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状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国内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生长激素类药品在中国的上市情况.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获得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生长激素类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平台共登记了 31项包含矮身材儿童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所处试验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合计21项(67.74%,21项/31项),组长单位呈集中趋势,与主要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临床试验经验、专业权威等密切相关.基于矮身材治疗的疗程需要,注册项目的临床试验疗程≥52周的项目占比达83.87%(26项/31项).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趋势为长效生长激素(64.52%,20项/31项),申办者、研究者对于临床试验的保险意识及投保积极性很高,重视临床试验的风险控制,特别是受试者的保障.目前有7家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生长激素产品在中国获准上市,是迄今已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中品种最丰富的一类.结论 期望未来有更便捷给药方式、更优释放特性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问世,降低治疗成本,使矮身材儿童获得理想的健康身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2021年-2022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费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2021年-2022年江苏省某三甲医院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病例数据库中调取符合纳排标准的850例乳腺癌住院手术且遵医嘱离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病例样本的基线资料与住院资料,分析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单因素分析江苏省某三甲医院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基线资料、住院资料的费用差异,进一步分析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34岁-72(65.45±4.34)岁,住院天数22天-40(35.45±2.34)天,自费、医疗保险分别为235例、615例,Ⅰ期-Ⅱ期165例,Ⅲ期-Ⅳ期685例;非手术治疗费用、西药费用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费用支出项目,占比均≥30.00%;江苏省某三甲医院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并发症、临床TNM分期Ⅲ期-Ⅳ期、医疗费用医疗保险负担、未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住院天数≥30天.结论 年龄≥60岁、合并并发症、医疗保险负担费用、未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住院天数≥30天、临床TNM分期Ⅲ期-Ⅳ期均会增加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费用,应将各项因素作为后续医疗费用的新要点进行优化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为多元化照护银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多元化照护银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组织10名多学科团队专家开展2轮专家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并初步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邀请老年长期照护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完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结果 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包括多元化照护人员、多样化照护内容、多元化储存兑换内容3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10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科学合理,为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奠定了理论框架,有利于推动多元化照护银行的落地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某三甲胸科医院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三甲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利用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抗肿瘤药物质控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3年依次为12.55%、16.33%、15.84%,其中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金额占比逐年递增,依次为:3.28%、5.52%、6.76%.总DDDs 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72.24%,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长26.26%.2020年谈判新增的药物DDDs增长幅度特别大,其中替雷利珠单抗(17162.50%)增幅最大.DDC逐年降低的药物占比为63.16%,每年B/A≥1的药物占65.00%以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国产药物DDDs占比越来越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率逐年提升,不良反应例数近两年均在50例以上,拓展性临床应用较少,3年使用抗肿瘤药物病人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均为100.00%,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逐年增长.结论 该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明显增加,DDC降低,且国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使用量越来越大,肿瘤病人药物获得率提高,药物价格降低,最终病人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的政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澳大利亚门诊医疗保险制度及借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澳大利亚健康保险制度中注重公平性和高效性的特征,使其成为了世界健康保险制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介绍澳大利亚门诊医疗保险制度,以期为国内正在开展的门诊统筹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其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包括逐步推行门诊医药分开管理,分别设计医保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门诊全科医生首诊制;门诊统筹的封顶线不宜设计过低,并对弱势群体实施一定的倾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支付压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背景下的各区域老年失能人口增长趋势,测算失能人口长期护理保险潜在支付压力,为我国统筹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金额估算模型,采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得到的2025-2060年我国各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并结合老年人口失能率、老年失能人口照护成本等多源数据,预测未来我国各省份老年失能人口及长期护理保险支付金额.结果:我国老龄化趋势将持续加剧,并呈显著的结构化特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区老龄化比例高峰最早到来,山东、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老年失能人口数量较多,广东将在2055年成为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结论:建议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对东北地区、人口大省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进行资源倾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追踪研究发展脉络,明确研究现状、梳理研究热点主题和指明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方向,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文献数据源,检索 1998 年 1 月-2024 年 2 月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作者和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结果:共 880 篇文献被纳入研究,中英文文献分别有284 个作者、270 个机构和298 个作者、289 个机构参与研究,但作者与机构的共现图谱网络密度均较低;研究高频关键词为"老龄人口""健康""医疗保险""农村居民""集中指数""死亡率""医疗服务""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健康";中英文文献分别形成了10 个和8 个聚类;最近突现的关键词为"流动人口"(强度为2.1).结论: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作者和机构间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研究热点主题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也对老龄人口、儿童、农村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有所侧重.我国健康公平状况研究应当构建核心作者群,加强国内外高校和不同类型机构间的合作,推进数字健康公平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0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5 期数据,纳入12401 名60 岁及以上老年人,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模型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生理健康状况(P<0.01)和心理健康状况(P<0.01)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老年人作用显著(P<0.01).结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且存在群体异质性;应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进而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应对老龄化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25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按照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 方案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分析其营养不良现状,并对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E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将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25 例慢性病共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213 例(34.08%).营养不良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SSRS和MMES均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患者年龄更大、BMI更低、无医疗保险、慢性病种类超过2 种、用药种类超过5 种、使用抗生素、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离婚/丧偶、不和子女居住占比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慢性病种类(≥3 种)、有焦虑、有抑郁、有认知障碍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SRS评分高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性病种类、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认知功能均是慢性病共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