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2006-2021年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非自杀性自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无自杀意图而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组织且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儿童逐渐成为NSSI行为的高危人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现对儿童NSSI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行为特征、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早期发现儿童NSSI行为,做到早识别、早治疗,预防反复NSS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城区0~6岁儿童家庭内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量表编制及考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制中国城区0~6岁儿童家庭内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考评。方法:全面检索文献后形成条目池,经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后形成初量表,预调查后确定终量表各维度及条目,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长沙市城区抽取1 104名0~6岁儿童,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估量表信度,采用 t检验评估量表在不同儿童中的区分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 结果:儿童危险行为量表共10个维度54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分半信度为0.87;各维度和总量表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0.84,均 P<0.001。总量表共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52%,54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30。量表的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比较拟合指数、拟合优度指数、调整后适配度指数分别为0.06、0.78、0.79、0.77;伤害组与非伤害组的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所研制的量表对中国城区儿童非故意伤害的行为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19年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的头部外伤病例数据,分析头部外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伤害事件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2016—2019年,NISS急诊或门诊首诊病例中,27.14%(1 503 196/5 537 821)为头部外伤病例;<1岁的患儿中,头部外伤者占该年龄段伤害病例的53.93%(9 668/17 927)。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病例中的90.42%(1 359 210/1 503 196)因非故意伤害导致,主要致伤原因为跌倒或坠落(589 830例,39.24%)、钝器伤(320 483例,21.32%)和道路交通伤(273 349例,18.18%)。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中,10.67%(160 436/1 503 196)的患者表现为脑震荡或脑挫裂伤。2016—2019年期间,NISS每年急诊或门诊伤害病例中,头部外伤病例的占比自27.81%(349 978/1 258 658)降至25.92%(414 262/1 598 413);所有头部外伤病例中,1~17岁[由24.88%(87 065/349 978)升至28.90%(119 707/414 262)]和60岁及以上病例[由11.84%(41 437/349 978)升至13.26%(54 947/414 262)]占比有所升高。结论:儿童和老年人是目前我国头部外伤病例中的重点人群,跌倒、坠落和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人群头部外伤的主要致伤原因,儿童坠落、老年人跌倒和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应成为头部外伤防控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31个省级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与策略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展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同时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及策略的具体内容与异同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有儿童发展纲要中符合定义的非故意伤害防控目标和策略文本进行提取、编码和分类,同时结合伤害“5E”策略框架对策略文本分类进行主题构建。以国家级儿童发展纲要作为基准,对同时期31个省级儿童发展纲要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儿童发展纲要均将儿童伤害防控作为主要目标,涉及健康、环境和安全领域。国家级与大部分省级儿童发展纲要将该目标设置在健康领域,少部分省份则设置在环境或安全领域。减少或控制伤害致死、致残和发生是儿童伤害防控目标的主要内容,但所有省份对于伤害发生和致残均没有明确量化要求。所有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主题可分为机制、执法、教育、环境、工程、急救、评估和经济8类,其中主要以机制策略为主,执法、教育、环境和工程策略次之,急救、评估和经济策略较为薄弱。省级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以国家级非故意伤害防控策略为蓝本,但在具体内容上也有所侧重和细化。结论:儿童发展纲要是儿童伤害防控工作落实的重要政策保障。建立良好的基础数据,探索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机制策略,针对更多常见伤害类型制定和实施执法、环境和工程策略,积极开展评估,鼓励采用更多的经济策略可以进一步完善后续儿童发展纲要中非故意伤害防控领域,并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2006-2022年老年人伤害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06-2022年江苏省老年人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江苏省12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收集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信息。对全人群伤害病例老年人构成比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同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判断各组的差异。结果: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共218 426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3.17%, P<0.001)。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42.06%)、道路交通伤害(20.20%)、动物伤(11.45%)、刀/锐器伤(9.43%)、钝器伤(8.13%)。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发生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呈下降趋势(均 P<0.001)。老年人伤害发生在10月最多,高峰时间段是08:00~10:0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休闲活动(40.34%)。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53.74%),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7.41%),呈上升趋势( P<0.001)。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6.00%)为主,伤害部位较多发生在下肢(27.55%),呈下降趋势( P<0.001)。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9.80%),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79.38%)为主,呈上升趋势( P<0.001)。 结论: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的伤害监测数据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老年人伤害病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伤害发生原因中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均呈上升趋势,应根据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积极制定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儿童溺水死亡调查表》,通过病史/死亡调查记录查询、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2022年浙江省因溺水死亡的0~17岁儿童个案信息。结果:2022年浙江省共发生儿童致死性溺水341名,完成调查330名,完成率为96.77%,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以15~17岁和0~4岁为主,外省户籍儿童占54.24%。83.33%儿童致死性溺水为非故意溺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故意溺水死亡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溺水死亡主要发生在公共蓄水设施,高年龄组儿童主要发生在开放自然水域。275名儿童非故意致死性溺水中,73.09%不会游泳;现场有成年人看护且看护距离在一臂之内、看护时不间断且未做其他事情的比例仅为1.09%。溺水现场明确有第一急救人员在场者占47.63%,以医务人员、成年看护人和路人为主,第一时间获得急救措施为心肺复苏且发生溺水到获得心肺复苏间隔时间≤5 min者占2.18%。结论:浙江省2022年不同年龄组溺水死亡儿童的溺水意图、溺水发生场所等存在差异。应将提高儿童游泳技能、重视成年人有效看护、提高现场急救技术普及率等作为干预重点,不断降低儿童溺水的发生及所致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际比较视域下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版(GBD 2019)数据,选取1990—2019年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标化死亡率与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中国和国外5岁以下儿童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差异,并对中国不同性别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行分析。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全因标化死亡率由1 153.81/10万降至160.39/10万,全因标化DALYs率由104 426.40/10万降至16 479.01/10万。2019年新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异常、下呼吸道感染位列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前3位,除新生儿早产疾病负担低于北美外,均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同期水平。肺部吸入物和气道异物、溺水在内的非故意伤害类疾病负担均高于西欧和北美。中国5岁以下男童和女童前10位疾病和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5),其中多数标化率男童高于女童( P<0.05)。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相较于国外仍要加强新生儿早产、出生缺陷、非故意伤害类疾病的防控,针对性别差异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改善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成像在青少年抑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青少年抑郁症主要是由于社会、遗传等因素所致,表现为青少年自我否定、痛苦等负面情绪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而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则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伴随症状.NSSI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反复地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类行为.这种自伤行为并非出于自杀意图,而是一种应对内心痛苦和负面情绪的方式.NSSI行为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出现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神经系统影像学差异,其发生可能与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将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NSSI行为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NSSI行为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0-2022年宝鸡市0~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宝鸡市0~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特征,为减少医院及所在地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2020-2022年宝鸡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基础信息,分析不同年份、性别、年龄组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原因、地点和特点等情况,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25.0软件进行伤害监测数据整理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2022年宝鸡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收集0~18岁儿童青少年门/急诊伤害病例3 189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3.00%,男性2 004例(62.84%),女性1 185例(37.16%),男女性别比为1.69∶1.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时间以夏季居多,动物伤为主;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分别是动物伤(43.43%)、跌倒伤(25.90%)和机动车伤(8.5%);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是家中(49.33%)、学校与公共场所(24.11%)和公路/街道(22.58%);伤害部位前3位分别是四肢(61.68%)、头颈部(27.38%)和躯干(6.37%);伤害严重程度分别为轻度(85.79%)、中度(12.98%)和重度(1.22%).随着儿童青少年年龄的增加,轻度伤害逐渐降低,而中重度伤害逐渐增加.儿童青少年伤害病例中非故意伤害(意外事故)占96.05%,故意伤害(暴力、攻击、自残/自杀)占3.95%,且故意伤害(暴力、攻击、自残/自杀)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长,到青春期已达11.90%.结论 宝鸡市儿童青少年伤害威胁日趋严重,预防儿童青少年伤害应以男性、动物伤为主.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宝鸡市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伤害发生特点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