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409-3p通过靶向脂肪酸结合蛋白4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转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上游调控miRNA,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了解微小核糖核酸-409-3p(miR-409-3p)是否通过抑制FABP4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Ishikawa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实验分为control组、miR-409-3p mimics组、miR-409-3p inhibitor组、miR-409-3p NC组、FABP4-OE组及FABP4-shRNA组6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409-3p及FABP4在Ishikawa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Transwell法)检测miR-409-3p与FABP4对Ishikawa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Ishikawa细胞中检测miR-409-3p对FABP4的调控作用.结果 1)在Ishikawa细胞中下调FABP4的表达后,Ishikaw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在Ishikawa细胞中上调FABP4的表达后,Ishikaw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2)在Ishikawa细胞中转染miR-409-3p mimics后,FABP4的表达水平以及Ishikaw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iR-409-3p inhibitor后,FABP4的表达水平以及Ishikaw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Ishikawa细胞中miR-409-3p可靶向调控FABP4.结论 高表达的FABP4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miR-409-3p可通过下调FABP4的表达进而抑制Ishikawa细胞发生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放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SE、CYFRA21-1、CA125、CEA、FAS、TuM2-PK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SE、CYFRA21-1、CA125、CEA、FAS、TuM2-P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患者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82±2.0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7.36±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PFS,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乳酸菌对大口黑鲈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试验旨在分析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2种乳酸菌对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C0组作为对照,使用基础饲料;T1、T2和T3组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0×108 CFU/g的植物乳杆菌LP-37、1.0×107 CFU/g的戊糖片球菌PP-23,以及两者按此浓度组合的混合益生菌.每个实验组均设置了3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50尾大口黑鲈,养殖周期为6周.结果显示:T1、T2、T3组的大口黑鲈在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优于C0组(P<0.01),并且在饵料系数方面,T1至T3组均显著低于C0组(P<0.05).其中,T3组,在促生长方面效果最为显著.在肠道组织形态方面,T1和T3组绒毛高度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1),T3组绒毛宽度显著高于C0、T1和T2组(P<0.05),各试验组肌层厚度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肠道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且与促生长结果类似,T3组提升的幅度最大.与C0组相比,T1—T3组大口黑鲈脾脏和头肾中IL-1β、IL-8、TNF-α、IFN-γ等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10、TGF-1β等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T3组效果最显著.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LP-37和PP-23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血清和肠道中酶活性,增强抗炎因子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善肠道形态,且联合添加组优于单一添加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结膜超微孔入路睑袋整形术联合阶梯式修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结膜超微孔入路睑袋整形术联合阶梯式治疗方案对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月期间于武汉、青岛、郑州三地就诊的685例要求睑袋整复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应用经结膜超微孔入路睑袋整形术、结合术中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术后3周,随访中根据皮肤改善情况与患者诉求选择行无创、微创或局部皮肤抗衰老等联合治疗方案进一步修复调整,这一系列综合治疗方案在中老年睑袋整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一期经结膜超微孔睑袋整形术结合术中眶隔脂肪移植填充泪沟治疗,患者术后满意率85.3%,再次调整手术后整体满意率为93.4%.术后整体效果好,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结膜超微孔入路睑袋整形术联合阶梯式修复调整治疗方案创伤小、恢复快,综合美学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实施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除皱术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改善面部皮肤松垂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微创除皱术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面部皮肤松垂就医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82例面部皮肤松垂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例,采用微创除皱术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术治疗)和对照组(n=41例,采用微创除皱术联合硅胶填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就医者术后1周的修复效果、面部轮廓指标及手术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结节、肿胀、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修复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医者的瞳孔点至鼻唇沟与瞳孔垂线交点距离、ABC弧度(A、B、C分别表示鼻底线、口裂线、瞳孔垂线与下颌轮廓交点之间的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双侧颧点间距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明显淤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除皱术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可有效改善就医者面部轮廓,修复效果佳,能有效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的预测价值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妊娠期体力活动与产妇血糖水平的关联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修武县人民医院建档待产的1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孕期随访结果,将38例确诊为GDM的产妇列为病例组,其余80名正常产妇列为健康组,比较2组产妇妊娠期血糖水平及体力活动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体力活动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比较2组产妇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观察线下面积(AUC)验证妊娠期体力活动对GD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分别为(7.8±1.3)mmol/L、(12.3±3.4)mmol/L,均高于健康组[(6.4±1.3)mmol/L、(10.3±2.2)mmol/L];病例组的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分别为(4.4±1.3)METs/d、(175.3±20.5)MET-h/week,均低于健康组[(5.9±1.9)METs/d、(191.5±20.4)MET-h/week](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均与FBG、2h PG呈负相关;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年龄≥3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FBG≥7 mmol/L、2 h PG≥11 mmol/L、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例数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能量消耗值≤5METs/d、总体力活动≤180 MET-h/week、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摄入总能量≥2 000 kcal/d、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质供能比≤20%为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检验,妊娠期总能量消耗值、总体力活动越低,产妇的GDM患病风险越高(AUC>0.85).结论 妊娠期体力活动越低,产妇血糖水平越高,监测妊娠期体力活动相关参数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GDM的早期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活血补肾安神方对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活血补肾安神方对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H2O2诱导H9c2细胞氧化应激模拟心肌损伤,CCK-8法筛选最佳造模条件及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曲美他嗪组和活血补肾安神方组,对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进行Na+-K+-ATP酶活性检测及实时ATP生成速率、线粒体压力、糖酵解速率和长链脂肪酸氧化压力测定,观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Na+-K+-ATP酶活性、糖酵解ATP生成速率及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基础氧耗、非线粒体氧耗、ATP生成能力、细胞储备呼吸能力和最大呼吸能力降低,糖酵解速率减小,长链脂肪酸基础呼吸、急性响应及最大呼吸值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补肾安神方组H9c2细胞Na+-K+-ATP酶活性升高,糖酵解ATP生成速率及线粒体ATP生成速率增大,基础氧耗、非线粒体氧耗、ATP生成能力、细胞储备呼吸能力及最大呼吸能力升高,基础糖酵解速率增大,长链脂肪酸基础呼吸、急性响应及最大呼吸值升高(P<0.05,P<0.01).结论 活血补肾安神方可显著改善氧化应激损伤H9c2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提高ATP生成速率,改善线粒体压力、糖酵解速率及长链脂肪酸氧化压力,发挥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R Q-Dixon序列和QCT测量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quantitative CT)与MRQ-Dixon序列测量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的小鼠动物模型,6周龄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第一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40周,第二组给予高脂饮食20周,第三组给予高脂饮食40周,2名医师利用QCT和MRQ-Dixon序列对小鼠肝脏脂肪含量进行测量,对QCT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Fat%Q)和MR Q-Dixon序列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Fat%M)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实验QCT肝脏脂肪含量测量值为 17.6(6.00,28.95)%,MR Q-Dixon序列肝脏脂肪含量测量值为19.6(5.70,29.55)%.两种方法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x2=4.000,P=0.216),且一致性较高(Kappa=0.816,P<0.001);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978,P<0.01).结论 在定量测量小鼠肝脏脂肪含量方面,定量CT与MR Q-Dixon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即可在体定量研究小鼠脂肪肝动物实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表型到分子: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是由许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人体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关键基因与代谢产物,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鉴定在临床诊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进行全面回顾.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全面捕捉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也从最初的表型鉴定和化学鉴定演变到了分子水平鉴定.本综述整合了肠道菌群的主要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评价,特别关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鉴定中的应用,这种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预示着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全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