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微出血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栓策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抗血栓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研究显示抗血栓治疗增加脑微出血灶数量,并可能导致脑出血,临床医生可能会因此削弱原有的抗血栓治疗强度。然而,目前的专家共识或指南未明确在脑微出血情况下抗血栓方案的调整策略。该文回顾近年文献资料,认为以脑淀粉样血管病为病因的脑微出血导致的脑出血风险更高,但总体出血事件发生率仍低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目前的证据尚不支持因脑微出血的存在而改变抗血栓策略,但在合并脑淀粉样血管病的高龄患者或合并高危表型的患者中,应调整抗凝方案,并动态监测脑微出血灶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人群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强度目标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群凝血特点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强度目标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全国35家中心住院和11家中心出院随访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抗凝强度患者抗凝相关并发症情况,分析适合中国人群凝血特点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目标值。结果:共纳入24 433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女13 634例,男10 799例,中位年龄49.0岁(3~80岁);住院期间监测94 286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8±0.7,87.6%(82 595/94 286)的患者INR在1.5~2.5。共随访17 331例患者,随访率89.1%(17 331/19 452),包括主动脉瓣置换(AVR)4 038例,二尖瓣置换(MVR)8 21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DVR)4 437例,三尖瓣置换(TVR)641例,中位随访时间19.2个月(1.0~58.8个月),共随访27 803人年。随访监测101 860例次INR为1.8±0.5,其中64.8%(66 005/101 860)的患者INR在1.5~2.5,其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65/100人年)均低于其他范围的患者(INR<1.5:1.31/100人年, RR=2.01,95% CI:1.59~2.51;INR>2.5:2.34/100人年, RR=3.60,95% CI:2.84~4.52)(均 P<0.001)。INR 1.5~2.0且无栓塞危险因素的AVR及MVR患者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组内其他INR范围患者(AVR:0.15/100人年比0.38/100人年, RR=2.57,95% CI:1.02~7.28, P=0.029;MVR:0.23/100人年比0.56/100人年, RR=2.42,95% CI:1.39~4.38, P<0.001)。此外,INR 2.0~2.5的DVR患者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组内其他INR范围患者(0.32/100人年比0.62/100人年, RR=1.94,95% CI:1.03~3.79, P=0.029)。 结论:中国人群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INR总体目标值1.5~2.5;AVR及MVR术后无栓塞危险因素患者INR目标值1.5~2.0;有栓塞危险因素的AVR或MVR患者以及无论有无栓塞危险因素的DVR或TVR患者,术后INR目标值均可2.0~2.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军事训练中劳力性热射病批量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批量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集中救治的流程与环节,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批量救治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18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集中收治的8例EHS患者的救治过程,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后送及院内协作救治等情况。结果:根据8例患者高强度运动史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现场迅速诊断为EHS,立即补液物理降温,并紧急启动接诊成批伤应急预案后快速后送转运至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采取边持续降温边转运的原则,同时医院开放绿色通道,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极危重伤员采用伤员∶护士∶医师1∶3∶1抢救模式,并保证配有呼吸机、血滤机、冰毯机;各科室间以ICU为中心紧密合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血常规、生化指标、出凝血时间、血气分析等动态变化,给予滴定式、精准治疗。8例患者中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2例冰毯机降温,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治疗,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8例患者经补液降温、CRRT、机械通气、防治DIC等集束化治疗后,5~11 d各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转出ICU,11~20 d均康复出院。结论:规范的救治流程(现场快速识别、迅速降温、安全转运后送、院内协作救治)结合降温补液、CRRT、边补充凝血因子边抗凝等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为批量救治EHS患者提供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骨折发生率逐步提高。由于久坐不动、低头族等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肌腱炎等骨科病及过度运动造成的关节损伤在青少年及职场人士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人口结构、工作压力、生活习惯、过渡运动造成的我国骨科疾病发病率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3-2018 年骨科医院诊疗平均人次为2.4 万人次,预计这一趋势随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就是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突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敬请阅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患病率约为27.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 60 岁人群,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患者。该病的影响因素多,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软骨变性、坏死、脱落等病变引起膝关节关节面软骨破坏是主要病因。本期中的《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Stoller Ⅲ级半月板损伤效果观察》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的方法,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消失时间与肿胀消失时间,且能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采纳、运用。而中医中药治疗骨科疾病同样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尤其是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联合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加速康复。本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这篇文章中,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可以加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临床借鉴。骨科手术后常常并发血栓,对于抗凝治疗的研究,从未停止脚步。本期中《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益处》,在该篇文章里,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用于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不会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并有额外的抗炎作用,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不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和输血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联合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5岁,因"左眼晨起突发视物不清2 d"于2021年4月7日来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无眼部红痛,无头疼及眼球转动痛。既往无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史,否认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前有出现课业多、用眼强度大以及夜间睡眠不足等情况。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示: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2;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检测后右眼为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 disorder,RAPD) (+)。广角眼底镜检查示:右眼底正常;左眼视盘边界不清,水肿,视盘鼻侧舌形、颞侧斑点状苍白水肿区,中央静脉轻度迂曲、扩张,散在斑点状出血点(见图1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其下无反射暗区增宽(见图1B),为神经上皮细胞性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20 s,40 s视网膜静脉仍然显示为层流(见图1C),视盘鼻、颞侧动脉小分支45 s仍未充盈(见图1D),提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盘鼻、颞侧小分支完全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断:左眼视网膜动脉合并静脉阻塞。当日急诊入院,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左眼球后注射;前房穿刺放房水0.5 ml降眼压;眼球按摩10 min;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急症处理;地塞米松(河北天药药业有限公司)静滴15 mg/d,3 d后减量为10 mg/d,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口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 ml左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1周后左眼视力提高至0.15(矫正)。住院期间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凝血、肝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到外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给予局麻下行左侧脑血管造影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予以补液、抗血小板、降脂固斑、营养神经及积极对症治疗。血液生化检查示:抗核抗体核型(-)、自身抗体系列、狼疮抗凝物比值均无异常。炎症因子检测示:白介素-1β为10.2 pg/ml(正常范围:0~<12.4 pg/ml)、肿瘤坏死因子为14.2 pg/ml(正常范围:0~<11.5 pg/ml),白介素-6为<2.0 pg/ml(正常范围:1.0~50.0 pg/ml)、白介素-8为12.0 pg/ml(正常范围:0~20.0 pg/ml)正常。心超检查示:无异常。治疗: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傲迪士,艾尔建制药公司)治疗。治疗9 d后出院,继续予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行扩张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眼底广角彩色欧堡图像示:视盘边界欠清,盘缘少许出血,视盘及其鼻、颞侧水肿消退(见图2A)。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较发病时改善(见图2B)。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 s,25 s中央静脉完全充盈(见图2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BAV脂质纳泡对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和干预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应用膜联蛋白AV脂质纳泡(AV-Nanobubbles,NBAV)评估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并分析其对斑块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NBAV评估、干预AS斑块及抗凝、抗血栓的潜在价值。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 -/-小鼠8~10周建立AS斑块模型鼠50只,对照组C57小鼠10只。高频超声、血管解剖及离体动脉油红O染色观察建模效果;NBAV超声造影成像观察模型鼠AS斑块特征;HE、Masson、油红O及TUNEL染色分析斑块性质。将模型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未治疗组(n=20),分别经尾静脉注射NBAV稀释液150 μl(50?μl/10g)及等量生理盐水,每5天1次,共8周。以二维超声动态观察不同治疗时间小鼠AS斑块变化情况,并取血管标本行组织学染色分析斑块内TF含量;另收集治疗后小鼠血液标本,检测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高频超声可探及ApoE -/-小鼠AS斑块回声,镜下及油红O染色显示脂肪类物质附着于血管壁。超声造影显示,相对于NBctrl(未结合AV),注射NBAV后60、120、180 s时,斑块内回声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 s:(106.33±23.0)dB vs (62.33±18.5)dB,120 s:(101.33±17.3)dB vs (41.67±10.3)?dB,180s:(72.67±10.2)dB vs(22.00±5.2)dB,P均<0.01]。注射NBAV后出现高增强且持续时间长的模型鼠AS斑块,对应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管壁结构不规则、排列紊乱,斑块内大量脂质积聚、蓝染的胶原纤维减少,且斑块内Tunel阳性染色区(凋亡细胞)增加,显示易损性斑块特征。NBAV连续治疗6周后,斑块区TF表达降低,与治疗0周和2周相比,TF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t=7.022,P<0.01)。至第8周时,治疗组模型鼠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高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NBAV具有评估AS斑块易损性,降低斑块内TF表达以及改善AS血脂的作用,NBAV对AS病变干预有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栓弹力图在膝关节镜手术预防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对膝关节镜术后个性化抗凝方案制定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23 年4-8 月在本院关节科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50 名,随机分组,常规抗凝27 例为对照组,个性化抗凝23 例为试验组.常规抗凝是指按体重选择对应剂量,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LMWHC)进行抗凝,1 次/d至术后 7d;个性化抗凝按预防剂量LMWHC抗凝至术后d3,术后d3 根据TEG回报指标(MA>70 mm、α角>72°、K值<1 min时,将LMWHC改为阿司匹林,初始预防剂量为 100 mg/d;R<5min时将LMWHC改为利伐沙班,预防剂量为 10 mg/d至术后d7).出现低凝或皮下瘀斑患者先停药,若进一步加重,根据TEG回报指标成分性输血.比较 2 组围手术期Caprini评分的差异性、术后d1 的TEG和CCT相关性、根据术后d7血栓发生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2 组预测血栓形成准确度的差异.结果 2 组在术后 7dCa-prin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术后 3d试验组调整抗凝药物有效.Pearson相关性评价显示术后d1 时TEG中的凝血最大强度(MA)和CCT中血小板计数(Plt)具有强正向相关性(P<0.05).术后d7 对照组中有血栓形成,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alf muscular venous thrombosis,CMVT),经治疗性抗栓后消失.将作为差异指标的MA纳入ROC曲线中进行模型分析,对照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9,试验组AUC为 0.508,发现对照组模型预测形成CMVT的准确度更高.结论 TEG监测下个性化抗凝有效减少膝关节镜术后CMVT的发生,对抗凝预防血栓具有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脑血栓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脑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90例AF患者,根据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分为低强度组(n=45)及标准强度组(n=45),2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强度组开始予以华法林1.25 mg,国际标准化比值(standar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范围为1.5~2.1;标准强度组开始予以华法林2.5 mg,INR达标范围为2.2~2.7.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安全终点事件、INR及华法林维持剂量.结果 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高(长)于治疗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44%、8.89%,均低于标准强度组(17.78%、24.44%),P<0.05;低强度组INR及华法林维持剂量均低于标准强度组(P<0.05).结论 不同强度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相当,2种方法有相似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但低强度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利于预防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COVID-19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引发了全球大流行并造成大量患者死亡.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COVID-19 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激活和促凝级联反应激活,从而导致内皮炎和血管损伤,影响凝血系统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抗血栓治疗可以减少COVID-19 患者需器官支持的比例并提高生存率,但对其抗凝治疗的最佳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仍不清楚.对出血风险较低的COVID-19 非危重症患者,最新指南建议使用治疗剂量抗凝;而对于COVID-19 危重症患者,由于VTE风险因素较多,抗凝治疗更具挑战性.早期研究认为对COVID-19 危重症患者需要增加抗凝强度,然而并未发现治疗剂量能够获益.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剂量抗凝并不优于标准剂量抗凝.本文总结了COVID-19 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和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做一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症二级预防预后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