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状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国内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生长激素类药品在中国的上市情况.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获得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生长激素类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平台共登记了 31项包含矮身材儿童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所处试验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合计21项(67.74%,21项/31项),组长单位呈集中趋势,与主要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临床试验经验、专业权威等密切相关.基于矮身材治疗的疗程需要,注册项目的临床试验疗程≥52周的项目占比达83.87%(26项/31项).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趋势为长效生长激素(64.52%,20项/31项),申办者、研究者对于临床试验的保险意识及投保积极性很高,重视临床试验的风险控制,特别是受试者的保障.目前有7家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生长激素产品在中国获准上市,是迄今已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中品种最丰富的一类.结论 期望未来有更便捷给药方式、更优释放特性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问世,降低治疗成本,使矮身材儿童获得理想的健康身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域外国家窄治疗指数药品的仿制药替代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了保障窄治疗指数(narrow therapeutic index,NTI)药品仿制药替代的安全有效性,完善与优化我国的仿制药替代政策,通过检索国外文献数据库以及政府网站,梳理域外国家保障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安全有效性的代表性举措,涉及药物研发注册、仿制药临床替代和上市后监测等环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可以借鉴参考的做法.研究发现我国在NTI药品仿制药替代方面存在NTI药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对象不明确、NTI药品的仿制药替代决策依据合理性有待提升和上市后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建议制定NTI药品清单、充分发挥医师和药师在仿制药替代中的作用、依据用药风险高低调整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和完善仿制药替代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家医保谈判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制药企业的财务绩效、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费用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国家医保谈判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制药企业的财务绩效、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费用率的影响,为政府完善药品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 2014-2022 年我国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熵权法、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对制药企业的财务绩效、研发投入强度及销售费用率的影响.结果: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对制药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它与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0327(P<0.01)和-0.0381(P<0.05).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的实施与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销售费用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2.429(P<0.001)和 3.157(P<0.05).结论: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实施后,制药企业的财务绩效普遍下降,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销售费用率却呈现出上升趋势.政府应该继续优化药品改革政策,保障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制药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调整自身的管理策略,注重研发,降低销售费用支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已上市中成药的经典老药遴选及开发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成药是我国药品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用年限较长的已上市中成药,为药品研发与应用等多领域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已上市中成药老品种的有效筛选,是推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二次开发、适应证扩大等药品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经典老药的概念及价值优势,明确经典老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方剂的配伍规律研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不良反应较少、质量优良、现代应用时间较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明确了 3 个维度 11 类遴选要素的遴选体系,包括经典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性3 个维度及使用年限超过 40 年、近5 年临床仍有应用、来源于古代医籍、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源于官修书籍、来源于名医名家、老字号企业生产产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进入国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销量等 11 类遴选要素.明确了相关遴选要素的权重及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强面向满足临床需求及疗效的经典老药遴选要素优化、基于"三结合"发挥经典老药品种特色及优势、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明确经典老药的临床定位、加强经典老药品种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导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靶向Aβ疾病修饰治疗:曙光初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仍较为局限、治疗药物研发滞后。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瀑布假说仍然是目前 AD 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也是AD疾病修饰药物研发的重要理论基础。近年来,靶向Aβ的免疫治疗药物相继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或突破性疗法认定,为AD的疾病修饰治疗带来了曙光。文中评述了近年来靶向Aβ疾病修饰治疗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以往靶向Aβ疾病修饰治疗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虽然目前靶向Aβ疾病修饰疗法不是十分成熟,但其俨然已成为极具前景的AD药物研发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结核新药普托马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普托马尼(pretomanid,PA-824)是一种于2019年8月14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抗结核新药,具有高效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本文综述了该药结构特点、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2007—2020年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为我国流感疫苗研发生产及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网站汇总截至2021年2月底公开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数据,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趋势。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2007/08—2009/10流行季,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67.3%(95% CI:11.3%~151.5%),呈递增趋势;2009/10—2018/19流行季,APC为-14.8%(95% CI:-18.5%~-11.0%),呈递减趋势;2018/19—2020/21流行季,APC为72.3%(95% CI: 14.6% ~ 158.9%),呈递增趋势;整体来看,2006/07—2020/21流行季,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5.3%(95% CI: -2.3%~13.5%),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流感疫苗生产厂家缩减并趋于稳定。流感疫苗以三价裂解疫苗为主,四价裂解疫苗和三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相继获批上市使用;当前适用于6月龄~3岁儿童的流感疫苗仅有三价裂解疫苗,其批签发量远低于适用3岁及以上人群的批签发量(29.1% vs 70.9%);超过90%的流感疫苗能够在10月底前获得批签发。 结论:近年来,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下降和生产企业数减少的趋势得到改善,流感疫苗种类逐渐增多,未来需增加6月龄~3岁儿童流感疫苗产量、研发上市新型流感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甲磺酸贝舒地尔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2021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磺酸贝舒地尔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系统性治疗失败后的cGVHD成年患者和≥12岁的儿童患者。2023年8月,甲磺酸贝舒地尔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cGVHD患者。鉴于上市之初临床医生用药经验尚不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cGVHD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胃癌临床试验10年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汇总2012—2021年中国胃癌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及上市药物概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及决策证据。方法:基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及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胃癌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比较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治疗线数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研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12—2021年间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数量为114项,占同期全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3.7%(114/3 041),临床试验研究数量2016年后有所增加,2020年达到峰值(32项)。85项(74.6%,85/114)临床试验由中国制药企业发起,中国企业国际多中心试验比例低于国外企业(分别为11.9%和67.9%, P<0.001),中国企业试验Ⅰ期患者比例更高(分别为35.3%和6.9%, P=0.001)。相关试验共涉及76种药物,其中65种(85.5%)为靶向药物。靶点方面,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4个)最常见,其次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多靶点和VEGFR。2012—2021年,共有4种胃癌药物上市,3种为国产药物。 结论:2012—2021年,中国在胃癌药物研发方面有所进展,但与严重的疾病负担比较投入仍显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胃癌药物在新靶点发现、成熟靶点挖掘、联合用药开发及早线治疗推进等多个方面的研发投入是未来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国内企业未来的重点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