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E1的DNA修复作用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遗传学病因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DNA损伤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密切相关。影响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众多,关键修复基因及其转录蛋白的异常或可导致POI的发生。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可诱发POI的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其中,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APEX1),也称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Ref-1),是一种由 APEX1基因转录的DNA损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酶,并同时具有氧化应激、转录因子调控等多功能酶活性,因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密切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尽管已有研究报道,部分 APEX1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周期甚至配子发育,但其与POI发生的直接联系仍未得到证明。本文综述了DNA损伤修复、卵巢功能及 APE1基因的关系,为POI的病因学解析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血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E1-AAbs)、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术后复发转移组(n=15)和术后未复发转移组(n=37).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健康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APE1-AAbs、GDF-1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PE1-AAbs、GDF-15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E1-AAbs、GDF-15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APE1-AAbs、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APE1-AAbs、GDF-15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1-AAbs、GDF-15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P<0.05).APE1-AAbs、GDF-15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高于APE1-AAbs、GDF-15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1-AAbs、GDF-15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APE1-AAbs、GDF-15或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具有DNA修复和转录调控双重功能的蛋白质,其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激素如17β-雌二醇可促进APE1/Ref-1的分泌,影响其表达.APE1/Ref-1抑制剂,如C10和E3330,已在实验中显示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潜力,但APE1/Ref-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最佳时机需更多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萝卜硫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损伤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萝卜硫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APE1)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剖腹和关腹操作,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立即通过腹腔内注射给予50 mg/kg的萝卜硫素注射液,其余两组注入等量等渗NaCl溶液.于术后24 h右侧颈总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标本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APE1的表达.结果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严重,而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三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3.49±0.26、5.56±0.20、4.96±0.15)、动脉氧合指数(453±23、232±22、332±11)、GSH[(8.57±0.26)、(4.36±0.08)、(6.23±0.20)mg/g]及SOD表达水平[(91.0±3.0)、(55.5±2.5)、(72.1±2.4) NU/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7.897、128.676、275.863、183.797,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上升(P均<0.05),治疗组肺组织湿/干比较模型组下降(P<0.05);而模型组、治疗组动脉氧合指数及氧化损伤指标GSH和SOD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较模型组均上升(P均<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三组大鼠肺组织APE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99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APE1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萝卜硫素可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及上调APE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修复酶APE1/Ref-1基因调控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细胞内存在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和完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APEl为DNA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 ,BER)途径中的限速酶,亦是细胞DNA放射性损伤和烷化剂损伤重要的修复因子.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 apurinic ap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 -1, APE1/Ref-1 )是一个多功能酶,参与BER途径,具有DNA修复活性,减少脱嘌呤脱嘧啶( apurinic/apyrimidi-nic,AP)位点;并且可以还原活化许多转录因子,其通过调节多种转录因子[如活化蛋白-1( AP-1)、核因子-κB( NF-κB)等]潜在的DNA结合活性及随后特异性目标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等多种关键的细胞反应过程[1]. 最近发现APE1/REF-1在调节RNA新陈代谢方面起一定调节作用[ 2 ] ,提示APE1/Ref-1可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同时其也是调控细胞凋亡、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子. APE1在肿瘤、炎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3].APE1/Ref-1表达失控与肿瘤发展、治疗及预后均有密切联系,且其与细胞增殖、分化、损伤修复有关. 本文拟从APE1/Ref-1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功能在肿瘤中作用机制和治疗前景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碱基切除修复及其靶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碱基切除修复(BER)是DNA氧化损伤修复的重要通路,该通路的突变造成基因不稳定而增加癌症风险.大量研究已证明,BER通路的关键蛋白,如DNA糖基化酶、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1、DNA聚合酶等,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此外这些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肿瘤细胞的修复活性,有望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P53/P21和碱基切除修复通路的五子衍宗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P53/P21和碱基切除修复(BER)通路研究五子衍宗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6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衰老模型组、五子衍宗方低剂量组(1 g/kg)和高剂量组(4 g/kg),另取2月龄SD雄性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每组8只.给予普通饲料或含药饲料饲养4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出睾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及BER相关蛋白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和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CC1)的表达和定位;ELISA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p-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方能明显降低睾丸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和BER相关蛋白OGG1、APE1和XRCC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方能显著下调8-OHdG的量;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五子衍宗方能显著降低自然衰老大鼠睾丸-P53、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五子衍宗方可通过调节P53/P21和BER通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Ape1/Ref-1、ICAM-1及IL-17A水平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 放射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及内皮细胞损伤、细胞炎性因子异常表达、纤维母细胞异常增殖及纤维基质合成,其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异常相关,这些细胞因子亦可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血清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redox factor-1, Ape1/Ref-1)、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 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水平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68例晚期NSCLC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每位患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相同.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pe1/Ref-1、ICAM-1及IL-17A水平.应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RTOG/EORTC)诊断分级标准作为急性和晚期肺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评价终点≥2级判定为放射性肺炎.结果 18例发生放射性肺炎,50例无放射性肺炎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放疗前后Ape1/Re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射性肺炎组与非放射性肺炎组Ape1/Re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组ICAM-1水平上调幅度比非放射性肺炎组ICAM-1水平上调幅度大(P<0.05).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IL-17A水平在放疗后显著上升(P<0.05),而非放射性肺炎组IL-17A水平放疗前后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组IL-17A水平比非放射性肺炎显著性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放疗前后ICAM-1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IL-17A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时,在严格限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血清IL-17A可能是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和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膀胱癌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TPP)检测APE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E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APE1在1349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型、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APE1 1349G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2.18,95%CI=1.99~2.39,P <0.05),APE1 1349T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1.12,95%CI=0.95~1.32,P >0.05);APE1 1349位点等位基因T颠换为G,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1.89,95%CI=1.69~2.11,P <0.05).APE1 T1349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有关,该基因位点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