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强度聚集超声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可能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集超声(LIFU)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雄性C57BL/6J小鼠,并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CI)组和治疗(CCI+LIFU)组,各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的方法建立NP模型。CCI+LIFU组于术后第7 d给予前扣带回皮层(ACC)LIFU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18,24,27 d测量各组小鼠患侧机械性缩爪反射阈值(MWT),采用HE染色观察ACC脑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ACC脑区水通道蛋白4 (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ACC脑区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小鼠于术后第3 d机械痛阈出现降低且维持到术后第27 d(均 P<0.05);与CCI组相比,CCI+LIFU组小鼠机械痛阈于术后第24 d出现升高,并在术后第24和第27 d显著高于CCI组(均 P<0.05);LIFU刺激未对ACC脑区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ACC脑区AQP4和GFAP表达上调(均 P<0.05),而经LIFU治疗后ACC脑区AQP4和GFAP表达下调(均 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ACC脑区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量上调(均 P<0.05),而经LIFU治疗后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下调(均 P<0.05)。 结论:LIFU可有效缓解由CCI诱导的小鼠机械性痛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炎症反应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应用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WE)患者高强度聚集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HIFU刀治疗的AWE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镇痛组(MF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组(TAPB组),每组40例。MF组在常规监测下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咪达唑仑30 μg/kg,1 h后手术未完成者追加芬太尼1 μg/kg、咪达唑仑10 μg/kg。TAPB组在HIFU治疗前0.25%罗哌卡因(20 ml)行双侧TAPB。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前(T 1)、治疗前(T 2)、治疗后10 min(T 3)、治疗后30 min(T 4)、治疗后1 h(T 5)、治疗后2 h(T 6)的MAP、心率、SpO 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 RR),记录两组患者T 3、T 4、T 5、T 6时的麻醉后恢复改良(Modified Aldrete Score, Aldret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围手术期VAS疼痛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次数,并于患者出院后1 d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T 3时MF组心率、MAP、RR高于TAPB组( P<0.05),T 4时MF组MAP高于TAPB组( P<0.05)。T 3、T 4、T 5时MF组意识评分低于TAPB组( P<0.05)。TAPB组患者术后PONV次数及VAS疼痛评分低于MF组( P<0.05),PACU停留时间短于MF组( 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MF组( 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AWE HIFU刀治疗中应用TAPB镇痛的患者满意度更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功能纳米液滴超声造影剂对胰腺癌分子靶向诊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的诊疗一体化相变纳米液滴"IR780/叶酸-纳米液滴-多西紫杉醇(IR780/FA-Nds-DTX)"作为分子靶向超声造影剂,对胰腺癌荷瘤裸鼠的精准诊断和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系,建立异位皮下移植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50只,双模态靶向成像分实验组(IR780/FA-Nds-DTX)和4个对照组[生理盐水、Nds(FITC)、FA-Nds(FITC)、IR-780]。小动物活体成像验证IR780/FA-Nds-DTX对肿瘤的体内高效靶向探测能力及近红外荧光成像,低强度聚焦超声诱导相变及进一步超声造影成像验证IR780/FA-Nds-DTX在肿瘤局部的高效聚集及对肿瘤轮廓的精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分实验组(IR780/FA-Nds-DTX)和4个对照组(FA-Nds-IR780、FA-Nds-DTX、FA-Nds和生理盐水)。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30 s诱导各组相变后的微泡爆破后,808 nm光热治疗仪分组辐照肿瘤局部,治疗前及治疗后3 d、9 d、15 d分别用二维超声监测各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对比各组肿瘤体积变化率及抑制率。结果:IR780/FA-Nds-DTX在肿瘤局部靶向聚集的量最多,实验组肿瘤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R780/FA-Nds-DTX组比Nds(FITC)组[(5.12±0.69)×10 7比(1.06±0.23)×10 7, P<0.05],IR780/FA-Nds-DTX组比FA-Nds(FITC)组[(5.12±0.69)×10 7比(2.98±0.34)×10 7, P<0.05],IR780/FA-Nds-DTX组比IR-780组[(5.12±0.69)×10 7比(1.54±0.42)×10 7, 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局部无荧光显示。进一步液滴相变后形成的超声增强显影能更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光热消融联合化疗后第15 d,IR780/FA-Nds-DTX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率较各对照组明显减低:IR780/FA-Nds-DTX组比FA-Nds-IR780组[(0.105±0.075)比(0.405±0.175), P<0.05],IR780/FA-Nds-DTX组比FA-Nds-DTX组[(0.105±0.075)比(1.385±0.035), P<0.05],IR780/FA-Nds-DTX组比FA-Nds组[(0.105±0.075)比(2.255±0.105), P<0.05],IR780/FA-Nds-DTX组比生理盐水组[(0.105±0.075)比(2.185±0.155), P<0.05]。而肿瘤体积抑制率明显增高:IR780/FA-Nds-DTX组比FA-Nds-IR780组[(0.93±0.06)比(0.48±0.17), P<0.05],IR780/FA-Nds-DTX组比FA-Nds-DTX组[(0.93±0.06)比(-0.51±0.105), P<0.05],IR780/FA-Nds-DTX组比FA-Nds组[(0.93±0.06)比(-1.63±0.115), P<0.05],IR780/FA-Nds-DTX组比生理盐水组[(0.93±0.06)比(-1.35±0.245), P<0.05]。 结论:自制的诊疗一体化双模态相变纳米液滴超声造影剂IR780/FA-Nds-DTX在胰腺癌微小病灶甚至转移灶的精准靶向探测与联合靶向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声成像评价靶向纳米粒联合LIFU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制备叶酸修饰的红细胞膜伪装的载青蒿素(ART)多功能靶向仿生纳米粒,并应用光声成像(PAI)评价其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治疗小鼠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纳米粒的载体材料,以全氟己烷(PFH)、Fe3O4、ART 作为纳米粒的内核,再以红细胞膜(EM)包覆该纳米粒,最后EM表面经叶酸(FA)修饰为靶向分子,制备多功能靶向仿生纳米粒(PFH/ART@PLGA/Fe3O4-eFA).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纳米粒的FA连靶率.应用PAI观察纳米粒在小鼠乳腺癌组织内的靶向聚集程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检测纳米粒在血液中的代谢情况.纳米粒联合LIFU协同治疗肿瘤,并记录肿瘤大小变化.结果 LSCM分析显示纳米粒mander重叠系数为 83.7%.PAI结果显示合成的PFH/ART@PLGA/Fe3O4-eFA纳米粒在体外及体内均有良好的光学成像效果.PFH/ART@PLGA/Fe3O4-eFA组小鼠乳腺癌组织内光声信号强度显著高于PFH/ART@PLGA/Fe3O4 组.ICP结果显示PFH/ART@PLGA/Fe3O4-eFA组血液中Fe2+浓度显著高于PFH/ART@PLGA/Fe3O4 组;PFH/ART@PLGA/Fe3O4-eFA组小鼠肝脏及脾脏内的Fe2+显著低于PFH/ART@PLGA/Fe3O4 组;且PFH/ART@PLGA/Fe3O4-eFA组小鼠乳腺癌组织内的Fe2+显著高于PFH/ART@PLGA/Fe3O4 组.体内治疗结果显示,PFH/ART@PLGA/Fe3O4-eFA组小鼠乳腺癌体积显著小于其他各组.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包封PFH、Fe3O4、ART的多功能靶向仿生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外光声成像效果,初步证实可用于小鼠乳腺癌的靶向诊断,联合LIFU可以协同治疗小鼠乳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铁死亡介导的氧化应激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发病机制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基于铁死亡介导的氧化应激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具体作用靶点.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法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ferrostatin-1(铁死亡抑制剂)组,另设正常组,给药 15 d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及纤维化情况;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铁离子的聚集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铁代谢、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指标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质活性氧(lipid-ROS)含量和活性氧(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相关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研究结果表示,模型组大鼠心功能降低,总铁、Fe2+水平上升,GSH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SOD、GSH-Px水平下降;ROS、lipid-ROS水平上升;出现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明显;可见铁离子聚集;出现铁死亡特异性线粒体特征性改变;心肌组织中p53、COX2 蛋白及mRNA表达上升,GPX4、FTH1、SLC7A11、Nrf2 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参附注射液干预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铁代谢、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恢复;铁沉积量降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好转;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程度减轻;心肌组织中p53、COX2 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GPX4、FTH1、SLC7A11、Nrf2 蛋白及mRNA表达上升.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铁代谢,抑制铁死亡,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心肌特异性导向肽靶向诊疗造影剂增强心肌分子显影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心肌特异性靶向肽(PCM)修饰的载药纳米诊疗探针,探讨其心肌靶向显影能力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CM靶向载卡维地洛纳米诊疗探针(PCM/C-PFPs),检测其基本性质、大鼠体内显影及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PCM/C-PFPs纳米探针呈球形,平均粒径为(415.00±6.24)nm,电位为(-20.27±1.55)mV;包封率为(78.23±3.45)%;C-PFPs与多肽PCM连接率为(98.98±1.02)%.加热至约60℃时,该探针发生明显相变,并产生大量微气泡.声诺维组和PCM/C-PFPs+低频聚焦超声(LIFU)组大鼠心脏超声显影效果明显,但声诺维组显影仅维持数分钟,而PCM/C-PFPs+ LIFU组心脏超声信号可持续至1h,且心脏显影的声强度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CM/C-PFPs+ LIFU组大鼠心脏切片中可见大量聚集的红色探针,明显多于C-PFPs+ LIFU组和单纯PCM/C-PFPs组,且多于该组其他组织(肝、肾、肺、脾).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的心肌靶向诊疗造影剂,具有良好的靶向心脏超声显影和大鼠体内分布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联合DCE-MRI及FAIR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集超声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患者共26个子宫肌瘤于HIFU刀治疗前后行DCE-MRI及磁共振FAIR序列检查.记录并对比HIFU刀治疗前后子宫肌瘤FAIR值、DCE-MRI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结果:子宫肌瘤DCE-MRI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强化,HIFU治疗后,子宫肌瘤DCE-MRI时间-信号曲线平直,肿瘤无强化,HIFU前后FAIR均值由111.37降为88.55 (P<0.05),MAX Slope数值的均值由196.93,降低为100.73, (P<0.05).结论:FAIR及DCE-MRI均可反映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超声治疗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声波数十年以前就被发现可用于疾病治疗.但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超声波治疗的重视度不够及仪器的简陋,其虽被发现和证实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不能真正解决治疗问题,因此超声多被用于理疗或辅助治疗.直到1997年,重庆医科大学研发的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消融肿瘤技术的问世,才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使超声治疗技术成为临床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不同应用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不同应用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播州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3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腺肌瘤最大直径或子宫肌壁最大厚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腺肌瘤最大直径或肌壁最大厚度<30 mm)、中度组(腺肌瘤最大直径或肌壁最大厚度30~40 mm)和重度组(腺肌瘤最大直径或肌壁最大厚度>40 mm),每组100例.轻度组患者于月经期第2~5天给予子宫内放置LNG-IUS;中度组患者于月经期第2~5天给予子宫内放置LNG-IUS,并每间隔28 d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 mg,共3次,或月经干净后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重度组患者于非经期给予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治疗,并在术中给予子宫内放置LNG-IUS.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痛经程度、月经量评分、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水平、子宫体积及治疗后3个月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评分、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3、0.562、0.327,P>0.05),3组患者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042,P<0.05).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评分、血清CA125水平、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2、0.672、0.672、0.584,P>0.05).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痛经程度、月经量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及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16/100)、19.0%(19/100)、18.0%(18/100),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8,P>0.05).结论 根据腺肌瘤最大直径或肌壁最大厚度选择LNG-IUS单独或联合促性腺激素释入激素抑制剂、HIFU、MURU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保留患者子宫并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FU消融MR T2WI不同信号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HIFU对MR T2WI不同信号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6例患者共210个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根据术前MR T2WI表现分为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及混杂信号组,比较各组间术前肌瘤体积、术中消融治疗参数(声源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及治疗强度)、能效因子、术后消融率、肌瘤缩小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组间术前肌瘤体积(x2=14.720,P=0.002)、术中辐照时间(F=10.422,P<0.001)、治疗剂量(x2=30.973,P<0.001)、能效因子(F=3.953,P=0.009)、消融率(F=4.31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信号组术前肌瘤体积明显小于高信号组(P=0.032)及混杂信号组(P=0.029);高信号组术中辐照时间明显长于低信号组(P<0.001)及混杂信号组(P=0.006),治疗剂量明显大于低信号组(P<0.001)、等信号组(P=0.023)及混杂信号组(P=0.013).高信号组能效因子明显高于且消融率明显低于低信号组(P=0.016、0.003)、等信号组(P=0.012、0.006)及混昆杂信号组(P=0.002、0.003).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4组间放射痛、皮肤烫伤、治疗区疼痛等术中不良反应及阴道排液、下腹部疼痛、骶尾部疼痛等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IFU治疗对MRT2WI不同信号的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但其中高信号肌瘤消融难度较大,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