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糖原累积症Ⅰa型合并泌尿系结石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糖原代谢异常相关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3例糖原累积症Ⅰα型合并泌尿系结石患儿为研究对象,对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1羟化酶缺陷导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实验室诊断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1羟化酶缺陷(21-OHD)是由于编码参与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P450C21)的 CYP21A2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最常见的类型,其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的结果综合判断。由于 CYP21A2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基因诊断需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以排除假基因的干扰。近年来,21-OHD的类固醇激素谱生化检测技术和三代测序分子诊断技术逐渐得到推广。为进一步规范21-OHD的实验室诊断,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分子遗传专委会及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就21-OHD的实验室诊断规范制定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全生命周期临床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中的酶先天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继发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代偿性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和性腺发育异常的一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AH临床表现取决于酶的阻断部位及酶活性缺失程度;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性腺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水盐代谢紊乱与高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缺乏症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X连锁凋亡抑制因子(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缺乏症是一种先天免疫缺陷病,常合并HLH,对EB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多在儿童期发病。目前认为发生HLH的机制是XIAP缺乏导致了固有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凋亡增加以及NLRP3炎症小体过度激活,共同导致了病原体的清除障碍及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XIAP缺乏症患者中HLH的病程一般较轻,病死率较低,但经常复发。除HLH外,该病还可同时合并一些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表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效果较好。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如IFN-γ单克隆抗体、IL-18及IL-6等拮抗剂也许有效,但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LG13基因变异相关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Ⅰ型4例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 ALG13基因变异相关的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Ⅰ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4例 ALG13基因变异癫痫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和基因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3例错义变异(p.N107S),1例无义变异(p.W112X);2例为新发变异,2例为遗传性变异。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3个月~2岁,局灶性发作1例,痉挛发作2例;1例兼有痉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和强直发作;其中3例为婴儿痉挛症。4例均有发育迟缓,其中孤独症样表现3例,肌张力低下2例,视觉损害1例。脑电图示高峰失律3例,前头部棘波1例,痉挛发作2例。3例头颅磁共振成像正常,1例脑萎缩。末次随访年龄为2岁2个月~4岁4个月,经抗癫痫药物治疗4例仍有发作。结论:ALG13基因以新生变异为主,热点变异为p.N107S;该基因变异多在婴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以婴儿痉挛症表型最常见,部分可出现孤独症样表现、肌张力低下和视觉损害,部分患儿有脑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 %,而对照组中仅占6.01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 OR=3.32,95 %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 OR=2.75,95 %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 OR=3.62,95 %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 结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1-羟化酶缺陷症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中特定酶缺乏,引起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羟化酶缺陷(21-hydroxylase deficiency, 21-OHD)是CAH最常见的类型,该疾病可导致患者的生育力受损。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女性CAH患者的生育力问题,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受损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睾丸肾上腺残余瘤(testicular adrenal rest tumor, TART)、低促性腺激素分泌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当等。本文对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受损的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改善男性21-OHD患者生育力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先天性免疫异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先天性免疫异常(inborn error of immunity,IEI)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21例IEI新生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测特点、基因学诊断、原发病预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IEI患儿最终通过全外显子测序诊断,其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例(包括慢性肉芽肿6例、DiGeogre综合征3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2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2例、选择性IgA缺乏症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伴免疫缺陷1例)、原发性免疫调节紊乱6例(包括新生儿期起病的炎性肠病5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临床表现中败血症、结肠炎最常见,各12例,16例患儿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0.5×10 9/L)。7例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移植中位时间为生后11月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发病缓解5例,其中2例慢性肉芽肿患儿移植前合并诊断炎性肠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发病好转,接受移植的患儿中有1例死亡。14例未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中10例死亡。11例死亡病例中,5例确诊前全身使用激素抗炎治疗。 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IEI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结肠炎是最常见表现,大部分病例外周血常规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激素治疗需谨慎,及时评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缓解原发病症状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出生缺陷胎儿产前诊断与分级咨询后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心脏出生缺陷(CBD)胎儿进行准确产前诊断、分级咨询后,结合胎儿CBD分级对其临床随访结果进行研究,为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结果为CBD的胎儿1 97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出生后可能的手术时机将胎儿CBD分成Ⅰ~Ⅵ级,并提出分级标准及包含的常见疾病种类。随访孕妇经产前分级咨询后胎儿的结局,计算引产率、活产率、产前产后超声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统计各级的疾病种类构成比、不同分级胎儿的预后及一体化治疗的结局。结果:本院产前诊断为CBD的胎儿1 971例,占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总人数的16.2%(1 971/12 188),排除因其他原因引产者30例,最终纳入本研究1 941例,其中Ⅰ级196例(10.1%)、Ⅱ级433例(22.3%)、Ⅲ级615例(31.7%)、Ⅳ级261例(13.4%)、Ⅴ级388例(20.0%)、Ⅵ级48例(2.5%),Ⅱ级和Ⅲ级(手术时间为出生后1年内)共占54.0%(1 048/1 941)。部分病种的分布在不同分级中具有明显的占比优势,具有代表性。1 747例成功随访的孕妇中因胎儿CBD终止妊娠者736例,引产率为42.1%(736/1 747);死胎1例;活产1 010例,活产率为57.8%(1 010/1 747),无死产。活产儿中975例(96.5%,975/1 010)产前与产后诊断一致,漏诊3例,误诊32例;Ⅰ~Ⅲ级(主要为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活产儿产前与产后诊断符合率为98.5%(383/389)。258例胎儿已在出生后进行手术治疗,Ⅱ级和Ⅲ级的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7.3, P<0.001)。随着分级水平的升高,Ⅰ~Ⅴ级(除Ⅵ级外)的活产率逐渐上升,引产率逐渐下降。经比较,Ⅰ~Ⅴ级之间引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623.6, P<0.001)。 结论:产前诊断和产前分级咨询是CBD胎儿产前-产后一体化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根据胎儿CBD分级可以细化胎儿出生后的治疗策略,指导分娩决策,并可作为产前诊断及产前咨询开展是否规范合理的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