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中心网络评估儿童脓毒症所致多脏器衰竭的三种炎症表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多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多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多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 RR 3.56,95% 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 RR 7.07,95% 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 CI 1.35-4.08)均增加。 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PICUs中儿童严重脓毒症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中国西南地区主要PICUs内儿童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诊治及预后情况。设计: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研究场所:中国西南部8家PICUs,拥有19(13~24)张床位和1 322(1 066~1 452)年入院人数。对象: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共10 598例患者(29 d~18岁)连续入院。筛查和评估所有患者是否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其中10 353例患者因数据不完整或不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共识标准而被排除;纳入245例数据完整患者。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最终纳入245例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纳入率2.3%,其中男性占64.0%,<5岁占80.8%,农村患者占60.8%,呼吸系统是观察到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器官(76.7%),也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37.6%)。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生素(99.0%),免疫球蛋白(88.3%),机械通气(78.4%),血管活性药物输注(59.6%)和皮质类固醇(46.1%)。188例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173例(92%)需要机械通气,39例(20.7%)符合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7例(7/39,17.9%)。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23.5(35.25~226.00)h和2(1~5)d。86%患者在脓毒症被识别时已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1%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住院病死率为18.8%。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西南地区主要PICUs儿童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治疗和预后。病死率仍然很高。因此改善临床诊治和实施大规模临床试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核心结局指标集研制流程简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心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s, COS)是指在特定健康或卫生保健等领域,所有临床试验均应测量和报告的最少的、最重要的一组商定标准化结局指标集合。现以儿童心搏骤停核心指标集(pediatric core outcome set for cardiac arrest, P-COSCA)为例简要介绍儿科COS的研制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注册儿科药物和疫苗临床试验开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以申请上市注册为目的的药物和疫苗儿科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为儿科临床试验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从2013年9月6日(强制登记开始日)至2019年9月6日(截止日)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上登记的儿科临床试验项目。收集儿科临床试验项目数量、药物类型、申办方、试验状态和完成情况等信息并进行汇总。所有项目根据类别分为药物组(含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和疫苗组。结果:6年间,该平台共登记有儿童受试者参与的项目为349项(药物162项+疫苗187项)。2018年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数量分别为23项和11项,是历年来登记数量最多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儿科临床试验数量2014年有11项,2015至 2018年每年只有2~4项。药物和疫苗临床试验已完成项目分别为22.8%(37/162)和41.7%(78/187)。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仅42项。登记为Ⅰ期的儿科药物和疫苗的临床试验项目分别为4和46项。内分泌系统药物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最多,为36项。结论:中国注册类儿科药物和疫苗临床试验项目近年来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数量还是很少,需要进一步推进儿科临床试验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技能模拟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当前医学模拟教育中模拟技能训练向实际临床操作能力转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06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783篇与模拟技能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V(5.7.R5)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以揭示转化效果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发文量和引文量均随年份呈幂指数增长趋势;美国、加拿大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多伦多大学医学中心贡献了最多的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的McGaghie教授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发现,模拟技能训练转化包括操作技能与非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高频被引文献揭示了该领域及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主要为虚拟现实模拟器的改进,儿科、护理、急诊学科模拟训练的临床应用结果,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结论:国际上针对模拟技能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正在快速发展。以内镜技术、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为代表的操作性技能的转化为研究热点方向,以交流技能、团队合作为主的非操作性技能及小儿急救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效果为研究前沿。虽然多数技能模拟训练研究数量少,效果并不明确,但未来仍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确定模拟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在儿童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糖控制既是糖尿病管理的方式,也是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之一。自我血糖监测带来的疼痛感导致血糖检测依从性较差。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的出现,使得血糖检测更加便捷,实现了动态化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广泛,近几年儿童使用率也逐步增加。不少研究对于儿童的使用情况进行临床试验,初步肯定了持续葡萄糖监测在糖尿病患儿中的使用,但部分研究对于儿童的应用仍存在争议。该文就近几年在儿童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并进一步了解持续葡萄糖监测以及其联合胰岛素泵在儿科中的应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化学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的科学、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治愈水平、确保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目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不断增加和多种治疗方案的逐步优化,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案也有必要依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时更新。基于此,中国防痨协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防痨协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分会共同组织我国儿童结核病、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结核病防治领域、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本专家共识。目标是通过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来源的指南或标准进行整合,选择适用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药物类型、适宜剂量和治疗方案,以期为儿科医师更加科学、规范地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研究者发起的儿科临床研究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研究者发起的儿科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IIT)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欧美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模式、职能范围、人才培训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凝练国内儿科IIT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决策建议。结果:欧美国家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除了支持IIT,还包含了一部分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在研究咨询、伦理评审、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患者教育、风险控制以及研究者培训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其管理架构和组织形式相对成熟。我国儿科医院临床研究以临床试验居多,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问题体现在儿科伦理审核、儿科临床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儿科研究多中心协作模式、考核机制及多元激励模式建设等方面。结论:结合国内外儿科临床试验研究项目管理体系及我国儿科IIT研究现状,建议加速培养儿科临床研究专业人才,成立统一标准的IIT项目专业管理团队,搭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同时促进成果转化,从而为儿科IIT项目提供"全流程链条式"的指导和监管,进而助力儿科医学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肺栓塞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儿童肺栓塞的发生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和感染患儿。儿童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呼吸道感染症状难以区分,且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需要更多检查协助诊断。近年来,CT肺血管造影已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目前儿童肺栓塞的治疗建议主要来自成人临床试验和一些小样本儿科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抗凝、溶栓、血栓切除等。该文对儿童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于儿科临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及时对患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美PICU感染死亡儿童的特征和病死时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