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考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将白藜芦醇制备成柔性脂质体后再制备为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体外特性和治疗黄褐斑效果.方法 将白藜芦醇制备成柔性脂质体,与凝胶结合制备成脂质体凝胶,对两种制剂进行体外释放、体外透皮、初步药效学、皮肤刺激性考察.结果 制备得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粒径为(148.27±2.90)nm,PDI为0.132±0.01,属于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乙醇溶液释放速度相对较快,4 h时释放量为75.99%,达到释放平衡;而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与脂质体凝胶在8h时释放量分别为59.99%和40.30%,可显著延缓药物的释放,维持较长的释放周期.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的透过量大于脂质体凝胶,但滞留量低于脂质体凝胶.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与脂质体凝胶均无皮肤刺激性,且能够减少皮肤组织中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黑色素含量,与空白组相似,显著低于造模组.结论 白藜芦醇纳米制剂在皮肤中都有较好的滞留,不仅可以有效治疗黄褐斑,还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局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的构建及用于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并进一步探讨胺碘酮缓释微针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备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载药量,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皮肤穿刺实验等方法检测微针形态学、稳定性、皮肤穿刺性能,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微针体外渗透性,药效学实验观察微针对大鼠房颤模型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微针队列排布完好、排列完整,背衬无气泡,针形锐利、完整无断裂,形态良好,针尖平均载药量为(4.67±0.51)μg,且微针穿刺性能良好,针尖硬度合格、溶解能力良好;体外透皮渗透结果显示,两组溶液前0~6 h释放较为缓慢,8~24 h明显提高,24~36 h急剧升高,在72 h累计释放量最高,且8~72 h胺碘酮混悬液累积释放曲线明显高于胺碘酮脂质体溶液.药效学结果显示,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可延缓大鼠房颤诱发时间[(7.52±1.26)s比(5.75±1.14)s],缩短房颤持续时间[(4.21±0.89)s比(6.32±1.02)s],改善大鼠心功能[左心房内径为(3.52±0.50)s比(4.11±0.35)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为(2.24±0.18)s比(2.58±0.3)、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为(3.11±0.32)s比(3.59±0.50)];组织药物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心房中胺碘酮含量明显增加,血浆、肺、肝脏、肾脏、脾脏中胺碘酮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制备的超声触发胺碘酮缓释微针贴片性能良好,可促进胺碘酮透皮递送,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新型负载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粒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淫羊藿苷修饰的普鲁兰聚合物,通过化学连接和物理包埋的方式高效装载淫羊藿苷,制备一种具有缓释性的纳米球形载体,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淫羊藿苷通过丁二酸酐作为连接臂接枝亲水性普鲁兰形成淫羊藿苷修饰的普鲁兰聚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终产物鉴定.采用透析法制备负载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粒.测量空白纳米粒和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并测定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 纳米粒具有规则的形态、均匀的尺寸.空白纳米粒电位为+2.23 mV,载药纳米粒电位为+3.98 mV;空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 122 nm,载药纳米粒粒径为190 nm.纳米粒能明显延长淫羊藿苷的缓释作用时间,在pH 6.8的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淫羊藿苷的释放.结论 通过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行为,成功制备了尺寸均匀的纳米粒.通过聚合物化学连接方式丁二酸将中药单体淫羊藿苷连接普鲁兰制备为纳米递送系统,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递送系统该系统能使疏水性药物成为纳米型的水溶性药物,药物具有缓释性,并在弱酸度环境下可以定向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循环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p300)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12~16周龄,体质量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PB+IR组)。CPB+IR组在CPB过程中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后开放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 min后停止CPB,继续机械通气1.5 h后结束实验。分别于CPB前、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实验结束即刻收集大鼠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左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00、磷酸化p300(p-p300)和乙酰化组蛋白H3(AC-H3)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p-p300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损伤评分。 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 P<0.05);与CPB组比较,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肺组织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 P<0.05)。 结论:CPB致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肺组织p300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强,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hCG扳机与双扳机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与双扳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的239例患者资料,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正常,采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根据扳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重组hCG(recombinant hCG,rhCG)250 μg( n=143);B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0.2 mg联合hCG 2 000 U进行双扳机( n=96)。比较两组患者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等。 结果:两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第3天胚胎形成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的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为1.40%(2/143),高于B组[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鲜及解冻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双扳机与hCG扳机比较,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双扳机似乎有减少OHSS发生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于37 ℃下95%空气、5% CO 2常规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脂多糖(LPS)模型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制备LPS攻击模型;HO-1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30 μmol/L的HO-1诱导剂血红素孵育1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HO-1抑制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μmol/L的HO-1特异性拮抗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孵育0.5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各组加入LPS孵育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应激反应,出现线粒体自噬,但部分炎症因子表达受限,与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HO-1、IL-1β、LC-3B、R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TNF-α、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说明LPS攻击后细胞受损严重,模型制备成功。与LPS模型组比较,HO-1诱导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O-1/GAPDH:0.31±0.03比0.22±0.03, P<0.05),TNF-α、IL-1β、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TNF-α蛋白(TNF-α/GAPDH):0.08±0.01比0.45±0.05,IL-1β蛋白(IL-1β/GAPDH):0.50±0.01比0.82±0.03,TXNIP蛋白(TXNIP/GAPDH):0.21±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11±0.01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0.67±0.04比0.92±0.12,ROS(荧光强度):80.9±12.5比94.1±19.5,均 P<0.05〕,说明诱导HO-1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自噬;而拮抗HO-1可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自噬,表现为TNF-α、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程度较HO-1诱导组明显减轻〔TNF-α蛋白(TNF-α/GAPDH):0.26±0.02比0.08±0.01,IL-1β蛋白(IL-1β/GAPDH):0.76±0.01比0.50±0.01,均 P<0.05〕,且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增加〔TXNIP蛋白(TXNIP/GAPDH):0.43±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24±0.02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1.12±0.07比0.92±0.12,ROS(荧光强度):112.0±17.0比94.1±19.5,均 P<0.05〕。 结论:HO-1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二黄止痛凝胶剂基质处方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优选二黄止痛凝胶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凝胶剂中卡波姆940、三乙醇胺及甘油量为考察因素,以制剂的外观性状、稳定性、黏度和盐酸小檗碱体外累计释放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处方工艺。结果:拟合回归方程为 Y=82.25+ 4.95 A+5.19 B+1.41 C+1.51 AB+0.904 0 AC-0.531 9 BC-2.92 A2-1.80 B2-0.182 1 C2, P<0.000 1, r值为0.977,方程回归拟合度较高最佳工艺处方:卡波姆940量为1.84%,三乙醇胺量为卡波姆940的1.30倍,甘油量为13.99 g,3批验证试验的平均综合评分为88.56分,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2.93%、2.85%、1.55%。 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二黄止痛凝胶剂制备工艺稳定,实现了处方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1株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功能性抗体FNA1,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合成FNA1重链以及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NA1。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NA1。ELISA检测FNA1与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NA1与细胞膜表面表达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通过抗体抑制NA蛋白活性试验检测抗体FNA1的体外功能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NA1。FNA1特异性识别结合N1亚型的NA抗原,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NA1能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表达的N1亚型NA蛋白,有效阻断细胞膜表面的NA活性,从而抑制包装的假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继而抑制进一步的靶细胞感染。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功能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蛋白的抗体FNA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负载万古霉素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抗菌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缓释万古霉素的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探讨其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PLGA(1 500~2 000)-PEG (1 000~1 500)-PLGA(1 500~2 000)多聚物溶液在4 ℃下孵育7 d,充分溶解后在37 ℃水浴中放置10 min成胶并负载万古霉素。冻干脱水48 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在37 ℃、60 r/min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绘制其体外降解曲线及药物释放曲线。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本材料细胞相容性。在37 ℃、120 r/min条件下检测其抗菌效果。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抗菌水凝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GA-PEG-PLGA抗菌温敏水凝胶具有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载药前[(53.77±31.20) μm、后孔隙尺寸[(50.42±27.6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5, P>0.05);体外降解时长30 d;空载水凝胶组[(96.41±2.41)%]、载药水凝胶组细胞活性[(96.98±2.26)%],与DMSO组[(37.64±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727.784, P<0.05);药物释放实验证实万古霉素可以持续释放30 d;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载药水凝胶可以对金葡菌提供长达72 h的抗菌效果。 结论:PLGA-PEG-PLGA温敏型水凝胶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生素载体,无细胞毒性,能够长效缓释负载的抗生素,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千层纸素A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致巨噬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千层纸素A (oroxylin A,OrA)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J774A.1细胞体外模型;MTT法检测OrA对J774A.1细胞活力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GSDMD-N、caspase1-p20、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蛋白质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的磷酸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1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α7nAChR蛋白及定位。结果:MTT结果表明OrA在8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J774A.1细胞无细胞毒性;OrA抑制J774A.1细胞LDH的释放,降低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GSDMD-N、caspase1-p2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ASC寡聚化,促进α7nAChR蛋白表达,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和IL-1β的释放;加入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可降低GSDMD-N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结论:OrA可能通过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