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误诊率高、抗生素耐药快、治疗效果差、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大、治愈率低,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且在我国一直没有统一且成熟的治疗方案[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主要因食用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以胃肠炎型为多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败血症型,也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病灶[3].本文就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脓肿分枝杆菌合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诊治进行汇总并复习相关文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土壤线虫生态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线虫是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群落分布、组成结构、生态功能及其与周围环境互作机制的线虫生态学研究,一直是土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 土壤线虫多样性高和食性多样的特点,阐述了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和模式生物的优点,及其在生物防治、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壤健康表征上的作用.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在土壤线虫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食物网结构功能、地上地下多样性关系和大尺度多样性格局等.探讨了土壤线虫生态学的发展趋势,重点评述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线虫分类和定量研究的前景,建立通用分析平台推广土壤线虫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大尺度土壤线虫调查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单剂量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空腹给药组和餐后给药组,每周期单次口服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游离依折麦布和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同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次空腹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8.79±35.30)和(180.79±51.78)nmol·mL-1;Tmax分别为 1.40 和 1.04 h;t1/2 分别为(15.33±5.57)和(17.38±7.24)h;AUC0-1 分别为(1 523.90±371.21)和(1 690.99±553.40)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08.70±441.28)和(1 807.15±630.00)nmol·mL-1·h.单次餐后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69.18±82.94)和(273.93±87.78)nmol·mL-1;Tmax分别为 1.15 和 1.08 h;t1/2 分别为(22.53±16.33)和(16.02±5.84)h;AUC0-t分别为(1 463.37±366.03)和(1 263.96±271.01)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39.01±466.53)和(1 349.97±281.39)nmol·mL-1·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空腹状态下除游离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的Cmax低于生物等效下限范围外,其余参数经对数转换后的几何均值比的90%CI均在生物等效的范围内.餐后状态下游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总依折麦布的Cmax在等效范围内,其余参数的90%CI均未在生物等效性的等效范围内.结论 本次试验暂不能判断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最终纳入70 107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食物过敏等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食物过敏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其中,0~5月龄、6~23月龄婴幼儿以及2~5岁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0.81%、4.68%和5.26%。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6月龄至5岁、城市、西南地区、头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较高。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过敏儿童中对单一食物过敏的比例为69.85%。结论:我国0~5岁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蟹贝类、鱼类、禽蛋类、奶类和水果等,大部分食物过敏儿童属于单一食物过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饮食模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饮食结构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均衡饮食实现减重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石。现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限能量平衡膳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西方饮食、动物性食物饮食、传统饮食及其他饮食模式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梳理各饮食结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或诱发作用,以及各饮食结构存在的、有待加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潜在肾脏酸负荷值在评估饮水健康效应中的应用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饮用水的健康效应一直缺乏可靠的综合评价指标。近几年,有研究根据食物的潜在肾脏酸负荷值,制定了饮水的潜在肾脏酸负荷值(PRAL),用于评估饮水对机体酸碱平衡的综合影响。本文对潜在肾脏酸负荷值指标的来源和优缺点进行介绍,为今后相关指标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9-2019年中国4省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死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及其滞后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我国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4省)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行为危险因素对肝癌死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为我国肝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9-2019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库及3次4省农村重点地区居民肿瘤及危险因素调查数据,采用Joinpoint 4.2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肝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 χ2检验与趋势 χ2检验分析行为习惯因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Stata 16软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行为危险因素与肝癌死亡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 结果:2009-2019年4省金湖县、射阳县、灵璧县、寿县、蒙城县、汶上县、巨野县、罗山县、沈丘县、西平县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0, P<0.05)。4省农村重点地区咸菜/咸鱼类、红肉类、水产品类食物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乳制品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油炸类食物、泡菜、烟熏类食物、霉变食物、咖啡、豆制品摄入频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P<0.05);豆制品、乳制品的摄入频率<20.00%。油炸类、咸菜/咸鱼类食物、现在吸烟率、饮酒率、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率与肝癌死亡呈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分别为4、1、6、5、4年。 结论:2009-2019年我国4省农村重点地区肝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油炸类食物和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与肝癌死亡存在相关关系及滞后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 490名社区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月16日至11月17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和裕华区抽取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胃癌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对1 490名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胃癌风险因素的知晓率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的描述,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胃癌风险因素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男性占35.0%(522名),女性占65.0%(968名)。胃癌风险因素知识得分为5.0(1.0,11.0)分,57.0%(849/1 490)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知识得分处于低水平。居民知晓率较高的风险因素包括不规律饮食(47.4%,706/1 490),经常吃腌制食物(45.2%,674/1 490),经常吃烟熏食物(45.0%,671/1 490);居民知晓率较低的风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14.8%,221/1 490),男性(17.3%,258/1 490),老年(19.5%,291/1 490);居民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仅为26.8%(400/1 4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 Z=39.34)、婚姻状况( Z=53.31)、月收入(Z=11.82)、家人或朋友是否患有胃部疾病( H=-2.98)和胃癌家族史( H=-2.34)的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学历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 β=0.27, P<0.001; β=0.23, P<0.001; β=0.16, P<0.001);相比于未婚居民,已婚、离异或丧偶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 β=0.16, P<0.001; β=0.05, P=0.039; β=0.06, P=0.027);相比于月收入<3 000元的居民,月收入5 000~10 000元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 β=0.07, P=0.020);相比于没有胃癌家族史的居民,有胃癌家族史的居民胃癌风险因素认知得分较高( β=0.06 ,P=0.029)。 结论:石家庄市>18岁社区居民的胃癌风险因素认知严重不足;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胃癌风险因素的认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变居民不良生活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5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5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究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使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上海地区第二轮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居民膳食模式,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数字测试等方面评价个体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个体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膳食数据完整并进行了认知功能测试的个体4 132人,从中提取3种膳食模式:植物性模式、高动物食物模式、高油盐模式。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植物性模式( β=0.26,95% CI:0.17~0.36)、高动物食物模式( β=0.18,95% CI:0.06~0.29)与认知功能测试总分正相关,高油盐模式( β=-0.28,95% CI:-0.85~-0.07)与语言流畅度测试得分负相关。 结论:多摄入植物性食物,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饮食模式可能与≥50岁居民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甜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只提供较少能量或不提供能量,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因其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肯定。合理使用甜味剂能够提供甜味,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风险;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食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