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回抽胃液评估胃残余量组(对照组45例)和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组(试验组45例)。2组均留置鼻胃管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每6 h应用50 ml注射器监测胃残余量1次,从而调整肠内营养实施方案;试验组每6 h使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1次,从而调整肠内营养实施方案。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指标、营养指标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腹胀、腹泻、呕吐及2种以上症状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1周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试验组72 h达到预计能量80%的比例[86.7%(39/45)]优于对照[46.7%(21/45)]( 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提高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营养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双歧杆菌评价淫羊藿总黄酮益生元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pimedium,TFE)对长双歧杆菌生长代谢的调控影响与长双歧杆菌发酵液的抗炎活性.方法 葡萄糖缺乏的MR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2.0%的淫羊藿总黄酮作为培养基,设置2.0%葡萄糖和2.0%低聚果糖培养基作为对照,测定发酵后长双歧杆菌的活菌数(CFU)、吸光度值等指标,以明确淫羊藿总黄酮对长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并使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测定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LPS诱导的RAW264.7为炎症模型,评价培养前后发酵液对造模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确定抗炎作用.结果 TFE能够显著促进长双歧杆菌的增殖,5mg/mL、0.5 mg/mL、0.05mg/mL TFE的促生长率分别为59%、23%、20%,24h生长曲线也表明TFE的促增殖作用.胃肠道耐受性能研究发现,在长双歧杆菌生长环境中添加2%TFE能够提高菌株在0.3%胆盐(t=6.008,P<0.01)、人工胃液(t=4.371,P<0.05)和pH值为3的酸性环境(t=9.645,P<0.001)中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菌株在含有氯四环素、克林霉素、卡那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浓度和体外抗氧化能力(t=15.141,P<0.001).此外,添加TFE的长双歧杆菌发酵液可降低LPS诱导下的巨噬细胞表达促炎因子 TNF-α(t=4.655,P<0.01)、IL-1β(t=7.775,P<0.01)和 IL-6(t=7.775,P<0.01)的水平,进而改善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可促进长双歧杆菌的生长与菌株稳定性,并增强长双歧杆菌的抗炎活性,有成为新型中药来源益生元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人ADH1B和ALDH2及其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构建可表达具有活性的人源乙醇脱氢酶(ADH1B)和乙醛脱氢酶(ALDH2)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并验证其稳定性.方法 将ADH1B和ALDH2的编码基因adh1B和aldh2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BE2R中,构建重组质粒pBE2R-adh1B和pBE2R-aldh2,使用化学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B.subtilis WB600;在37℃,200 r/min条件下进行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结果,检测目的蛋白酶活性,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评价重组工程菌对酸性环境的耐受程度.结果 构建的重组工程菌在37℃,200 r/min条件下培养24 h后,培养基上清及细菌沉淀中均可表达ADH1B和ALDH2;上清中的ADH1B和ALDH2酶活性分别为3.67 U/mL、1.61 U/mL;重组工程菌在pH为2、3、4的人工胃液中消化0~2 h后活菌量与处理前相当.结论 B.subtilis WB600可表达可溶性且具有酶活性的人ADH1B和ALDH2,重组工程菌可良好耐受强酸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 pH 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 X 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 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防风多糖人工胃液代谢产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了深入了解防风多糖能否在胃液中代谢及代谢情况,该文以防风多糖的人工胃液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斑马鱼免疫活性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分析了防风多糖的人工胃液代谢产物.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了 19 种代谢产物.其中,代谢产生的单糖 5 种,寡糖 14 种.胃液代谢产物中可以准确鉴定出多种还原糖,包括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以及木糖.斑马鱼药效评价结果显示,防风多糖经过胃液代谢后仍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W3(人工胃液代谢 2 h)提高免疫细胞密度的作用最为显著.其中,胃液代谢物M1 和M3(Hex-Hex-Man)可能与药理活性关系最为密切,可将其作为潜在的活性片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体外模拟消化液耐受性的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考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中4种益生菌在模拟消化液中的耐受性.方法 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配制人工胃液与人工肠液,将4种益生菌分别加入其中,充分混匀,孵育0、15、30、60、90、120、180min后,稀释、涂布与计数,绘制每种菌存活的衰减曲线,考察其存活率.结果 在人工胃液(pH 2.5~4.5)孵育3 h后,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GMCC 0460.1)、嗜酸乳杆菌(GMCC 0460.2)、粪肠球菌(GMCC 0460.3)、蜡样芽胞杆菌(GMCC 0460.4)的存活率分别为 53.23%~61.30%、75.31%~105.34%、90.76%~100.00%、81.02%~102.58%;在人工肠液(胆汁盐浓度0.03%~0.20%)孵育3 h后,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存活率分别为42.19%~71.49%、16.62%~45.03%、40.80%~69.50%、42.67%~95.43%.结论 4种益生菌在较长时间内耐受人工胃液(pH 2.5~4.5)和人工肠液(胆汁盐浓度0.03%~0.20%),菌体存活量下降不到1个数量级,对胃酸和胆盐的耐受性较强.由于健康人体内胃肠的环境类似于上述环境,预示其在健康人体消化道内能较好保持菌体生存能力,发挥药效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改良式U型护理垫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消化道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床上进行系列活动时,口腔分泌物易污染病员服、床单位;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床上或床下活动时,胃管易与负压盘分离,胃液污染病员服、床单位,导致其更换频率过高,供应室回消次数增加,增加清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中药多糖改善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的溶解性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难溶性中药组分的溶解性差是制约其制剂开发的重要因素,中药天然多糖可作为功能组分增加难溶性组分的溶解度,淫羊藿黄酮低糖苷组分(epimedium flavonoid secondary glycoside components,EFSGC)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然而其存在溶解性差的理化性质缺陷.因此该研究采用了以中药多糖增溶EFSGC的策略,并评价其对EFSGC渗透性和稳定性等性质的影响.基于EFSGC的平衡溶解度实验,发现 10 种中药多糖中三七粗多糖(Panax notoginseng crude polysaccharide,PNCP)对EFSGC的增溶效果最优,其将EFSGC的溶解度由0.8 mg·mL-1提升至13.3 mg·mL-1.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制剂技术对组分进行增溶后,也需考虑其对组分渗透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继续考察了这 2 种性质.结果显示,PNCP 将EFSGC的 8 h有效透过率由 50.5%提升至 71.1%,可以显著增加EFSGC的渗透性;同时可以提高EFSGC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的稳定性.为了阐释PNCP对EGSGC增溶的机制,通过临界胶束浓度、粒径和电位、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初步推断该机制为PNCP与EFSGC在水中能以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而增溶.综上,PNCP不仅能够改善EFSGC的溶解性,同时也可以提高EFSGC的渗透性和稳定性.该研究为中药多糖作为一种功能组分对难溶性组分增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稳定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以白藜芦醇为对照,探讨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透析法考察混合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稀释稳定性;大鼠灌胃给药后,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3-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混合胶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稀释稳定性良好.与白藜芦醇混悬剂相比,白藜芦醇-Labrasol/P407混合胶束中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Cmax(1 389.9±373.2 ng/mL)是混悬剂(188.9±58.9 ng/mL)的7.4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混悬剂的9.6倍;白藜芦醇-3-葡萄糖醛酸苷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3 060.7±787.4)ng/mL和(1 298.1±523.2)n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4 294.9±6 085.1)ng·h/mL 和(6 061.5±874.4)ng·h/mL,分别下降57.59%和57.6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白藜芦醇制成混合胶束后可显著提高白藜芦醇的血药浓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制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脂药比、DSPE-mPEG2000用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荷叶碱原料药、不含DSPE-mPEG2000荷叶碱脂质体、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的0.5%CMC-Na 混悬液(20mg/kg),于 0、0.25、0.5、1、1.5、2、3、4、6、8、12 h 采血,HPLC-MS/MS 法测定荷叶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荷叶碱用量20 mg,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5∶1,脂药比12∶1,DSPE-mPEG2000用量30 mg,水化温度40℃,超声时间15 min,平均包封率为71.69%,载药量为4.59%,粒径为161.84 nm,PDI为0.163,Zeta电位为-7.17 mV.DSPE-mPEG2000修饰后,荷叶碱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48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66.17%、53.90%.与原料药比较,脂质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6.14倍.结论 DSPE-mPEG2000修饰脂质体可促进荷叶碱口服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