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助产士是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关键角色,也是保证优生优育、落实生育政策的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助产专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现阶段助产领域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为我国助产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划,期望对助产专业的内涵式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31个省级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与策略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展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同时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及策略的具体内容与异同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有儿童发展纲要中符合定义的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和策略文本进行提取、编码和分类,同时结合伤害“5E”策略框架对策略文本分类进行主题构建。以国家级儿童发展纲要作为基准,对同时期31个省级儿童发展纲要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儿童发展纲要均将儿童伤害防控作为主要目标,涉及健康、环境和安全领域。国家级与大部分省级儿童发展纲要将该目标设置在健康领域,少部分省份则设置在环境或安全领域。减少或控制伤害致死、致残和发生是儿童伤害防控目标的主要内容,但所有省份对于伤害发生和致残均没有明确量化要求。所有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主题可分为机制、执法、教育、环境、工程、急救、评估和经济8类,其中主要以机制策略为主,执法、教育、环境和工程策略次之,急救、评估和经济策略较为薄弱。省级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以国家级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为蓝本,但在具体内容上也有所侧重和细化。结论:儿童发展纲要是儿童伤害防控工作落实的重要政策保障。建立良好的基础数据,探索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机制策略,针对更多常见伤害类型制定和实施执法、环境和工程策略,积极开展评估,鼓励采用更多的经济策略可以进一步完善后续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领域,并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脑发育及白质损伤MRI评估新技术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专家引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将“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列为儿童与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在神经系统中,新生儿脑白质损伤最为常见(发生率20%~50%),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早产儿位居全球第二,并呈上升趋势,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而常引发脑白质损伤。其中,轻度脑白质损伤发生率高、易漏诊,可导致认知、运动异常等不良预后;而重度脑白质损伤极易发展为脑瘫,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害。目前,MRI以无创、无辐射等优点已成为新生儿脑部影像检查的首选精准方法。然而,如何利用MRI揭示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修复和演变,如何利用MRI精准解析发育过程中脑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复杂变化,如何利用MRI对新生儿脑白质损伤开展量化精确分析与预后评估,如何更加安全、规范、高质量地实现高危儿(尤其是极早产儿)的脑MRI数据采集,仍是一系列影像临床应用中具有挑战性的重大技术问题。杨健教授团队成果被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Richard Salvi教授在Radiology作长文评述,并建议美国安全管理协会选入相关行业指南制定 [12]。2021年,在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推荐过程中,杨健教授团队成果被我国儿科领域专家高度评价。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创始人、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教授评价道:“该团队揭示的新生儿脑发育评估时间窗、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脑铁发育规律,对推动临床实践、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组长、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欣教授评价道:“该团队针对有效区分正常与异常脑白质发育状态的技术难点,构建了临床实用的脑发育评估方法;基于大数据揭示了临床常见的新生儿脑白质损伤的变化特点及转归规律,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年版《中国药典》儿童禁忌相关药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化学药品中儿童禁忌相关品种,为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年至2030年)要求制定儿童禁用药品目录提供技术基础.方法 通过"药智网"等网站收集药品说明书,从中提取儿童禁用相关信息,对不同生产企业说明书标注儿童禁用相关信息一致的药品进行分析.结果 1 741种化学药品中不同生产企业说明书标注儿童禁用相关信息一致的药品共计240种,其中标注"禁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113种,"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53种,"不推荐"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38种,标注其他儿童禁用相关信息的36种.依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年版)分类,涉及21个药物类别,包含抗感染药物(77个),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药以及抗痛风药(28个),神经系统用药(20个),精神药物(16个),消化系统用药(16个),内分泌系统用药(16个)等.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处在特殊阶段,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药理毒理特征与成人存在差异,药品用于儿童的风险获益比需要不断研究以提供更详实的用药依据,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超声导波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受年龄、工作环境、病变及药物等影响,骨细胞代谢、骨质吸收和形成发生变化,导致骨质疏松症、骨延迟愈合等,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空间站航天员等人群的生活和生产[1-2].骨骼健康问题是中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医学问题,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骨骼"纳入专项行动.鉴于组织物理性质与骨生理和病理的紧密关系,发展骨组织物理性质高效检测技术,对骨病的精准检测、骨骼健康管理、骨病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中国"十四五"规划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医疗技术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儿童听力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3/3
听力损失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认知发育及学习交流,2021年新生儿中的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2%,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因此,做好新生儿及儿童听力保健工作,实现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一203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一2025年)》要求,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成立专家组,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持续提升儿童耳和听力保健方面的服务能力,为儿童听力保健专科的建设提供依据,为群体儿童听力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现状与产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现状与产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于三二○一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27例,调查产妇母乳喂养率,对比不同喂养状况产妇一般资料、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情况,分析母乳喂养状况影响因素及纯母乳喂养产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SAS、SDS评分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积极性的相关性.结果 227例剖宫产产妇中,纯母乳喂养102例(44.93%),混合喂养80例(35.24%),人工喂养45例(19.82%),母乳喂养率为80.1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产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SAS、SDS评分均为母乳喂养状况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SAS、SDS评分预测母乳喂养时,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3,预测纯母乳喂养时SAS、SDS评分AUC相对较大,分别为0.797、0.757(P<0.05);纯母乳喂养产妇自我效能及积极性与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r=0.613、0.625,均P<0.05),与SAS、SDS评分呈负相关(r=-0.514、-0.527、-0.562、-0.518,均P<0.05).结论 目前,该院剖宫产术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44.93%,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所要求的目标;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产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SAS、SDS评分是母乳喂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SAS、SDS评分对母乳喂养及纯母乳喂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纯母乳喂养产妇母乳喂养信息接受程度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积极性呈正相关,而产妇情绪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积极性呈负相关,临床需做好准妈妈产后保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保持其心情愉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儿童听力保健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2/3
儿童听力损失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听力损失不仅影响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还会对儿童的认知、学习和交流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做好新生儿及儿童听力保健工作,实现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最大限度发挥其听觉言语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要求,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成立专家组,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持续提升儿童耳和听力保健方面的服务能力,为儿童听力保健专科的建设提供依据,为群体儿童听力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第五届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与体质健康学术会议在郑州顺利召开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促进民族地区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由《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与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与体质健康学术会议",于2023年9月16-17日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召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时期是生命周期中关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目前及成年后的健康状况,而且从整体的角度还关系到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近年来,随着膳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我国儿童肥胖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控儿童肥胖势在必行.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相继发布,并都提出了改善儿童健康的策略和措施.为了遏制我国儿童肥胖快速增长的趋势,防止将来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快速增长,为儿童肥胖防控工作提出建议,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和中国营养学会等多个单位的专家于 2015 年 5 月启动了《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编写工作.经过严谨的询证研究、反复的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于 2017 年 5 月 11 日正式发布[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