOL光学原件,内部可见大量沉积物附着,如器皿中的细菌聚集成簇、交织蔓延(见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ID).通过将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置舱内海拔6000 m,气压约4.7 kPa,温度(8±2)℃,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48 h,并使用警用制式QSZ92式手枪,9 mm手枪弹射击脐水平后方2 cm,右侧腹壁皱襞下缘交界处目标点制作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模型.HI组受伤后予以伤口包扎后观察处理.HIT组伤后4 h予以断裂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后行肠管端端吻合的传统手术治疗.HID组伤后4 h行断裂小肠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连续多处穿孔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的DCS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伤后不同时间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IL-6、TNF-α、ALT、AST、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结果 HIT组和HID组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肠系膜损伤、结肠破裂、弹孔直径、腹腔积血无明显差异(P>0.05).HID组12 h开始呼吸(25.2±4.0)次/min、心率(129.9±9.8)次/min、体温(38.3±0.6)℃显著低于HI组[呼吸(38.7±4.7)次/min、心率(150.3±8.6)次/min、体温(40.2±1.0)℃]和HIT组[呼吸(32.0±4.0)次/min、心率(143.6±11.4)次/min,体温(38.8±0.6)℃];HID组48 h体温低于HIT组[(38.3±0.6)℃vs.(3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更快达到平稳状态.HID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HIT组[(46.00±9.37)min vs.(146.00±14.68)min、(26.20±4.24)min vs.(46.10±3.84)min、(45.40±3.03)min vs.(95.70±3.30)min、(96.90±4.48)min vs.(198.20±4.80)min、(27.90±7.80)hvs.(47.99±5.41)h];术中失血量及输液量少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WBC(18.4±4.8)×109/L、NEUT(3.3±1.1)×109/L、IL-6(110.4±8.7)pg/mL、TNF-α(288.5±16.4)×109/L低于HI组[WBC(56.6±9.3)×109/L、NEUT(24.0±4.4)×109/L、IL-6(158.8±16.0)pg/mL、TNF-α(425.4±35.3)pg/mL];HID组WBC和NEUT于12 h起低于HIT组;IL-6于24 h起低于HIT组;TNF-α于48 h起低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ALT、AST低于HI组[(88.4±9.9)U/L vs.(138.1±14.4)U/L、(110.4±8.8)U/L vs.(210.1±11.6)U/L];HID组24 h开始ALT、AST低于HIT组[(66.6±14.0)U/L vs.(82.0±8.3)U/L、(96.4±8.9)U/L vs.(109.7±9.9)U/L],P<0.05.HID组术后发热、切口出血、切口皮肤淤斑、肠漏发生率低于HIT组(P<0.05).HI组、HIT组、HID组72 h存活率分别为60%、70%、100%.HID组生存曲线优于HI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伤后早期行DCS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麻醉苏醒,促进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活动,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仔猪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存时间,提示DCS是早期治疗高原寒冷环境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产便携式一体化人工心肺装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旨在探讨国产新型便携式一体化人工心肺装置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损伤模型,缓解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内质网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正常的绵羊,设置对照组、ARDS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其中对照组和ARDS模型组均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予以乌司他丁药物,治疗组采用便携式一体化人工心肺治疗.观察各组全身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等指标,以及肺组织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目以及多形核白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但是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但是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IL-10水平与之相反.湿重/干重值、凋亡指数、葡萄糖调节蛋白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指标水平中,模型组更高、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对照组肺泡上皮细胞中的细胞核主要呈现淡蓝色,模型组细胞核出现明显固缩的现象,并且胞浆皱缩,明显与邻近细胞发生解离现象,治疗组细胞核明显缓解.结论 国产便携式一体化人工心肺装置能够明显改善ARDS模型的肺部应激反应,主要与改善内质网应激以及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等存在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激光皱缩囊胚模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激光皱缩囊胚的不同模式(单孔射击和活检模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邯郸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科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273例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囊胚玻璃化冷冻前激光人工皱缩模式不同分为单孔组(n=100)和活检组(n=173),比较两组患者冷冻前囊胚的皱缩情况、冻融囊胚复苏率,以及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结果 两组激光皱缩后完全皱缩率、部分皱缩率、未皱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囊胚复苏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组比单孔组多胎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减少激光皱缩囊胚时激光束对滋养层细胞可能造成的热损伤,冻融囊胚移植后的多胎妊娠可以选用单孔发射模式进行囊胚皱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纤维环修复对微创髓核摘除术后脊柱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纤维环修复方法及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治疗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TESSYS技术).对照组32例,单纯摘除髓核后,直接撤出工作通道而常规不进行任何处理;试验组术前根据纤维环修复方法不同分为3组:射频组32例,采用双极射频对破裂的纤维环消融皱缩成型;蛋白胶组32例,于手术结束前,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纤维环破损处进行局部封闭.人工硬膜组32例,纤维环破损处放置人工硬脊膜切片(5mm×5mm).对4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髓核摘除量(cm3)、腰椎曲度指数(lumbar curvature index,LCI)、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随访期间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术后随访未显示生物蛋白胶、人工硬脊膜两种可吸收植入材料的不良反应.随访期间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各组间ODI评分、下腰痛VAS评分及双下肢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各组3个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2年随访时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组LCI和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4组LCI和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前(P<0.05),4组L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术中髓核摘除体积分别为(4.1±1.8)cm3、(4.2±1.4)cm3、(4.0±1.6)cm3,大于对照组髓核摘除体积(3.9±1.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脊柱运动功能测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术中修复纤维环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NO2胁迫下三角梅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最优光响应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合作用能够反映植物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响应特性.探究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中的典型污染物NO2气体,对植物叶片的生理光合响应特性.以二年生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obilis)幼苗为对象,利用智能化人工熏气室模拟熏气(NO2体积分数分别为0 μL/L(自然空气)、4 μL/L,8 μL/L,记作CK、T1、T2),观察NO2胁迫后三角梅的叶片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叶片形态观察发现,与CK相比,低浓度T1组叶片变化不明显,随着NO2气体胁迫浓度的增加,高浓度T2组叶片逐渐出现失水、叶表面有明显的水渍状或烧灼状黄色斑点.(2)通过叶片微观结构解剖发现,高浓度NO2胁迫后气孔皱缩程度增加,气孔开度减小;叶绿体结构变形,尤其是类囊体结构疏松,膨胀等变化.(3)叶片光合特性分析发现,T1和T2组的NO2胁迫导致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下降、光补偿点(LCP)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E)和暗呼吸速率(Rd)在4种光响应模型中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4种光响应模型中,CK组决定系数(R2)越高,均方根误差(RMSE)越低,精度最高,尤以叶子飘等机理模型为最优,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直角双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梅可通过自身的形态变化、调整光合特征参数,较好地适应不同浓度的NO2,尤其是高浓度急性胁迫下,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不同道路绿地三角梅的推广应用,对探究三角梅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揭示其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RNA干扰技术干扰信号通路在后发性白内障防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向后囊膜表面移行、增生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可引起LECs纤维化、PCO及囊袋皱缩.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是目前已知的参与诱导LECs的EMT及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键的细胞因子,它可通过Smad经典通路参与诱导LECs的EMT过程.除此之外,PI3 K/AKT/mTOR信号通路也参与了TGF-β2诱导的EMT过程.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基因调控手段之一,在通过干扰信号通路而抑制LECs的纤维化及增生、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NAi技术通过干扰PI3 K/AKT/mTOR信号通路和TGF-β2/Smad信号通路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PCO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人工皱缩对囊胚玻璃化冷冻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囊胚激光人工皱缩预处理方法(LAS)在人囊胚玻璃化冻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患者行解冻囊胚周期3859例.根据是否进行激光人工皱缩将其分为激光皱缩组(3176例)和未皱缩组(683例),进一步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6岁组和≥36岁组,主要比较指标: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结果 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97.32%(5453/5603)、66.81%(2118/3170)、53.55%(2912/5438);未皱缩组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95.13%(1173/1233)、62.70%(427/681)、49.74%(582/1170);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36岁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高于未皱缩组[97.27%(4887/5024)vs.95.33%(1040/1091)](P<0.05).≥36岁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生化妊娠率高于对照组[97.75%(566/579)vs.93.66%(133/142)]、[65.45%(216/330)vs.50.65%(39/77)](P<0.05).激光皱缩组和对照组的取消移植率分别为0.19% 和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前采用激光人工皱缩技术可提高囊胚解冻后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人工皱缩在玻璃化冷冻法保存人类囊胚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囊胚玻璃化冷冻前用激光对囊胚腔进行皱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激光打孔使囊胚腔皱缩后将囊胚玻璃化冷冻(皱缩组)或直接将囊胚玻璃化冷冻(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317个囊胚解冻周期均进行了移植.其中对照组178例和皱缩组139例,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质囊胚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44.9%)、种植率(34.4%)均低于皱缩组(66.9%、48.5%)(P=0.001).结论:囊胚玻璃化冷冻前使用激光打孔人工皱缩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和着床率,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