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治疗在脑卒中个体、环境和活动三个层面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表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征[1].中国每年新增约2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70%~80%的患者无法独立生活[2].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3],促进功能活动和社会参与.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康复对象为中心,其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和/或适当的环境干预,以改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促进活动和参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医学专业[4].作业治疗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服务,帮助患者提高个人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我科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2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各项评分,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各项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儿心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精细动作及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M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S-M量表中患儿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集体活动、粗分及标准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M量表中运动、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及粗分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独立生活、作业操作、交往及标准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可有效改善轻、中度智力障碍患儿智能及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全面性发育迟缓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儿童全面性发育迟缓(GD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认知、语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GDD患儿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期间研究组、对照组各剔除1例,最终2组各纳入46例.对照组采取rTM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评分、S-S语言发育迟缓评分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检查量表(S-M)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会等Gesell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达语言、构音障碍、接受语言能力等S-S语言发育迟缓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独立生活、运动、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作业、自我管理等各项S-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rTMS治疗儿童GDD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儿智力发育、语言发育水平,从而提高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D区评分、E区评分和总分分别为(2.86±1.67)级、(34.94±19.73)分、(54.58±24.49)分、(23.92±13.74)分、(37.21±25.04)分、(192.38±63.0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SCP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实施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选择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2014级和2015级28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144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2014级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勤率、发言率、交作业率、优秀率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94.8%比79.1%,92.4%比57.0%,89.3%比76.2%,61.8%比40.1%), (82.08±7.70)分比(71.37±5.00)分],且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课程知识内容印象深刻[84.7%(122/144)]、课堂活动师生参与充分[84.7%(122/144)]、课堂活动互动积极[83.3%(120/144)]等占比较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肌电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指作业活动中骨骼肌以低于10%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力持续收缩导致肌肉收缩功能下降的现象,是职业性颈、肩、腰、背部不适与疼痛症状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尽管表面肌电图是评估神经肌肉活动效率的关键生理技术,但在客观检测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方面,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阐述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的神经生理机制及相关假说,并综述长时间-低强度肌肉疲劳肌电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早期预防与精准检测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江苏省2006-2021年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调坐姿作业疲劳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从事长时间单调坐姿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探讨由于长时间采用坐姿工作而带来的职业疲劳问题。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某制造业坐姿工作人员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4h的模拟坐姿装配作业,采用《疲劳自觉症状量表》(Borg's RPE)获取调查对象的主观疲劳评价、单调感数据,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调查对象的肌电信号变化,采用无线传感动作捕捉及力学评估系统获取研究对象的运动学参数和身体姿态相关指标,评估作业者的疲劳状态。结果:从事单调的作业任务时,作业人员的单调感与主观疲劳感呈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6~0.988( P<0.05)。工作开始初期,颈部的主观疲劳感更明显( P=0.046)。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背部疲劳感明显高于颈部( P=0.029)。调查对象工作4 h后,背部竖脊肌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出现明显下降( P=0.025)。身体姿态数据显示,肩颈部指标在工作约2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颈部=0.032, P肩部=0.021)。腰臀部指标在工作约4 h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P左臀=0.031, P右臀=0.028)。颈部的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腰臀部的屈曲角度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持续增加。 结论:单调坐姿作业对作业者的疲劳影响主要体现在腰背部,作业的单调感加剧了作业者的主观疲劳感受,应考虑给予作业者相应的劳动保护,合理设置作业内容,建议每间隔2 h,作业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或短暂的休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梯度弹力袜标准化作业流程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化作业流程(Stand Operation Procedure,SOP)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梯度弹力袜SOP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应用本院自行录制的下肢运动操口令教学视频开展主被动运动踝泵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DVT形成、血浆D-二聚体指标、康复锻炼认知度与依从率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水平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210.89±19.05)ng/ml远低于对照组(413.05±21.7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认知度与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梯度弹力袜SOP联合下肢运动操视频教学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防护中,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升康复锻炼认知度和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循证医学的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其康复干预措施众多,给临床方案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循证医学研究,有效的脑瘫预防措施包括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新生儿治疗性低温。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限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目标导向性活动运动集成法、注射肉毒毒素后的作业治疗、移动性训练、跑步机训练、运动观察疗法、目标导向性训练、双侧训练、口腔感觉运动、口腔感觉运动加电刺激、垫脚石3P计划、接受与承诺疗法等。有效的药理学、外科干预措施包括鞘内注射巴氯芬、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结合系列石膏固定、地西泮、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髋关节监测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