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扩增基因1与雄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和雄激素受体(AR)表达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TAM)疗效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188例病理诊断ER阳性乳腺癌组织,均为女性,年龄25~87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AIB1及AR在188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TAM疗效及耐药的关系,并通过基因表达研究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验证本研究的结果。结果:TAM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3%。TAM治疗有效率在AR阳性组、阴性组中分别为79.6%(109/137)、82.4%(42/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9)。TAM治疗有效率在AIB1高表达组为68.4%(67/98),AIB1低表达组为93.3%(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显示AIB1高表达患者容易对TAM产生耐药。TAM在AR阴性AIB1低表达、AR阴性AIB1高表达,AR阳性AIB1低表达以及AR阳性AIB1高表达四组中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7%(26/29)、71.4%(15/21)、96.7%(59/61)、66.2%(51/77),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AIB1表达与乳腺癌TAM疗效具有相关性,其高表达易产生TAM耐药,而AR阳性且AIB1高表达更易引起TAM耐药,并且AIB1可作为乳腺癌TAM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OLM1表达水平与ER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尔基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建立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的ER阳性乳腺癌细胞,分析并检测细胞中GOLM1表达水平。调控细胞中GOLM1表达水平,MTT与集落形成实验分别检测GOLM1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与集落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OLM1表达变化对细胞中耐药蛋白P-gp、MRP1表达的影响。募集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未经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GOLM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观察GOLM1表达水平对两组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经过他莫昔芬治疗,他莫昔芬耐药的MCF-7R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高于敏感的MCF-7细胞(均 P<0.05)。较MCF-7细胞(1.00±0.10)和MCF-7R细胞(2.31±0.18)中GOLM1表达水平升高( t=11.02, P<0.001)。在MCF-7R细胞中敲减GOLM1,细胞的增殖能力与集落形成能力均降低,耐药蛋白P-gp、MRP1的表达也降低(均 P<0.05)。经内分泌治疗的患者,GOLM1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生存率( χ2=5.45, P=0.020)。未经内分泌治疗的患者,GOLM1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χ2=1.49, P=0.223)。 结论:GOLM1高表达与ER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性降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FOXM1/Wnt/ β-catenin通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抵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通过叉头框M1(forkhead box M1,FOXM1)/Wnt/ β-catenin通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抵抗。 方法:培养他莫昔芬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MΦ),并进一步诱导成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MΦ在MCF-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S细胞,MΦ在MCF-7R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R细胞,MCF-7细胞在巨噬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Φ)细胞,MCF-7细胞在MS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S)细胞,MCF-7细胞在MR细胞的CM中培养24 h后被定义为MCF-7(MR)细胞。借助CCK8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D163、Wnt1、 β-catenin、FOXM1蛋白水平。 结果:与MS(mRNA:1.49±0.12)(蛋白:1.15±0.12)相比,MR(mRNA:2.33±0.16)(蛋白:1.52±0.11)中CD163表达更高( t=7.28, P=0.002)( t=3.94, P=0.017),表明他莫昔芬耐药的乳腺癌细胞能诱导更多MΦ极化成TAMs。TAMs增加乳腺癌细胞中FOXM1的表达,FOXM1进一步促进Wnt/ β-catenin通路激活。与MCF-7(MΦ)组细胞相比,MCF-7(MS)和MCF-7(MR)组细胞的活性与侵袭增强,MCF-7(MR)组细胞增幅最显著。较MCF-7(MΦ)组细胞,MCF-7(MS)与MCF-7(MR)组细胞中Wnt1、 β-catenin、FOXM1水平显著升高,极化成最多TAMs的MCF-7(MR)组细胞中Wnt1、 β-catenin、FOXM1水平最高。较MCF-7组,MCF-7(MR)组与MCF-7+pcDNA-FOXM1组中Wnt1、 β-catenin水平均升高,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增强,较MCF-7(MR)组,MCF-7(MR)+si-FOXM1组中Wnt1、 β-catenin水平降低,细胞活性与侵袭能力减弱。 结论:TAMs通过上调FOXM1并激活Wnt/β-catenin促进乳腺癌细胞内分泌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肠道菌群功能紊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肠道菌群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通过肠肝循环调节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导致他莫昔芬耐药;肠道菌群来源的短链脂肪酸(SCFAs)和石胆酸(LCA)等代谢产物可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肠道菌群的定植维持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调控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可提高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并减轻抗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免疫治疗中工程益生菌的靶向作用可协助提升药物治疗精准度.肠道菌群对放射治疗的影响尚不明确,但调节肠道菌群可辅助治疗放射性肠病.现对肠道菌群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影响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紫草素联合化疗药物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多药耐药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关键的耐药谱,严重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中药联合化疗药物不仅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增强化疗效果,逆转多药耐药.紫草素是从紫草根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紫草素联合顺铂、吉非替尼、奥沙利铂、阿霉素、紫杉醇、他莫昔芬等化疗药物的疗效更显著,其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来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阐述紫草素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克服肿瘤治疗耐药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诱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沉默调节蛋白家族(sirtuins,SIRT)是一类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YME1样三磷酸腺苷酶(YME1 like 1 ATPase,YME1L1)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 1(optic atrophy 1,OPA1)主要介导线粒体融合.本研究拟探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SIRT3的表达变化,SIRT3与YME1L1、OPA1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诱导耐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的MCF-7/TAM.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验证耐药性.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实验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3、OPA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活性氧,验证线粒体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采用过表达质粒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及YME1L1基因野生型(wild type,WT)、模拟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ant,MUT K237Q)、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 K237R).采用免疫沉淀技术(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IP)及IF分析SIRT3与YME1L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RT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RT3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出现下降.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耐药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增强.DHE染色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TAM处理下,耐药细胞中ROS水平低于亲本细胞;透射电镜及IF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细胞,耐药细胞的线粒体伸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L-OPA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线粒体功能增强,其形态较对照组更长;此外,L-OPA1表达上调;而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后,得到相反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SIRT3如何调控OPA1蛋白,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及功能,促进乳腺癌耐药,我们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YME1L1(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结果显示,过表达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的YME1L1与过表达SIRT3结果相似,过表达乙酰化状态的YME1L1得到与敲低SIRT3相似的结果.IP实验证实,SIRT3与YME1L1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SIRT3不同表达水平下,YME1L1乙酰化水平不同.IF实验显示,在MCF-7细胞中YME1L1与SIRT3存在共定位.结论:SIRT3在耐TAM的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上调L-OPA1表达,进而促使线粒体融合并增强线粒体功能,促进乳腺癌对TAM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P450(CYP450)相关基因多态性对他莫昔芬(TAM)精准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TAM治疗,将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患者纳入敏感组,稳定及进展的患者纳入耐药组.通过门诊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记录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敏感组、耐药组CYP2D6*10基因型分布、一般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CYP2D6*10基因型分布与TAM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截至随访日期,CYP2D6*10基因型C/C+C/T患者(58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95%CI:14.48~21.52),CYP2D6*10基因型TT患者(34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CI:10.69~15.31).CYP2D6*10基因型C/C+C/T患者生存率高于CYP2D6*10基因型TT患者,Log-rank检验显示,Kaplan-Meier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1,P<0.05).与敏感组比较,耐药组中CYP2D6*10野生型C/C基因型构成比降低,突变纯合子型T/T基因型构成比升高(均P<0.05);2组CYP2D6*10突变杂合子型C/T基因型构成比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敏感组比较,耐药组原发肿瘤大小>5 cm、淋巴结转移数量≥4个、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及CYP2D6*10基因型分布T/T基因型构成比升高(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雌激素受体情况、孕激素受体情况及CYP2D6*10基因型分布均是TAM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 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TAM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中位生存期具有密切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CDCA8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CDCA)8是CDCA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早期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发现,用于调控有丝分裂期间着丝粒的定位及纺锤体的稳定性.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CA8在肺癌、肝癌、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分级、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干扰CDCA8的表达会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转移,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顺铂和他莫昔芬的灵敏度,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故认为CDCA8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干预靶点.本文从预后情况、作用机制以及耐药关系出发,对CDCA8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机制通路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上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miR-152-3p/Wnt轴辣椒素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LCC9耐药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乳腺癌他莫西芬耐药细胞株LCC9 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辣椒素处理LCC9 细胞,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qRT-PCR检测MCF-7 和LCC9 细胞中miR-152-3p和Wn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将LCC9 细胞分为对照组、inhibitor NC组(转染inhibitor NC)、inhibitor组(转染miR-152-3p inhibitor)、inhibitor+辣椒素组(转染miR-152-3p inhibitor 24 h后,200 μmol/L辣椒素处理),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qRT-PCR检测miR-152-3p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52-3p与Wnt的靶向关系、蛋白印迹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4(TCF4)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细胞存活率随辣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LCC9 细胞中miR-152-3p表达较MCF-7 细胞降低,Wnt1 mRNA水平较MCF-7 细胞升高(P<0.05).与inhibitor NC组比较,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miR-152-3p表达水平降低,β-catenin和TCF4 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inhibitor组比较,inhibitor+辣椒素组细胞存活率以及β-catenin和TCF4 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iR-152-3p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辣椒素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他莫西芬的耐药性,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3-bro-mopyruvate cholesterol ester,3-BP-Cl)增强乳腺癌对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敏感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并使用金氏公式检验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与他莫昔芬是否具有协同抗乳腺癌作用.Calcein AM/PI染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己糖激酶2、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具有抑制乳腺癌作用,与他莫昔芬联用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活性(P<0.05).金氏公式测算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与他莫昔芬具有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q>1.15).Calce-in AM/PI染色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组细胞死亡数量最多.集落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组MCF-7细胞的集落数量最少.Annexin V凋亡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用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具有抑制MCF-7细胞内己糖激酶2、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的作用.结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协同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其下调细胞内己糖激酶2、Bcl-2的表达,增强Bax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