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G0组,作为对照组)、1.82%(GL组)、3.64%(GH1组)、5.46%(GH2组)和7.28%(GH3组)五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球蛋白饲喂克氏原螯虾(平均体重约为4.3 g)4周.养殖实验结束后测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大豆球蛋白对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改变了其肠道菌群组成.GL组Cloacibacterium、沙曼气单胞菌(Aeromonas sharmana)等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与G0组相比,红杆菌属(Rhodobacter)、副球菌属(Para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cimonas)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等益生菌及亨氏柄杆菌(Caulobacter henricii)的相对丰度在GH2或GH3组中显著下降;而GH3组壤霉菌属(Agromyces)、巴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barkeri)、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军团杆菌属(Legionella)等潜在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G0组.(2)随着大豆球蛋白水平的升高,各组肠道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响应的变化趋势.与G0组相比,GL组抗脂多糖因子(alf)、甲壳素(cru)和血蓝蛋白(hem)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除组织蛋白酶-B(cst-b)外,GH1、GH2和GH3组其他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饲料中大豆球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GH2组cst-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4组.(3)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和抗菌相关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cru、alf、C型凝集素(lec-c)、溶菌酶(lys)、白细胞介素增强因子结合子-2(iebf-2)、hem、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cst-b的表达水平与亨氏柄杆菌、副球菌属、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Desulfovibrio putealis、Thermomonas dokdonensis、沙曼气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属、Chitinilyticum aquatile、台湾几丁质杆菌、Cloaci-bacterium 和生丝微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壤霉菌属、产气荚膜梭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巴氏微杆菌、乳球菌(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Peredibacter starrii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饲料中低水平的大豆球蛋白(1.8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健康,同时下调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而高水平的大豆球蛋白(≥3.64%)可能抑制了益生菌的生长,导致病原菌的增殖,从而破坏了肠道菌群稳态,并且上调了抗菌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菌相关基因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胎盘微生物群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孕妇胎盘菌群特征.方法 招募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孕妇的胎盘为研究样本;FGR组胎盘取自临床定义为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第 10 百分位数的孕妇 20 例,健康对照组胎盘来自孕周≥37 周分娩且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 20 例.使用 16 S rRNA测序对胎盘微生物组进行调查,并确定与 FGR相关的差异分类群特征.结果 FGR组胎盘微生物的香农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辛普森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 4.381和 5.012,P<0.05).两组胎盘微生物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均有降低(U值分别为 3.891、4.264、3.702、5.476,P<0.05).在门水平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比例均有降低(U值分别为 3.642、3.180、2.826,P<0.05),而未分类细菌门的比例有所增高(U=4.513,P<0.01).在科水平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 组产碱菌科和毛螺菌科的比例均较低,而未分类 k_norank菌科的比例较高(U值分别为 4.746、3.281、4.895,P<0.05).在属水平方面,两组有 13 个属不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新鞘氨醇菌属、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副球菌属、假诺卡氏菌属、木洞菌属、硝化菌属、佩罗单胞菌属、产碱菌科未分类属和毛螺菌科未分类属的比例均有降低(U=1.935~5.174,P<0.05),而地发菌属、普雷沃氏菌科_NK3B31 属和未分类细菌属的比例均有增高(U值分别为 3.605、3.410、4.895,P<0.05).结论 FGR中存在明显的胎盘微生物群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添加抗生素对新疆特殊生境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新疆特殊生境罗布泊及温宿峡谷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极端的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及较少的人为活动影响,促成了其独特的微生物优质资源.[目的]为探索添加抗生素对微生物选择性分离培养的作用,优化改良新疆特殊生境微生物选择性分离培养,以减少对菌株的重复分离,还可以选择性培养更多耐受此类抗生素的微生物,发现更多生物活性产物.[方法]以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浓度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kanamycin)、安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cin)、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rfloxacin)、酰胺醇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streptomycin),分离新疆特殊生境罗布泊及温宿峡谷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结果]添加诺氟沙星分离获得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是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再次是利福平和氯霉素.所选用的大多抗生素在 1/10 MIC和 1/15 MIC浓度时分离效果最好.罗布泊土样共分离到 19 株菌,分布在 8 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 6 株、链霉菌属 5 株、类芽孢杆菌属 3 株、根瘤菌属 1 株、副芽孢杆菌属 1 株、原小单孢菌属 1 株、海洋杆菌属 1 株、野野村氏菌属 1 株,分离获得了 5 株新物种.温宿峡谷土样共分离获得 73 个菌株,分布在 27 个属.其中链霉菌属 33 株、鞘氨醇单胞菌属 1 株、假黄单胞菌属 2 株、假诺卡氏菌 5 株、假节杆菌 1 株、原小单孢菌 2 株、普里斯特氏菌属 1 株、植物放线孢菌 1 株、副球菌属 1 株、类芽孢杆菌属 2 株、类节杆菌属 2 株、诺卡氏菌属 1 株、小单胞菌属1 株、红色甲基杆菌属 1 株、甲基杆菌属 1 株、副芽孢杆菌属 5 株、伦茨氏菌属 1 株、克里布所菌属 2 株、耐盐白蚁菌属 1 株、剑菌属 1 株、博斯氏菌属 1 株、节杆菌属 1 株、壤霉菌属 2 株、土壤球菌属 1 株、放线动孢菌属 1 株、异壁放线菌属 1 株、芽孢杆菌属 1 株,分离获得了 14 株新物种.[结论]添加诺氟沙星和卡那霉素有利于微生物的选择性分离培养,有利于发掘新菌种,本研究的开展为选择性分离培养特殊环境中的稀有微生物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细菌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针对我国设施栽培西瓜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土壤理化性质劣变等问题,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及土壤营养改良的作用.[目的]研究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方式对设施栽培西瓜根际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分析化学方法测定西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解析驱动西瓜根际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理化因素.[结果]黑曲霉菌剂(Y)、氨基寡糖素水剂(A)及黑曲霉菌剂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YA)处理,细菌 α 多样性指数如Chao1、ACE和Shannon等较对照均有所增加;不同处理西瓜根际优势细菌在门水平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其中 Proteobacteria 相对丰度最高,依次为 A(28.26%)>Y(26.74%)>YA(22.61%);黑曲霉菌剂处理西瓜根际土壤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和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相对丰度较对照明显提高到 4.06%和 2.43%,氨基寡糖素水剂处理中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显著提高(P<0.05),不同处理组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相对丰度较对照均有所提高;黑曲霉菌剂单独或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处理,西瓜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pH、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与西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假单胞菌科相对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黑曲霉菌剂在设施栽培西瓜种植中单独或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处理,具有提高西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群相对丰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该结果为黑曲霉菌剂产品开发及在设施栽培西瓜种植中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四川阿坝不同生境绿绒蒿内生放线菌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绿绒蒿内生放线菌的研究较为鲜见,利用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可以丰富绿绒蒿内生放线菌资源.[目的]药用植物绿绒蒿生长于高海拔地区,而四川阿坝州生态环境适合绿绒蒿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探究绿绒蒿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方法]从阿坝州6个不同地理位置采集的药用植物绿绒蒿,经严格的表面消毒后,用可培养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内生放线菌进行分析.[结果]可培养方法分析表明不同器官放线菌数量为根>叶>茎>花;16S r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7个遗传群,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绿绒蒿内生放线菌可分为3簇遗传群落,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群,占总数的50%,还包括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厄氏菌属(Oerskovia),其中茎分离的放线菌多样性最好.不同地理位置的绿绒蒿经过PCR-DGGE技术分析表明,采样点松潘尕力台的根、茎、叶多样性指数最好,红原安曲乡的花多样性指数最好,而同一地理位置绿绒蒿内部组织之间总体来看茎和花的多样性指数最好,通过测序条带系统发育发现绿绒蒿内生放线菌可分为8簇遗传群落,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为优势菌群,占总数的70%,还包括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栖霉菌属(Mycetocola)、微杆菌属(Mic robacterium)、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绒蒿根、茎、叶、花组织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够为以后活性物质和药用功效的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油污染土壤强化修复前后细菌多样性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及石油降解菌强化修复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污染前后各组间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变化显著,污染前细菌多样性丰富,包括34门675属,主要优势菌群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优势菌属依次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石油污染110d后土壤细菌类群多样性降低,分布在29门507属,细菌优势门变化不显著等,优势菌属依次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GP6、芽单胞菌属、GP4、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寡养单胞菌(Ste notrop homona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添加铜绿假单胞菌1217、红平红球菌KB1和混合菌剂的三个强化修复组细菌分别分布在31门471属、32门474属和29门473属,在细菌组成上差异不显著,在丰度上差异显著.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单胞菌属和类诺卡氏菌属细菌是主要的石油污染物降解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该研究以大豆苗期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序列,探究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拼接、过滤、去除嵌合体序列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并对OTU进行分类学注释.在此基础上运用ANOVA分析物种组成变化,Alpha多样性指数研究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不同生育期有显著变化,其中成熟期土壤中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苗期;变形菌、放线菌、酸杆菌是大豆根际的优势菌门,其含量在不同生育期也有显著变化;假诺卡氏菌属、糖丝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是大豆根际的优势菌属,这些菌属中的部分菌群属于根际促生菌,具有潜在的促生效应.这些结果证实大豆的生育期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Pseudonocardia sp.微生物转化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来骨化醇类化合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药用价值显著,但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困难,因此高效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利用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 sp.)转化骨化醇类底物分子并提高转化率.[方法]从化学合成方法常用的原料及中间体中筛选能被有效转化的底物分子,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阿法骨化醇(Alfacalcidol,1α-(OH)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7)、帕立骨化醇中间体(Paricalcitolintermediate,PC-M07)3种底物分子,分别被转化为骨化三醇(Calcitriol,1α,25(OH)2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8)、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C).确定最优转化条件:蛋白胨20.0 g/L,葡萄糖15.0 g/L,部分甲基化的β-环糊精(PMCD) 0.5%(质量体积比),转化温度25-30℃C,接种量5%-10%(体积比),转化时间72、72、96 h,底物浓度1.2、0.6、0.6 mg/mL,初始pH 6.0-8.0.在此条件下3种底物的最高转化率分别达到85%、96%、75%.[结论]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3种产物的转化率大幅提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具有羟基化酶体系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VD3羟化酶(VD3 Hydroxylase,VDH)是一种P450单加氧酶,属于CYP107家族,能够催化维生素D3的25位羟基化.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FDX)和铁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Ferredoxin reductase,FDR)是两个电子传递链蛋白,参与羟化反应中电子的传递.构建具有羟基化酶体系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为骨化醇类化合物的高效转化提供参考.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ETDuet-1-fdr-fdx及pACYCDuet-1-vdh,将两个相容性质粒同时转入大肠杆菌BI21(DE3)中.采用IPTG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使其表达目的蛋白,利用SDS-PAGE检测其蛋白大小及可溶性.采用液体传代的方法研究质粒稳定性.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重组质粒pETDuet-1-fdr-fdx及pACYC-Duet-1-vdh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一致.重组大肠杆菌可以将阿法骨化醇和艾地骨化醇中间体(AD-M07)分别转化成骨化三醇和艾地骨化醇中间体(AD-M08),转化率分别为36.10%和22.87%,转化时间为12 h,比自养假诺卡氏菌缩短600%.重组大肠杆菌经传代50次,质粒稳定性达到92%以上,说明该重组大肠杆菌菌株稳定性较好.实验成功构建了具有羟基化酶体系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为高效转化阿法骨化醇和艾地骨化醇中间体(AD-M07)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西海岸红树林伴生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初筛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寻找新型抗衰老药物,该文以海南西海岸红树林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不同培养基从7种伴生植物21份样品中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已纯化放线菌的多样性,利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模型筛选菌株来进行延缓衰老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7种伴生植物21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6株海洋放线菌,隶属于9科15属,分别为拟诺卡菌属、短状杆菌属、短小杆菌属、Demequina、戈登氏菌属、类诺卡氏菌属、Lysinimicrobium、细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微球菌属、原小单孢菌属、拟无枝酸菌属、Yimella、北里孢菌属和链霉菌属,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2)经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发现有2株海洋放线菌的发酵粗提物具有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综上结果说明海南西海岸红树林伴生植物中含有丰富多样的药用放线菌资源,为海洋放线菌抗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