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某化工园区周边室内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及其健康风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化工园区周边家庭室内空气中典型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和卤代烃(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方法 选择西南某典型化工园区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区域15户家庭连续3年室内空气中夏、冬两季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园区附近居民室内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benzene series and halocarbons,BSHs)普遍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2.35~6.68 μg/m3和0.26~7.43 μg/m3,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浓度超过了《国际WELL健康建筑标准TM第2版》的标准限值.室内空气中BSHs既有室内来源,也有室外传输.对于单个污染物而言,四氯乙烯无明显的致癌风险,苯、乙苯、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存在可接受的致癌风险,三氯甲烷存在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甲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均无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污染物累计致癌风险超过了风险阈值.结论 化工园区附近室内空气中BSHs普遍检出,来源复杂,其风险值得长期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医院病理科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理科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甲醛情况及防护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选择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病理科作业场所和52名医技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病理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布、工程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并对工作场所甲醛、二甲苯及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苯和甲醛的检出率为82.1%(23/28),各作业点二甲苯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个取材岗的甲醛检测结果超标,超标率为14.3%(2/14),各侧局部吸风装置及通风柜控制风速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加强医院病理科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技人员职业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血中6种苯系物测定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土壤分析模式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中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6种苯系物。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以硅藻土为分散剂加至2.0 ml血样中充分混匀,直接在吹扫捕集瓶内进行吹扫后进样,气相色谱柱分离,采用保留时间锁定定性,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检测,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和回收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人血中6种苯系物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10.00 ng/ml,相关系数0.992 7~0.996 8,方法检出限0.006~0.016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84.39%~102.41%,方法精密度3.06%~6.90%。结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可同时测定人血中6种苯系物的含量,前处理方法简单省时,检出限低,为人体苯系物内暴露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苯与甲苯和二甲苯联合接触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索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8年5月,选择某制鞋厂的40名女性职工,其中从事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岗位职工作为接触组,共20人;该企业后勤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共20人。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尿液。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样品的代谢轮廓,采用专业代谢组学和多变量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的年龄、BMI、吸烟和饮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接触组的代谢轮廓存在明显的差异,筛选并鉴定出与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7个。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在16条代谢通路中富集,其中3条通路明显富集( P<0.05),分别为赖氨酸代谢、氨基糖代谢和核苷酸糖代谢。 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较好的反映职业人群受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后尿样代谢组改变的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中二甲苯3种代谢产物测定的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快速检测职业暴露工人尿液中二甲苯的3种代谢产物2-甲基马尿酸、3-甲基马尿酸和4-甲基马尿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于2022年7月,尿液样品经pH=6.86磷酸缓冲液稀释与提取,经MA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ccucore Ph/Hexyl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以5 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和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的各指标特征。结果:2-甲基马尿酸、3-甲基马尿酸和4-甲基马尿酸在1.0~200.0 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7 9~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18~0.24 μg/L;低、中、高(1.0、100.0和180.0 μg/L)3个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3.0%~93.7%,相对标准偏差为2.2%~7.9%。结论:UPLC-HRMS法简便、快速、灵敏和准确,适用于职业暴露工人尿液中二甲苯3种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川芎真空蒸汽润药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川芎真空蒸汽润药制备工艺,考察润药川芎饮片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润药温度、润药时间和真空时间为观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川芎饮片润药工艺,并筛出最佳优化方案。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润药川芎饮片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最佳蒸汽润药工艺为:软化温度80 ℃、软化时间50 min、真空时间45 min。该工艺生产的川芎饮片阿魏酸含量较高,并可减少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潜伏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反应,明显或部分缓解肿胀程度。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真空润药工艺简便易行,准确度较好,润药川芎饮片比传统饮片抗炎镇痛效果好,可为川芎饮片的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某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场所(以下简称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监测,为高校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校46处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处场所检测了室内气温、湿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处场所检测了二甲苯、氢氟酸浓度,18处场所检测了菌落总数,23处场所测量了工频电场强度,4处场所测量了X线辐射剂量,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测量21处场所,7处超标占33.3%(7/21);照度测量21处场所,10处不合格占47.6%(10/21);微波辐射测量10处,3处超标占30%(3/10);室内新风量、风速测量25处,18处不合格占72%(18/25),其中风速在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结论:高校教学科研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予以关注,建议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圳市宝安区不同行业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挥发性有机组分情况,为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至12月,采集86家企业使用的541种有机溶剂样品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对不同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主要挥发性组分及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1种有机溶剂中共检出挥发性有机组分201种,检出率前5位的是二甲苯(29.76%,161/541)、甲苯(21.81%,118/541)、甲醇(20.70%,112/541)、正己烷(14.79%,80/541)和乙苯(14.23%,77/541)。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苯、三氯乙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检出率分别为2.40%(13/541)、3.70%(20/541)、14.79%(80/541)、1.66%(9/541)。不同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挥发性组分不同,苯在印刷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三氯乙烯在电子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正己烷在电子、印刷和其他行业的样品中检出较多,1,2-二氯乙烷在机械行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检出较多。结论:宝安区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众多,成分复杂,且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最大值为24.23 mg/m 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最大值为10.60 mg/m 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 CSTE最大值为0.879 mg/m 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 CTWA最大值为0.175 mg/m 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 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 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 CTWA最大值为70.40 mg/m 3,超标率为3.6%(1/28)。4 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 048)和4.51%(51/1 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 3,加标回收率95.4%~104.9%。 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操作简便、快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