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0岁-14岁儿童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骨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年龄<14岁的儿童骨折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份和月份的分布规律、骨折类型、骨折的原因以及其入院和出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085人,男性占比为70.71%.年龄组构成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89,P<0.001),男性和女性最多的分别是少年组(41.02%)和学龄组(44.65%).骨折人数随着月份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现双峰型变动趋势,最高峰均为5月份,第二峰分别在10月和9月份.男性和女性儿童骨折最多的部位均是肩部和上臂,分别占比34.71%和44.35%;主要原因均为跌落,分别占比64.95%和70.59%,骨折类型(x2=93.616,P<0.001)和骨折原因(x2=53.506,P<0.001)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患者通过门诊和急诊入院的比例分别为57.66%和39.67%,平均住院天数为6.40天,99.88%的人通过医嘱离院.结论 儿童骨折患者在性别、年龄、月份、骨折类型以及原因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不同个体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骨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料采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低氧血症,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首先,对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非低氧血症组患者64例,低氧血症组患者45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P=0.001)、急诊(P=0.015)、体质量(P=0.000)、术前尿素氮浓度(P=0.008)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变量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体质量(P=0.001)、急诊(P=0.004)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清醒(P=0.00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0.017)、术后气管切开(P=0.001)、术后透析(P=0.032)、术后严重脏器损伤(P=0.000)、术后7 d内出重症监护病房(P=0.000)、术后四肢活动障碍(P=0.016)和非医嘱离院(P=0.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质量、急诊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促进良性临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例抑郁症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1例抑郁症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迅速评估;围绕"患者-家庭-护士"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多种方式用药护理;个性化的镇痛与睡眠管理;安全护理;出院指导.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左眼视力有所提高,出院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50 cm,情绪稳定,继续遵医嘱用药.重视抑郁症合并ARNS患者的护理,针对用药、心理、安全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改善患者视力预后,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应用,评价其在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患者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成立系统构建小组,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警、执行、监测、统计决策4个模块.选取2022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住院患者、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应用后(2022年7月—12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6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执行效率及系统的准确性、可用性、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系统应用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的即刻反馈率由62.87%上升至89.78%,隔离医嘱开具率由61.07%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准确率由66.67%上升至9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产生决策报告的准确率为88.44%,医务人员对于系统的可用性评价平均得分为44.04分,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21.25分,均处于高水平.结论 构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即刻提醒、多途径通知、多方监管、辅助决策等功能,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较准确的决策报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可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报道达沙替尼相关PH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达沙替尼剂量、P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和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4篇,报道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达沙替尼剂量为140 mg/d者14例,100 mg/d者7例,70 mg/d者2例,不详2例;开始服用达沙替尼至发生PH的时间为10 d~144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症状者24例,水肿8例,肝肿大5例,颈静脉扩张5例,咳嗽、胸闷各3例,胸痛2例,乏力1例;胸部CT、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者20例;WHO功能分级为Ⅳ级者8例,Ⅲ级9例,Ⅱ级4例,不明4例。右心导管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25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和/或肺动脉收缩压均升高。诊断PH后,24例患者遵医嘱停用达沙替尼,其中22例给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例未予特殊干预;1例自行间断服用达沙替尼。19例患者换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用达沙替尼并对症治疗1周至36个月(平均7个月)后,好转17例,部分好转7例,不详1例。结论:达沙替尼相关PH多见于CML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7个月,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多合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停药及予特异性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0例,入院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实施单纯抗凝治疗。住院期间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出院后3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久立或久卧、定期复查和坚持穿循序减压袜方面依从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遵医嘱进行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分阶段综合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对患者肩部疼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对比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0.7)分和(1.2±0.2)分]、CMS量表总分[分别为(60.7±10.3)分和(88.0±6.5)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范围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另外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分别为(0.58±0.17)μg/L和(0.24±0.10)μg/L]、TNF-α含量[分别为(1.12±0.32)μg/L和(0.43±0.14)μ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术后分阶段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认知及态度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太原市6个社区抽取540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以及签署生前预嘱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得到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5.0%。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水平较低(44.1%,226名),不同年龄(χ2 =11.09, P=0.001)、文化水平(χ2 =7.95, P=0.005)、日常生活能力(χ2 =8.10, P=0.017)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状况不同。普及相关概念后,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的老年人也较少(49.9%,256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60~74岁( OR=2.151,95% CI:1.380~2.941)、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 OR=3.048,95% CI:1.571~5.913)、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 OR=2.849,95% CI:1.223~6.638)、慢性病患病种数≥2种( OR=1.654,95% CI:1.138~2.404)、之前听说过生前预嘱( OR=1.596,95% CI:1.098~2.322)的老年人更愿意提前签署生前预嘱文件。 结论:太原市社区老年人生前预嘱的认知及接受度较低,我市应继续加强对生前预嘱的推广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行介入术的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38.7±4.2)和HAMA评分(38.2±5.5)均明显低于对照〔(44.2±5.0)、(45.5±6.8)〕;研究组在合理饮食率、遵医嘱用药率、对并发症和自身疾病的认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激反应中面对的评分(2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18.3±4.0),应激反应中屈服、回避的评分〔(5.8±1.6)、(11.2±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7)、(16.8±3.9)〕;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28.6±6.9)明显高于对照组(23.1±6.2),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6.5±2.4)、(47.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1.4±2.7)、(18.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肝癌介入术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显著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明显提升,且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降低,对患者疾病的预后有着极大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使用药物。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及一般工娱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的康复治疗模式。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治疗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50.14±10.34)分、(41.18±7.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68±3.75)分、(64.91±2.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2、2.14,均 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25/25),高于对照组的92%(23/25)(χ 2=5.26, 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中医情志疗法联合精神运动康复,效果显著,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