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构建肺功能异常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于2021年4月,选取2020年常州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中涉及粉尘的47家企业的4 255名工人,采用logistic回归对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年龄( OR=1.03,95% CI=1.02~1.05, P<0.001)、体检类别( OR=4.52,95% CI=1.69~12.10, P=0.003)、粉尘类别[与煤尘比较,水泥粉尘( OR=3.45,95% CI=1.45~8.18, P=0.005);矽尘( OR=2.25,95% CI=1.01~5.03, P=0.049)]、血压( OR=1.63,95% CI=1.22~2.18, P=0.001)、红细胞( OR=1.94,95% CI=1.08~3.48, P=0.027)、肌酐( OR=0.08,95% CI=0.05~0.12, P<0.001)、日接触时间( OR=1.06,95% CI=1.01~1.12, P=0.034)以及总尘浓度( OR=1.29,95% CI=1.08~1.54, P=0.005)是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决策分析曲线结果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超过0.05时进行肺功能异常干预具有更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对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进行风险预测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五种方法在电焊烟尘接触工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五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电焊烟尘作业岗位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各种方法在对电焊烟尘健康风险评估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3月,采用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MES法和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定性法与综合指数法对天津市四家生产企业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比值( RR)对不同方法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 结果:经过标准化后,ICMM风险矩阵法和MES法评估企业1、2、4为可忽略风险,企业3为中等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各企业结果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极高风险和低风险;导则定性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可忽略风险,导则综合指数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中风险。结论:五种方法均适用于对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结合定性与半定量评估结果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天然气田工作人员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健康影响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天然气田作业人员工作场所社会心理因素水平及其健康影响。方法:建立前瞻性开放式天然气田作业人员队列,开展工作场所社会心理因素水平及其健康影响研究,每5年随访1次。于2018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天然气田1 737名作业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工作场所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健康结局的问卷调查,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测量。对作业人员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结局按评分均值划分为高、低两个水平组,生理、生化指标按正常值参考范围分为正常、异常组。结果:1 737名天然气田作业人员年龄为(41.8±8.0)岁,工龄为(21.0±9.7)年,男性职工1 470人(84.6%);高中(中专)文化、大学(大专)文化分别为773人(44.5%)、827人(47.6%),已婚(包含离异后再婚)1 490人(85.8%),吸烟641人(36.9%),饮酒835人(48.1%)。社会心理因素中,高水平韧性、自我效能、同事支持、正性情绪等的检出率均高于50%;心理健康结局评价指标中,睡眠障碍、工作满意感和每日紧张感的高水平检出率分别为41.82%(716/1 712)、57.25%(960/1 677)、45.87%(794/1 731),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2.77%(383/1 682)。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异常检出率排在前3位,分别为46.74%(810/1 733)、36.50%(634/1 737)、27.98%(486/1 737);收缩压、舒张压、尿酸、总胆固醇和血糖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64%(375/1 733)、21.41%(371/1 733)、20.67%(359/1 737)、20.55%(357/1 737)、19.17%(333/1 737)。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23%(195/1 737)、3.45%(60/1 737)。结论:天然气田工作人员高水平社会心理因素检出率较高,其对身心健康影响有待验证;工作场所社会心理因素水平及其健康影响队列研究的建立为证实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因果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定组研究的电焊烟尘对工人肺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电焊作业环境中电焊烟尘对工人肺功能的短期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工作当日前后对研究对象肺功能进行重复测量。以配对 t检验对班前班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肺功能短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36名男性电焊工人,平均年龄(30.72±5.21)岁,平均工龄(4.36±2.17)年,平均电焊烟尘浓度(1.27±0.49)mg/m 3。班后工人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较班前明显下降( t=19.52、48.13、62.03, P<0.05)。在调整了工人的年龄、BMI和工龄后,FVC%、FEV1%随电焊烟尘浓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β=-1.02,95% CI:-1.54~-0.52; β=-1.56,95% CI:-1.95~-1.16; P<0.01),即作业环境电焊烟尘每升高1 mg/m 3,与基线值相比,FVC下降1.02%,FEV1下降1.56%。 结论:短期接触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可导致工人肺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江苏省2006-2021年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于2014年10至11月,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查找关于草甘膦毒性的文件,通过文献数据库收集草甘膦的毒性资料及中毒临床症状,确定草甘膦毒作用的靶器官。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共选择5家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共选择96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接触草甘膦的526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企业的非现场(如财务、行政等)作业人员442人作为对照组。对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不同接触浓度工人的靶器官损伤情况,确定职业接触限值。结果:草甘膦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以及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接触组工人接触草甘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03~48.91 mg/m 3,接触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空气中草甘膦浓度高于5 mg/m 3时,接触组与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设定为5 mg/m 3,该标准安全性符合毒理学及职业病流行病学的相关要求,同时也符合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可行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某医院病理科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理科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甲醛情况及防护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选择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病理科作业场所和52名医技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病理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布、工程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并对工作场所甲醛、二甲苯及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苯和甲醛的检出率为82.1%(23/28),各作业点二甲苯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个取材岗的甲醛检测结果超标,超标率为14.3%(2/14),各侧局部吸风装置及通风柜控制风速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加强医院病理科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技人员职业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SR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SR)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7月采用1∶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河南省某钢铁厂的6 29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队列研究人群中,筛选接触噪声工龄≥3年、双耳高频(3 000、4 000、6 000 Hz)平均听阈≥40 dB的研究对象选择为听力损失组;并按照同性别、同工种、年龄相差≤5岁,接触噪声工龄相差≤2年,听力测试中任一耳语频(500、1 000、2 000 Hz)的任一频段听阈≤25 dB的匹配标准选择为对照组,筛选出听力损失组和对照组各276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作业场所噪声测量。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技术(SNPscan TM法)对研究对象的GSR基因的3个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NIHL的关系,及调整协变量后不同多态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以不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层后,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位点与NIHL发生风险的关系。 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0.28±8.00)岁,接噪工龄为(18.71±8.92)年,研究对象接触噪声水平为80.05~93.35 dB(A),CNE为86.83~107.92 dB(A)·年。与对照组比较,听力损失组、CNE、饮酒和噪声接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年龄、接噪工龄、吸烟、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和双耳语频平均听阈水平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调整吸烟、饮酒、高血压等因素后,在共显性模型下,与携带GG基因型比较,携带rs1002149 GT、rs2251780 GA基因型患NIHL的风险更高( OR=1.558,95% CI:1.028~2.361; OR=1.550,95% CI:1.020~2.355, P<0.05);与携带TT/GT基因型比较,携带rs1002149TT基因型患NIHL的风险更高( OR=1.494,95% CI:1.002~2.228, P<0.05);rs3779647位点基因型与患NIHL风险无关( P>0.05)。在L Aeq,8 h>85 dB(A)分层下,与携带GG基因型相比,携带rs1002149 GT基因型、rs2251780 GT基因型发生NIHL风险更高( OR=1.801,95% CI:1.093~2.967; OR=1.720,95% CI:1.050~2.817, P<0.05)。对rs1002149和rs2251780两个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未发现与NIHL的易感性有关( P>0.05)。 结论:GS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NIHL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油雾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金属加工液广泛用作机械加工的冷却液、润滑剂和除锈剂等,在加工过程中会形成油雾。油雾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作业人员可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本文综述了金属加工液油雾对人体皮肤、呼吸系统和致畸致癌等方面的健康危害,讨论了国外油雾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情况,以期为我国金属加工液油雾职业健康风险防控和制定工作场所油雾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适量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具有促进维生素D产生的作用,但过量紫外辐射也会对人体皮肤和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癌、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等发生。因此紫外辐射的测量极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的进展,并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分别从纳入新型测量仪器和方法、改良现存测量仪器、规定测量次数、扩大标准应用范围和考虑太阳对人工紫外辐射测量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新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