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在陆航官兵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目的 分析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在陆航官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健康管理的某部陆航官兵200名,将其中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的100例纳入对照组,于此基础上加用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的10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人际关系、自我和谐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受试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分方面,观察组除敌对、恐怖外,其余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躯体化、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表现更优(P<0.05),两组人际关系和自我和谐均有所改善;综合两受试组间的结果比较,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用于陆航官兵中,可有效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可显著改善应付方式,促进自我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
固有淋巴样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环境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高,侵袭能力强,易转移,疗效不佳,预后较差,给患者的口颌正常功能、外形、人际交往和心理状态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固有淋巴样细胞(ILC)是驻扎在黏膜屏障中的重要免疫细胞组分,在肿瘤发生、发展、转归等进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解码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全景式绘制肿瘤进展的关键细胞。本文简要综述ILC的研究进展,归纳ILC在OSCC免疫微环境中可能的特性及作用,挖掘ILC和OSCC发生、发展的关联,为OSCC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对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对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疾病手术患者192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连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遵医行为、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对比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健康行为量表(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遵医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坚强、乐观、坚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人际交往、运动、应对压力、机体营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行动研究法联合评判性思维应用于胃肠疾病手术患者,可提高遵医率、心理弹性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建立健康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新入职护士32名为观察组,2018年1~10月新入职护士3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比较两组护士培训效果、核心能力及其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培训后理论考核知识评分、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操作技能成绩及护士胜任能力、与人交流、评估干预、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护理管理、综合知识、领导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训效果、课程设计、课堂氛围、教学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可激发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新入职护士带教效果及核心能力,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迫症患者人格发展的忆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忆溯角度分析研究强迫症的人格发生发展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选取103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以及88例在汪卫东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ang Weidong memory-trac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 inventory,WMPI)全国城市人口常模数据库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条件相匹配的正常被试(对照组)。采用WMPI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与比较。统计软件使用SPSS 22.0,数据统计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结果:1.人格发展外部影响因素方面:生活事件方面,患者组童年期家庭内部事件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教养方式方面,患者组童年期严厉[(5.637±3.463)分]与惩罚[(6.275±4.565)分]得分高于对照组[(4.341±3.092)分,(5.000±3.698)分, t=-2.703,-2.093,均 P<0.05]。2.人格要素发展方面:(1)胆气分量表中,在童年时期,自然恐惧[(7.686±3.441)分]、适应能力[(15.000±5.321)分]两维度患者组比对照组[(6.023±3.991)分,(12.841±6.070)分]得分高( t=-3.085,-2.613,均 P<0.05)。人际恐惧维度的3个年龄段,患者组[(20.284±8.255)分,(22.804±7.458)分,(22.725±7.145)分]均较对照组[(16.205±7.937)分,(19.841±6.319)分,(18.364±6.277)分]得分高( t=-3.458,-2.929,-4.437,均 P<0.01)。(2)人际关系分量表的依恋性维度中,童年期患者组[(10.804±3.621)分]得分高于对照组[(8.830±4.850)分, t=-3.205, P<0.01]。(3)性发展分量表中,在少年期,异性交往[(11.941±4.878)分]、爱情观[(15.098±4.180)分]与性观念[(8.892±2.988)分]患者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125±5.040)分,(11.761±5.202)分,(6.943±3.288)分,均 P<0.01]。(4)自我分量表中,在童年期患者组自理性维度得分[(6.465±2.890)分]比对照组[(4.239±2.861)分]得分高( P<0.01),在童年与少年时期患者组自主性维度得分[(10.772±2.694)分,(11.347±2.621)分]较对照组[(8.011±4.039)分,(9.818±2.693)分]得分高(均 P<0.01)。(5)思维方式分量表中,在童年期,患者组绝对化思维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1)。谨慎维度中患者组在童年期与少年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6)意志力分量表的果断性维度中,患者组在少年期与青年期较对照组得分高(均 P<0.01)。在青年期患者组自觉性维度得分比对照组得分高( P<0.01)。坚持性维度中,患者组在童年期与青年期较对照组得分高(均 P<0.01)。(7)世界观分量表,动机、事业观与友谊观3个维度中,在少年期患者组比对照组得分高( P<0.01)。价值观维度中,在青年期患者组较对照组得分低( P<0.01)。 结论:强迫症患者童年时的教养方式中存在较多严厉与惩罚,导致童年呈现出胆气不足、人际关系不良、低自理自主性、高依恋性、思维绝对化及较多自我压抑等表现;在青少年时期,胆气的缺乏、自理自主性差、谨慎固执的思维会进一步加重并显现出较保守的性发展与传统的世界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BL-CBL整合教学在内分泌科轮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整合教学在内分泌科轮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效果。方法:将80名在内分泌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PBL-CBL整合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每组40人,轮转期为3个月。记录两组学生入科和出科时专业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采用SPSS 20.0进行 t检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学生基线情况一致,经过3个月的转轮期后,与入科前相比,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PBL-CBL整合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内分泌轮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方法:将80名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研究组参加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共12次,每次120 min),对照组仅接受自然观察。两组在行为训练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S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进行评估,验证行为训练的效果。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内或组间差异。 结果:研究组在行为训练前后的SES总分[研究组7.00(5.00,9.75)分、对照组1.00(0,2.00)分]、SS总分[研究组7.00(6.00,12.75)分、对照组2.00(1.00,3.00)分]、SASC总分[研究组5.00(2.00,8.75)分、对照组0(0,1.00)分]及害怕否定评价因子分[研究组3.00(0.25,5.00)分、对照组1.00(0,1.00)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因子分[研究组2.00(1,4.00)分、对照组0(0,1.00)分]的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Z=-7.347,-7.338,-5.841,-4.122,-5.393,均 P<0.05)。研究组女生在行为训练前后的SASC总分[女生(7.19±3.82)分、男生(3.21±3.04)分]及害怕否定评价因子分[女生(4.00±2.23)分、男生(1.68±2.05)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因子分[女生3.00(1.00,5.00)分、男生2.00(0,2.00)分]的减分值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男生( t=-3.611,-3.398, Z=-2.111, P=0.001,0.002,0.035)。 结论: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可显著提升青少年的自尊、缓解其羞怯和社交焦虑水平,促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HFMEA优化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流程对核心胜任力及自我能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流程对核心胜任力及自我能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淄博一四八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32名医护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流程,观察组给予基于HFMEA优化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流程,比较两组失效风险指数(RPN)、培训前后两组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及自我能动性。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各项RP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知识综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能力、工作意义及影响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HFMEA优化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流程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心胜任力及自我能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词频分析的全球卫生胜任力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全球卫生胜任力模型,为开展全球卫生胜任力相关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至8月,通过文献检索获取8个与全球卫生直接相关的胜任力模型,提取建模词库建立初始模型,提取校验词库检验初始模型。通过频次分析区分胜任力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利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完善最终模型。结果:校验词库中的所有胜任力指标均能被纳入初始模型中,合并两词库共获得165个单词或词组。确立模型的3圆相交结构,建立了包括"通用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和"全球胜任力"3个维度共24个胜任力指标的最终模型。其中重复频次达到8次及以上的"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17次)、"交流与表达能力"(12次)、"优秀的个人品质"(12次)、"接受多元文化"(12次)、"决策与领导力"(11次)等9个胜任力指标,为本模型的重要胜任力指标。"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决策与领导力"3个胜任力指标同时存在于3个维度,为本模型的核心胜任力指标。结论: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符合全球卫生领域对人才多学科多维度能力的需求,有助于使用者识别全球卫生胜任力指标的重要程度,可以为全球卫生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初步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行员执行重大任务期间情绪状态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在执行重大任务期间的情绪状态和在不同任务阶段的典型负性情绪及其产生原因,为制定飞行员航卫保障心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布鲁奈尔心境量表,对141名歼击机飞行员任务准备阶段、执行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情绪状态进行测评,分别对量表得分和测评阳性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飞行员实际经验与飞行员开展现场访谈,探讨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结果:测评得分>1分的负性情绪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筋疲力尽的”“担心的”“有不确定感的”“疲惫不堪的”“焦虑的”“疲倦的”“紧张不安的”。飞行员对这7种情绪的自评阳性率均>80%;飞行员在任务准备、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各阶段分别有2~5种典型负性情绪。情绪产生原因多由任务适应、任务期间上下级人际沟通及家庭3个方面因素引起。3种正性情绪测评得分均>2.8分,且飞行员自评阳性率均为100%;飞行员在任务准备和任务前正性情绪较高,任务中正性情绪出现明显下降,任务后正性情绪有所回升。结论:歼击机飞行员在执行重大任务期间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应以心理干预的形式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护,特别是在加强飞行员任务适应、人际交往和家庭和谐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