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功能及健康.睡眠障碍的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绝经综合征、代谢相关疾病而高发,女性围绝经期通常是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转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症治疗,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目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绝经激素治疗、精神类及镇静催眠药、褪黑素、中医中药等).综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耳穴贴压疗法辅助治疗肝火扰心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心理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亚健康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肝火扰心型亚健康失眠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和行为治疗(CB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失眠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明版(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421.25±11.58)min比(456.25±11.23)min]、睡眠效率[(70.32±4.44)%比(76.58±5.89)%]、非快速眼动2(N2)期睡眠[(43.25±4.44)%比(45.62±4.36)%]、N3期睡眠[(14.25±4.52)%比(18.52±5.55)%]、快速眼动(R)期睡眠[(21.98±5.21)%比(24.66±4.87)%]均短于或低于观察组( t=13.723、5.367、9.035、2.408、3.772、2.376,均 P<0.05),治疗后对照组睡眠质量[(1.85±0.54)分比(1.10±0.42)分]、入睡时间[(1.52±0.51)分比(1.08±0.35)分]、睡眠时间[(1.30±0.41)分比(0.75±0.41)分]、睡眠效率[(1.53±0.44)分比(1.02±0.33)分]、睡眠障碍[(1.20±0.41)分比(0.78±0.31)分]、催眠药物[(0.11±0.02)分比(0.04±0.01)分]、日间功能障碍[(1.65±0.47)分比(1.03±0.28)分]及总分[(9.11±1.33)分比(5.80±1.01)分]均高于观察组( t=6.933、4.499、5.999、5.864、5.167、19.789、7.167、12.535, 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理领域[(13.85±2.22)比(17.86±2.01)]、心理领域[(15.52±1.89)比(16.35±1.33)]、社会领域[(16.01±1.58)比(19.52±1.85)]、环境领域评分[(17.52±1.90)比(20.89±2.22)]均低于观察组( t=8.468、4.499、9.124、7.294,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9/40)](χ 2=7.440, P<0.05)。 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可显著提高肝火扰心型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临床疗效显著,还可提高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内养功与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 2)、FSH、LH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应用、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11、12.49、9.88、13.54、9.47、14.11、17.91, P<0.01);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疲乏健忘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51、13.08、16.17、12.81, P<0.01);E 2[(35.16±3.61)mmol/L比(31.06±3.12)mmol/L, t=4.7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FSH[(69.61±6.04)U/L比(73.26±7.41)U/L, t=2.09]、LH[(32.21±3.35)U/L比(36.04±3.49)U/L, t=4.3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观察组治疗后4、8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30、4.36,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对照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 P=0.448)。 结论:内养功与口服中药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念减压疗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肝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 n=54)和正念减压疗法组( n=54),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P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结果:正念减压疗法组患者护理后CP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念减压疗法组患者护理后情绪、感觉、认知、行为评分及PFS-R总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念减压疗法组患者护理后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评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磁刺激频率1 Hz,磁刺激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水平,对照组给予假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 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除催眠药物指标外)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变化( 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5.6±2.0)分和(6.2±2.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43±0.69)分、(5.31±0.67)分、(4.19±0.74)分和(26.40±2.54)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在重症术后谵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早期运动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术后谵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ICU术后谵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 n=43)和对照组( 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入住ICU的24 h后,采用谵妄评估量表(CAM-ICU)及重症监护谵妄筛查表(ICDISC)评估和监测谵妄,记录术后谵妄持续时间并记录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20.67±4.78)d比(27.39±4.24)d、(10.34±1.78)d比(16.38±2.04)d、6.98%比2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χ 2=6.07、7.31、6.66,均 P < 0.001)。观察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谵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5.88±1.23)mg比(7.32±1.23)mg、(2.45±0.08)d比(4.29±0.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72、9.45,均 P < 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 结论:基于FMEA模式的早期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催眠音乐疗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催眠音乐疗法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眼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PR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催眠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进行PRP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疼痛护理的满意度状况(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焦虑(SAS)及抑郁(SDS)状态。结果:干预组进行PRP后视网膜4个象限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应用催眠音乐疗法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PRP术中的疼痛程度,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曲唑酮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临床广泛用于抑郁、失眠及抑郁焦虑伴发或合并失眠的患者。此外,还有抗焦虑、改善梦魇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作用。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整合了我国精神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应用此药的经验、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研究结果,并重新归纳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药理作用及相关临床应用方法,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达成共识。本共识建议的曲唑酮适应证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梦魇障碍、性功能障碍和谵妄;本共识还总结了不同人群各适应证的具体用药方法,并强调了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了曲唑酮的安全性:曲唑酮对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均具有较好的疗效,通常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出现抗胆碱能作用(如便秘、尿潴留、口干)、体重增加和性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总的来说,曲唑酮是一种剂量依赖型的多模式、多功能药物,不同剂量的曲唑酮可发挥不同的药理作用。曲唑酮对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曲唑酮目前现有的临床研究依然较少,需要临床医生或者研究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曲唑酮临床研究,进一步论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希望本共识能进一步规范曲唑酮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制定科学、优化的用药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80例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于入组时、6 w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6 w后观察组PSQI、ISI、BAI和BDI总分和PSQI中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四个维度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提高倒班相关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其抑郁和焦虑的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中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舟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芳香疗法;观察组予以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焦虑状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安眠药的使用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4%(χ 2=5.57,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9.47±3.65)分,低于对照组的(12.45±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4, P < 0.05);观察组安眠药的使用次数为(1.19±0.41)次,低于对照组的(2.07±0.9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2, P < 0.05);观察组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轻度焦虑分别为0例、3例、57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18例、37例,两组焦虑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78, 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芳香疗法联合引阳入阴推拿可有效减轻失眠症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