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16 INK4a染色)作为新一代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人群子宫颈癌初筛与辅助常规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R)-HPV初筛后的二次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募集2016—2018年深圳及周边地区25~65岁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5 747例,采用HR-HPV联合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子宫颈癌初筛;并行p16 INK4a染色,其中902例在初筛的同时进行p16 INK4a染色,其余4 845例为HR-HPV与LCT初筛阳性回叫行阴道镜检查时取样进行p16 INK4a染色。将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者纳入本研究。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辅助LCT检查及HR-HPV初筛后的二次分流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Ⅱ) +]、HSIL(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者共1 097例,纳入本研究。病理诊断:正常子宫颈995例,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37例、HSIL 64例及子宫颈癌1例,其中HSIL(CIN Ⅱ) + 65例,HSIL(CIN Ⅲ) + 34例。HSIL(CIN Ⅱ) +患者的p16 INK4a阳性率(89.2%,58/65)显著高于CINⅠ或正常子宫颈者(10.2%,105/1 032; P<0.01)。(2)p16 INK4a染色作为初筛方案:与HR-HPV检测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95.4%与89.2%,94.1%与94.1%; P>0.05),但其特异度均显著增高(82.5%与89.8%,80.2%与87.7%; P<0.05);而与LCT结果≥LSIL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3)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与单独LCT检查或HR-HPV检测辅助LCT检查比较,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特异度均显著增高( P<0.01),而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4)p16 INK4a染色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R-HPV初筛后以p16 INK4a阳性作为二次分流指标与LCT结果≥ASCUS作为二次分流指标比较,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84.6%与90.8%,88.2%与91.2%; P>0.05),而特异度均有显著差异(94.1%与89.7%,91.9%与87.4%; P<0.01);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与p16 INK4a阳性序贯的方案,HPV 16/18型阳性与LCT结果≥ASCUS序贯的方案,两种方案比较,检出HSIL(CIN Ⅲ) +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8.2%、94.1%, P=0.500),而前者的特异度显著增高(分别为88.3%、83.0%, P<0.01),且前者的阴道镜转诊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4.0%、19.4%, P=0.005)。 结论: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与HR-HPV检测相当、特异度与LCT检查相当;且在HR-HPV阳性患者的二次分流中具有优势,并可辅助LCT检查进行诊断分级,提高了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HR-HPV16阳性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无病变组(7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39例)和子宫颈癌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各组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6、IL-10、IL-17、TNF-α及TGF-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IL-2、IL-12及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IL-2、IL-12及IFN-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水平均最高,IL-2、IL-12及IFN-γ水平均最低,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中低IL-2、高IL-4、高IL-6、高IL-10、低IL-12、高IL-17、高TNF-α、低IFN-γ及低TGF-β表达均为发生子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列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阴道灌洗液IL-6、IL-10、IL-17、TNF-α及TGF-β是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AUC为0.945(95% CI 0.901~0.988),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Th、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子宫颈癌患者中呈现病理性改变,且具有较高的预测子宫颈癌发生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颈锥切术的2 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 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3%(19/439)、6.4%(101/1 574); χ2=2.672, P=0.102]。绝经组有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10/19、22.8%(23/101); χ2=7.157, P=0.007];绝经组无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0%(38/420)、4.3%(63/1 473); χ2=14.726, P<0.01]。绝经组子宫颈表面光滑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63.6%(279/439)、35.5%(558/1 574); χ2=111.601, P<0.01]。(2)高危型HPV检测:绝经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0%(404/439)、94.4%(1 486/1 574); χ2=3.394, P=0.065];两组均以HPV 16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8%(289/439)和68.0%(1 070/1 574)],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0.722, P=0.395)。(3)TCT检查:TCT检查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HSIL,两组TCT检查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阴道镜检查: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比例[分别为32.5%(511/1 574)、87.5%(384/439)]、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分别为21.9%(344/1 574)、80.0%(351/439)]、行子宫颈管刮取术(ECC)的比例[分别为20.5%(322/1 574)、35.3%(155/439)]、ECC阳性率[分别为53.1%(171/322)、67.7%(105/155)]均显著增高( P<0.01);子宫颈病变累及阴道壁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分别为1.0%(16/1 574)、5.9%(26/439); χ2=40.443, P<0.01],且绝经组患者累及阴道壁的病变的程度与子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0.660, P<0.01)。(5)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75/1 574)、14.6%(64/439)]、病理升级的比例[分别为5.5%(86/1 574)、10.9%(48/439)]均显著增高( P<0.01)。 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常不充分,多为Ⅲ型转化区,病变更易累及子宫颈管及阴道壁,临床上应重视子宫颈管的搔刮及阴道壁的全面检查。绝经后妇女的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常需进一步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细胞学p16 INK4a检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细胞学p16 INK4a免疫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募集2018年3—8月深圳周边地区902名25~60岁有性生活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行宫颈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学p16 INK4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定点+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方案,由2位细胞病理学主任医师对TCT和细胞学p16 INK4a进行判读阅片,评价p16 INK4a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效率和判读一致性。 结果:筛查人群中HPV、p16 INK4a和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腺细胞(AGC)阳性率分别为8.1%(73/902)、6.8%(61/902)和4.7%(42/902),任一筛查结果阳性者共137例,阴道镜回叫率79.6%(109/137),组织病理诊断为5例CIN2、5例CIN3。HPV阳性、p16 INK4a阳性和TCT≥LSIL/AGC诊断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94.4%、95.3%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 INK4a和TCT判读的Kappa值分别0.944和0.425。 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p16 INK4a检测具有与HPV、TCT检测相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 INK4a判读的主观差异小,提示p16 INK4a检测作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宫颈HR-HPV阳性转诊阴道镜行宫颈活检的病例2 445例,分析不同情况的宫颈HR-HPV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HISL+)的情况,了解不同情况宫颈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的价值。结果:2 445例HR-HPV阳性女性转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1 447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2例,HSIL 510例,鳞状细胞癌126例;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7.08%(1 640/2 44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89。阴道镜诊断LSIL+的灵敏度是91.28%,特异度是69.38%;诊断HSIL+的灵敏度是74.52%,特异度是93.15%。合并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异常的HPV16/18阳性和HR-HPV其他12种阳性的HISL+检出率分别为64.78%(103/159)和78.79%(364/462);TCT未见异常的HPV16/18阳性和HR-HPV其他12种阳性的HISL+检出率分别为16.46%(82/498)和6.56%(87/1 326)。阴道镜下异常区HSIL+的检出率为44.69%(534/1 195),常规活检HSIL+的检出率为8.16%(102/1 250)。结论:宫颈HR-HPV阳性合并TCT异常的病例转诊阴道镜的HSIL+检出率较高,阴道镜对识别宫颈病变有较高价值,宫颈病变的明确诊断依据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B7-H4和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或炎症组( n=52)、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 n=68)、高级别CIN组( n=40)。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宫颈细胞DNA倍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7-H4、PKCδ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B7-H4、PKC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6(30.8%)、27(39.7%)、26(65.0%)、12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5.86,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均高(均 P<0.05);与低级别CIN组比较,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高( P<0.05)。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分别为(57.21±10.21)、(79.17±11.34)、(92.73±15.36)、(126.56±2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5.45, P<0.001),血清PKCδ水平分别为(89.34±18.29)、(71.79±15.82)、(53.39±11.84)、(40.23±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6.28,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依次升高(均 P<0.05);正常或炎症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PKCδ水平依次降低(均 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PKCδ水平呈负相关( r=-0.4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细胞DNA倍体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 CI为0.78~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9%、79.9%;血清B7-H4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76.1%,截断值为111.12 ng/ml;血清PKCδ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 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6%、88.9%,截断值为54.83 ng/ml;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9(95% CI为0.97~0.9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3%、75.9%。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大于宫颈细胞DNA倍体( Z=8.00, P<0.001)、血清B7-H4( Z=4.34, P<0.001)、血清PKCδ( Z=4.61, P<0.001)单独诊断的AU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7-H4高水平( OR=2.94,95% CI为1.78~4.84, P<0.001)、PKCδ低水平( OR=4.33,95% CI为1.88~10.00, P=0.001)、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 OR=5.77,95% CI为2.38~13.99, P<0.001)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比例升高,血清B7-H4水平升高、PKCδ水平降低,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和PKCδ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SCCP 2019版指南中基于CIN Ⅲ +发生风险管理证据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2019版指南中关于风险管理证据,加入了“阈值”的概念,主要依据既往筛查和此次筛查结果,评估当前和5年内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发生风险,并据此选择管理方案,包括5年随访、3年随访、1年随访、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或直接治疗、直接治疗。病理确诊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 Ⅱ和Ⅲ)]的管理和随访,根据阴道镜检查前的细胞学风险以及此次筛查风险决定。既往HPV阴性、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未提示CIN 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的妇女,CIN Ⅲ +的发生风险降低;既往HPV阳性、有CIN Ⅱ +或CIN Ⅲ +治疗史的妇女,CIN Ⅲ +的发生风险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0年广西某医院就诊的中老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广西某医院就诊的老年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及体检中心的中老年女性HPV分型及宫颈细胞学结果,分为中年组(45~64岁,6 238例)和老年组(≥65岁,419例),分析HPV、高危型HPV(HR-HPV)、多重HPV感染率,以及不同年龄段、亚型的感染率和宫颈细胞学的特点。结果:纳入病例共6 657例,中年女性6 238例,HPV阳性率为20.86%(1 301例),老年女性419例,HPV阳性率为32.94%(138例);中老年女性HPV、HR-HPV阳性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在70~74岁达到高峰( P<0.001)。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HPV52,为5.3%(353例),其次为HPV16、HPV58,分别为4.63%(308例)和3.08%(205例)。HPV阳性中老年女性的细胞学结果,8.70%(88例)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2%(66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55%(46例)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96%(30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级别病变,0.10%(1例)为鳞状细胞癌;和中年女性比较,老年女性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结果正常者较少[69.79%(67例)比77.95%(71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较多[13.54%(13例)比5.79%(5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广西某医院就诊的老年女性HPV阳性率、HR-HPV阳性率较中年女性高;阳性率最高的基因型为HPV16,其次为HPV52、HPV5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16/Ki-67双染在细胞学结果异常人群中的检测及其对宫颈CIN2+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p16/Ki-67双染)技术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异常人群中的检测能力,并评价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2+)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就诊的TCT结果异常[≥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的225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p16/Ki-67双染阳性率随着TCT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对于检出CIN2+病变,p16/Ki-67双染的灵敏度(90.1%)略低于HR-HPV检测(98.2%)( P<0.05),但其特异度(58.8%)明显高于HR-HPV检测(21.6%)( P<0.001)。 结论:与HR-HPV检测相比,p16/Ki-67双染对于检出CIN2+病变具有更佳的诊断效果。p16/Ki-67双染可对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进行更有效的分流管理,明显降低阴道镜转诊率(近50%),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