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理韧性成长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pacemakers,PM)患者出院后的心理韧性体验,深度探究其感受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起搏器随访门诊的11例携带PM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经历2个时期,各时期分别提炼出5个主题:植入第1个月的心理韧性建立危机期(无奈、强烈的不确定感、心理机能调节失衡、自我形象受损、渴求康复锻炼的指导).植入第6个月的心理韧性调控期(调整与适应变化,接纳现状;重塑认知;生活态度的调节;延续护理服务及医疗技术的空缺;渴望获取疾病管理信息).结论建议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韧性特点,分类制定携带PM患者的术后管理方案,重视植入初期心理韧性建设的影响因素,注重患者心理发展形势,强化术后患者的信息与情感支持,持续关注术后调控期康复患者的心理韧性,发挥其带动同伴患者的优势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 推进创新型医院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临床研究平台管理模式,为国内正在建设临床研究平台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临床研究平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包括循证医学专业团队疾病资源样本库、临床研究协同网络、研究型病房4个核心功能单元,平台服务于临床研究人员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临床研究项目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及管理的技术支撑。结果:医院围绕优势学科进行临床研究平台的顶层设计,专病特色突出的重点学科依托以"专家主导"模式,建立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开展多中心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普通学科依托于"医院主导"模式建立的开放共享平台开展临床研究,两种模式互补并存,力图在充分发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示范作用的同时,以优势学科为引领带动普通学科向高水平发展。结论:基于大型医疗机构建设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平台,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医院向创新型医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疫情期间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生在线学习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疫情期间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对在线学习进行优、劣势分析,为线上授课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疫情期间学生不同的居住地对学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4%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的优势是"学习时间自由""学习场所自由""资源丰富、视频可以重复观看"。在线学习劣势分析,39%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个人自控能力差,难以保证学习效率""实验课程没有真实体验""缺乏学习氛围,学习动力下降""学习过程烦琐,需要不断切换软件"。 结论:对于特殊时期,学校应统一在线学习平台,加强网络课程的宣传,教师线上授课要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聚焦新质科研,打造中国骨科学发展新时代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了新时代生产力的新质态。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中国骨科学“新质科研”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必须要坚持基础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积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培养创新型人才,避免科研“泡沫化”,不断塑造骨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的骨科学研究要牢牢把握新质科研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创新人才,焕发中国骨科医师的原始创新意识,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中国骨科事业行稳致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5年至2018年"青苗"计划获批情况与医院重点专科数量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中依据医院重点专科数量分组的各组医院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对未来医院发展提出建议。方法:使用2015年至2018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汇总的申报和获批"青苗"计划的数据,根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数量,将22家市属医院分为重点专科集中组、重点专科较少组和无重点专科组(简称为集中组、较少组和无重点专科组),采用 χ2检验比较3组医院项目申报人员基线情况、获批率和获批项目类型分布等。 结果:2015年至2018年共申报"青苗"计划1 128人次。集中组、较少组和无重点专科组各有医院7家、10家和5家。集中组中,工作时间小于5年的申报人员占比为40.93%,高于其他两组( χ2=13.794, P=0.032),且博士申请者比例(80.31%)高于其他两组( χ2=116.611, P<0.001)。重点专科所在科室整体项目获批率为36.09%(166/460),高于非重点专科(29.04%,194/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22, P=0.013)。其中,集中组获批率为37.82%,高于较少组和无重点专科组(分别为31.82%和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897, P<0.001)。但在各组医院内,重点专科获批率与非重点专科获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内医疗类项目比例均高于非医疗类(科研、医技、管理和护理等)。 结论:重点专科的"青苗"计划申请获批率较高,体现学科优势,同时在医院科研创新建设中可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专科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其他专科创新人才培养,以期在临床、科研、医技、管理和护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跬步而进 知行合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西安凤城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主旨,强化显微外科技术优势,突出显微外科修复特色,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思考,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与方向。经过多年发展,显微外科学科的建设初见成效,学科规模从小变大、业务结构从单一到多元、科研与学术成果持续产出,逐渐摸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多种技术方案,并以专科为重点扶持,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作用机制使然,出现了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特殊肿瘤应答模式,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了应用 18F-FDG 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在中国,自2013年正式开始ICIs的临床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产生,如何在肿瘤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牵头,针对PET/CT检查规范、ICIs治疗后PET/CT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带动相应领域的技术普及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体系与基本路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整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命题和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价体系,认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国际市场占领、产业服务平台完善等压力.为此,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基本路径在于:建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完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开发道地品牌中药材优势,打造富民兴业支柱产业;发挥特色脱贫致富模式效应,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现代化产业化;建设服务出口基地,促进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聚焦发展瓶颈,探索产学研医政企协同共建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对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静态和动态视角对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分析2022~2030年卫生资源情况.结果: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为0.971,DEA有效地区3个;2012~2021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上下波动,均值为0.984,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预测2022~2030年我国沿海地区卫生资源投入产出量将逐年递增,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年均增长最快.结论:我国沿海地区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资源配置差异产生的原因,改革资源分配方式,并持续提高管理服务和技术开发能力;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结合独特区位制定合理的资源规划目标;建立医疗资源跨区域合作模式,实现沿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构建模式与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全国领先,都市一体化发展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先天优势、现实基础和内生动力,探讨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构建模式,研究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发挥长三角中医质控联盟、长三角中医药大学特色创新人才联盟、长三角中医药产教融合联盟等品牌优势,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