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义肢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问题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神经义肢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现有的运动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它通过电刺激肌源性区域、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来恢复或代替受损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或断肢,帮助其他治疗措施无效的患者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但基于该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受益评估的困难,导致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在知情同意有效性、安全性、人格同一性、责任认定以及社会公平性上面临诸多的伦理问题。为了保证患者的最佳利益,必须提出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进路:在知情同意上考虑患者的特殊脆弱性,注意实质信息的告知和同意能力的评估;获得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评估技术长期的安全性和确保患者的数据隐私;评估人格同一性的改变,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以及确定行为责任主体;在社会公平上严格监管和规范化开展技术,避免滥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人格同一性思考老年痴呆症预嘱中的伦理困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心理连续性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挑战了预嘱的道德合理性,布坎南尝试通过降低保留人格同一性的心理连续性阈值来化解这一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痴呆症预嘱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认为人格同一性并非论证预嘱道德合理性的充分条件.处于老年痴呆症早期阶段的患者能否修改预嘱中的决定取决于其当前的行为能力,而非他们与预立预嘱时自己的心理连续性程度;对于失去行为能力的人格个体与后人格个体,他们当前改变的意愿或利益仍然具有道德意义,对预嘱有效性的论证还需进一步探讨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道德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疏导中的沟通艺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将沟通艺术应用于眼部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疏导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开展心理疏导干预,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沟通艺术进行干预.比较术前1d、1h及术后7d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希望水平变化,分析术后7d两组患者体像障碍、人格障碍及自尊水平.结果:术前1h,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术前1d时有显著提升,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HI评分均较术前1d时有显著下降,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术前1d时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HHI评分均较术前1d时有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联合组MBSRQ、PDQ-4+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SES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沟通艺术应用于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疏导中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可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对减少医疗纠纷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冲动行为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人格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伴冲动行为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人格特征,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以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心身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伴冲动行为流浪精神病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普通住院精神病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伴冲动行为的流浪救助患者病谱分布、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人格特征.结果 116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占50.00%;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显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异常者占25.00%,甲状腺素(T4)水平异常者占30.17%,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异常者占22.41%,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异常者占16.38%,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异常者占25.8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言语攻击[(2.41±1.59)分vs(1.02±0.56)分]、财产攻击[(3.21±0.93)分vs(1.12±0.78)分]、自身攻击[(1.59±0.74)分vs(1.38±0.87)分]、体力攻击[(2.29±0.85)分vs(1.05±0.62)分]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说谎量表[(55.89±11.68)分vs(51.72±12.61)分]、疑病量表[(68.59±14.35)分vs(57.58±14.68)分]、抑郁量表[(68.11±15.58)分vs(55.15±8.85)分]、癔病量表[(64.25±15.55)分vs(57.25±13.25)分]、妄想狂量表[(68.25±13.85)分vs(61.25±11.58)分]、社会内向量表[(64.01±11.54)分vs(54.22±13.15)分]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冲动行为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并根据患者人格特征进行早期干预,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援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6PF中文版的信度、结构效度问题以及测试方式对信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揭示16PF中文版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问题以及测试实施方式对问卷信度的影响.方法:以上海的一所大学的最大时间跨度16年的11个年级的53750名新生的16PF测验历史数据(包括有效数据52958份)为样本对16PF问卷中文版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①无论是纸笔测试总体还是网络测试总体,16种因素的信度系数接近或者大于0.60的只有5个(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和紧张性),接近或大于0.70只有2个(兴奋性和敢为性),不大于0.40的有5个(聪颖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和实验性);②各因素的信度系数在纸笔测试的9年间波动很小且具有随机性,在包括网络测试在内的16年间未表现出逐渐变小的趋势;③各因素在两种测试条件下的信度系数很接近,但整体而言,网络测验条件下的信度略占优势;④一些因素的总分之间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相关;⑤来自5种因素的6道题目之间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且来自同一种人格因素的两道题目之间的相关并无优势.结论:①由于问卷设计本身的原因,16PF中文版存在明显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问题;②合理设计的网络测试有助于提高问卷的信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人格特征及防御方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与正常人群个性特征的差异,分析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6例一级亲属(亲属组)和2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三组DSQ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及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分裂、退缩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成熟型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升华、压抑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DSQ中间型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及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EPQ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精神质、神经质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P<0.05),EPQ内外向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呈负相关(P<0.05);EPQ神经质与DSQ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度呈正相关(P<0.05);EPQ掩饰性与DSQ掩饰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一级亲属和正常人群更多采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采用成熟型防御机制,患者的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间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眼动仪在口腔医学审美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眼动仪是一种可以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轨迹特征的仪器,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仪器.在口腔医学审美研究中,眼动仪能反映观察者客观的审美眼动模式,并揭示背后的审美心理规律,是目前口腔医学审美研究中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口腔医学审美的主要研究方法 ,以眼动探测法为重点,对其在口腔医学审美的前沿研究进行述评.眼动探测法描述了不同口腔相关人群对面孔有着不同的眼动模式规律,以及同一人群观察口腔患者和正常人群面部的不同眼动模式的现象,表明观察者的人格特征、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被观察对象的特征性面部特点等因素会影响眼动模式,此现象揭示了影响不同个体和人群审美观形成差异的因素和背后的心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大学生累积生态风险神经质与抑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全球健康报告中预估,抑郁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负担疾病[1],不仅会导致个体持续的情绪低落、行动力下降,甚至会诱发自伤和自杀行为.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晚期到成年早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及现实社会的适应等困境,是抑郁问题的高发期[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非法人体试验的实质化犯罪证成与刑法规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同一社会的法律法规整体中,不同性质的法对行为违法性的评价始终是一致的.《民法典》的问世,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人格权的独立成编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亦体现了法律对现代医学科学时代人格权新型权利内容的特别维护.刑法应当积极回应非法人体试验这一社会现实,准确把握刑事法律的国际趋势,科学构建刑法体系,完善人体试验法律秩序,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医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常识概念、神经科学与取消主义——《神经伦理学和关于常识的科学修正》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关于神经科学的进步带来的伦理涵义的探讨通常包括评估这种进步对常识概念框架的影响,尤其是对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影响.根据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立场,在常识的概念框架和科学的概念框架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不兼容性.娜达通过引入刘易斯的功能主义方法论对这种所谓的不兼容立场给予反驳.通过进一步引入神经科学和神经伦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娜达得出结论:常识心理学和常识道德的概念框架已经吸收并将会不断吸收前沿科学理论的影响,常识与神经科学在概念框架上是相连续的而非不兼容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