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兔软骨脱落细胞三维支架及与干细胞相容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制备不同浓度的兔软骨脱落细胞支架,并评估其理化性能和干细胞的相容性,为软骨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Percoll密度分离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和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从兔膝、股关节中切取软骨片,进行物理粉碎、反复冻融以及各种酶混合消化脱细胞.为比较并观察不同浓度脱细胞支架的理化性能差异,设计3组支架,浓度分别为100%(A组)、50%(B组)、30%(C组),每组3只.将第3代PKH26示踪的BMSCs接种于最适浓度支架上培养1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流式技术检测BMSCs表面抗原,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钙结节;软骨诱导阿利新蓝染色见软骨结节呈蓝色;3组支架经苏木素-伊红(HE)、甲苯胺蓝染色后未观察到明显细胞形态.样本脱细胞后的DNA浓度与未脱支架的指标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胺聚糖含量较正常值稍偏低.3组支架两两比较孔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支架断裂强度、杨氏模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细胞与支架共培养后细胞附着良好.结论 Percoll密度分离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兔BMSCs;应用混合脱细胞方法脱细胞较彻底.B组支架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的最适方案.体外培养的BMSCs在B组支架生长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 322 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患者围术期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 2020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析不同手术方式间血液输注的差异、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大量血液输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率 63.98%,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率 85.71%.行Bentall手术术中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3.75±3.81)U、(608.13±314.77)mL、(15.25±8.39)U、(1.53±0.78)治疗量,与行Sun's手术的输注量(3.13±4.04)U、(707.61±461.21)mL、(15.79±6.59)U、(1.54±0.64)治疗量及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患者术中的输注量(3.04±4.41)U、(813.48±582.02)mL、(18.39±6.43)U、(1.76±0.58)治疗量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Hb行Bentall手术治疗患者(127.75±23.17)g/L及行Sun's手术治疗患者(126.07±16.14)g/L明显低于行Bentall手术+Sun's手术治疗患者(133.17±18.12)g/L(P<0.05),术后Hb、APTT以及Plt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围术期红细胞大量输注者占 53.42%,大量输注组住院天数(23.83±9.74 d)明显高于常规输注组(31.71±22.98 d),大量输注组死亡率 34.88%高于常规输注组 5.33%(P<0.05),大量输注组出院Hb(95.65±11.58)g/L低于常规输注组(101.93±15.77)g/L(P<0.05).结论 血液输注是保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必要措施,红细胞大量输注伴随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利于指导血液成分的使用,采用个性化的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保障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在国内外数据库自上而下进行证据检索,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等,由3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证据提取和证据汇总.检索时限为2014年6月30日至2024年6月30日.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血管选择、导管选择、设备管理、血压和体温管理、抗凝管理、早期监测与评估、分级管理等7个方面汇总了 21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应用VA-ECMO成人患者预防肢体缺血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针对VA-ECMO肢体缺血并发症的预防实施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薏苡仁谷蛋白胃肠模拟消化及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模拟胃肠消化对薏苡仁谷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水解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模拟胃肠环境水解薏苡仁谷蛋白,超滤法(截留分子量3 kDa)进行组分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ACE抑制率;高活性组分进行体内降压药效评价.进一步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水解工艺.结果 在终浓度0.04 mg·mL-1时,肠道水解物≤3kDa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最高(99.94±0.01)%;单次灌胃给药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胰蛋白酶水解薏苡仁谷蛋白的最佳参数为:水解时间6h、底物浓度1.5%、酶底比1:5,谷蛋白的水解度为(16.37±1.68)%.结论 薏苡仁谷蛋白经胃肠模拟消化后可产生具有显著降压作用的小分子生物肽,有望开发为降压药物或功能食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体外抗补体活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平行比较新冠肺炎"抗疫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对抗新冠肺炎(COVID-19)重要病机补体活化的作用.方法: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原理,采用免疫球蛋白M(IgM)、酵母多糖和甘露聚糖作为包被物分别启动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通过测定补体活化终端产物攻膜复合物(C5b-9)水平以评价补体活化程度.不仅如此,通过包被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与核衣壳蛋白(N蛋白)还可考察"三方"对抗这两种蛋白引起补体活化的作用.结果:"三方"均能剂量依赖地对抗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引起的C5b-9生成,也均对S蛋白与N蛋白引起的C5b-9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宣肺败毒方的作用最强.结论:"三方"均可在体外对抗三条补体途径的激活并抑制新冠S蛋白与N蛋白引起的补体活化,此作用可能是三方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的药效学基础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染料木素自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并优化染料木素(GEN)自微乳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对GEN在各辅料中溶解度的比较、乳化剂乳化能力的考察和伪三元相图构建进行处方筛选,以粒径、分散系数(PDI)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最佳配方为IPM 14.39 mg,吐温-80 76.51 mg,PEG400 9.1 mg,GEN 50 mg,形成 O/W 型微乳,包封率为 97.15%;平均粒径为(12.17±0.13)nm、Zeta 电位为(-12.5±1.13)mV、PDI 为(0.178±0.008);在温度稳定性考察中,自微乳保持澄清透明状态,染料木素的含量变化RSD值小于2%;体外溶出度在10 min累计释放量超过80%.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达97.15%;稳定性良好,可较长时间保持澄清透明且染料木素的含量相差不大,RSD值小于2%;在10 min时累计释放量超过80%,有效提高染料木素的溶解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盐酸安非他酮/氢溴酸右美沙芬混悬液处方优化、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制备盐酸安非他酮(BH)/氢溴酸右美沙芬(DMH)复方混悬液,并进行处方优化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混悬体系黏度等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助悬剂、润湿剂及其各自用量,并通过含量、释放度、药物泄漏量和稳定性试验对制备的混悬液进行了体外评价,此外还进行了体内药动学评估.结果 优化处方为:西黄蓍胶0.5%、黄原胶0.2%、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F42 31%、吐温80 1%.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方混悬液在高温、强光及加速6个月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F>0.9,BH药物含量为98%~100%,DMH药物含量为96%~98%,释放度f2均>50,药物泄漏量均<0.3%).大鼠灌胃的药动学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市售片剂,混悬液中BH的Cmax更低,tmax更长;DMH的t1/2更长和Cmax更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6.53%和252.25%.且BH和DMH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备简单的相对关联性.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BH/DMH复方混悬液,稳定性和生物等效性较好,证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制备BH/DMH复方混悬液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透明质酸-甘氨酸-喜树碱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合成透明质酸-甘氨酸-喜树碱聚合物胶束(HA-Gly-CPT胶束),并且评价该胶束的质量,初步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利用甘氨酸将透明质酸与喜树碱连接,形成两亲性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表征其结构;直接溶解法制备HA-Gly-CPT胶束,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Zeta电位,并考察胶束的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外观;透析法研究其pH响应性体外释放;MTT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结果确定两亲性聚合物成功合成;HA-Gly-CPT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79.86±4.15)nm,Zeta 电位为(-20.17±0.52)mV,在酸性介质中(pH 5.0),HA-Gly-CPT在48 h喜树碱释放度达到50%.MTT实验结果表明HA-Gly-CPT胶束对正常细胞L929生长无影响,而50μg·mL-1 HA-Gly-CPT胶束对肿瘤细胞MCF-7生长抑制率高于80%.结论 成功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并制备质量良好且具有pH响应的HA-Gly-CPT胶束.体外实验证明HA-Gly-CPT胶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透明质酸修饰的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可溶性微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制备一种针尖层负载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可溶性微针(HA-SMH-Lip-DMNs),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细胞摄取能力和体外抗炎能力.方法 采用两步浇铸法制备HA-SMH-Lip-DMNs,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通过扫描电镜、穿刺试验、Franz扩散池法等检测其形态、皮肤穿刺性能和体外透皮能力.以异硫氰酸荧光素脂质体(HA-FITC-Lip/FITC-Lip)代替HA-SMH-Lip,制备荧光微针(HA-FITC-Lip-DMNs/FITC-Lip-DMNs),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对HA-FITC-Lip-DMNs/FITC-Lip-DMNs的摄取情况.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 10(IL-10)水平,评估HA-SMH-Lip-DMNs的抗炎作用.结果 制备的HA-SMH-Lip-DMNs形状大小均匀,阵列完整美观,每片平均载药量(114.01±1.04)μg,有良好的穿刺能力.体外透皮结果显示HA-SMH-Lip-DMNs 36 h的累积释放量为(101.47±2.91)μg·cm-2,其透皮能力优于 SMH 溶液组.体外摄取结果表明 RAW 264.7 细胞对HA-FITC-Lip-DMNs摄取较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HA-SMH-Lip-DMNs组能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NO的水平(P<0.01),同时提高IL-10 的水平(P<0.01).结论 该研究制备的HA-SMH-Lip-DMNs具备良好的形态特征、细胞摄取能力、体外透皮性能以及抗炎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滋肾育胎丸对比安慰剂在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妇女中提高活产率的作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滋肾育胎丸对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妇女活产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服用滋肾育胎丸是否能改善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妇女的妊娠结局。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取消周期率,以及孕妇、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按1∶1比例纳入2265例受试者,比较滋肾育胎丸组与安慰剂组之间活产率的差异。受试者入组后,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配接受滋肾育胎丸或安慰剂治疗;在试验过程中,药物服用剂量为一日3次,一次5 g。 结果:招募于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进行。随访于2018年6月完成。2265例患者进入随机分配,其中,1131例患者进入滋肾育胎丸组,1134例患者分配到安慰剂组。两组间人口学特征相近。在意向性分析中,滋肾育胎丸组及安慰剂组的活产率分别为26.8%(303/1131)、23.0%(261/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6,95% CI=1.01~1.34, P=0.038);种植率分别为36.8%(482/1310)、32.6%(410/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3,95% CI=1.01~1.25, P=0.027)。滋肾育胎丸组及安慰剂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35.5%(402/1131)、31.1%(353/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4,95% CI=1.02~1.28, P=0.026),临床妊娠率则分别为31.2%(353/1131)、27.3%(310/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4,95% CI=1.00~1.30, P=0.043)。两组间的流产率及孕妇、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滋肾育胎丸能有效提高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妇女的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