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2例,男42例,女140例;年龄(68.1±7.1)岁(范围60~7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氨甲环酸1组45例、氨甲环酸2组46例、氨甲环酸3组46例和非氨甲环酸组45例,分别于术后12 h、18 h、24 h、24 h拔除引流管。氨甲环酸1~3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非氨甲环酸组术后仅以100 ml生理盐水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比较四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关节肿胀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差异。结果:氨甲环酸1~3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5.5±34.3) ml、(189.4±72.3) ml、(215.3±93.4) ml,少于非氨甲环酸组的(351.3±113.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5, P=0.005),其中氨甲环酸1组术后引流量少于氨甲环酸2组和氨甲环酸3组;氨甲环酸1~3组术后总失血量分别为(699.0±255.7) ml、(710.4±296.1) ml、(715.8±248.2) ml,少于非氨甲环酸组的(1 130.5±35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1, P=0.001)。氨甲环酸1~3组术后第4天膝关节肿胀度分别为1.25±0.07、1.13±0.12、1.12±0.13,小于非氨甲环酸组的1.4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3, P=0.015),其中氨甲环酸1组大于氨甲环酸2组和氨甲环酸3组。非氨甲环酸组和氨甲环酸3组分别出现细菌培养阳性2例;非氨甲环酸组出现血肿3例,其中伤口延迟愈合1例。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氨甲环酸的应用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术后18 h拔除引流管既能充分引流、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又能有效降低引流管导致的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舒尼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用致吉兰-巴雷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56岁男性患者肾癌复发并脾脏转移,口服舒尼替尼(50 mg/d,用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减量至25 mg/d),因病情需要,加用帕博利珠单抗(1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应用舒尼替尼3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5个周期后,患者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肢端感觉异常,并陆续出现排便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考虑可能与联合应用舒尼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3 d后患者可自行翻身;5 d后吞咽、呼吸困难和肌肉、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0 d后可在床旁站立;1个半月后可以独立行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效能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襄阳市中医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应对方式〔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加( P<0.05),其中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 P<0.05),双手平均握力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P<0.05),其中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双手平均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对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回避和屈服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 P<0.05),其中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自我效能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缓解患者症状,增加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芍总苷与抗风湿药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与抗风湿药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应用白芍总苷加抗风湿药(DMARD 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未加白芍总苷,单服抗风湿药(DMARD 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定期复诊,随访1年,并按统一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每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 0.05)。治疗后A、B、C、D、E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 0.05)。A、B、C、D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E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18.96±11.29)min]、关节肿胀指数(1.26±7.73)、关节压痛指数(1.93±3.76)、红细胞沉降率[(19.43±7.84)mm/h]、C反应蛋白[(2.13±3.92)mg/L]与A组[(29.31±42.36)min、(2.31±3.61)、(3.16±2.17)、(29.63±17.36)mm/h、(4.35±2.17)mg/L]、B组[(28.37±41.45)min、(2.37±4.2)、(3.69±3.24)、(27.49±18.45)mm/h、(4.28±1.63)mg/L]、C组[(29.69±41.63)min、(2.68±3.75)、(2.96±3.68)、(27.65±19.31)mm/h、(3.96±7.69)mg/L]、D组[(27.64±19.23)min、(2.19±4.95)、(2.81±4.15)、(26.54±65.32)mm/h、(3.19±6.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4.37、4.24、3.95、3.87;4.48、4.22、3.73、3.92;4.39、4.01、3.85、3.24;4.52、4.15、3.79、3.89;5.28、4.23、3.83、3.63,均 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0%(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0, P < 0.001)。 结论:白芍总苷联合DMARD S口服,尤其是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叶酸+柳氮璜吡啶组,治疗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用药最佳选择,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友病B合并凝血因子FⅨ抑制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2月8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以及血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测序结果进行诊断。患儿接受泼尼松(15 mg/d)联合环孢素(50 mg/次×2次/d),以及泼尼松(15 mg/d)联合雷帕霉素(1.5 mg/d)方案治疗。并且根据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疗效。随访截至2019年9月30日。回顾性分析本例患儿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经过及疗效。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儿为男性,8岁。因"反复出现关节疼痛、肿胀7年"于2018年2月8日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2010年5月,患儿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予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重组人FⅨ治疗。2012年3、4月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分别为3.2、6.2 BU/mL。自2014年6月起,患儿关节频繁出血,疼痛程度显著加重。②患儿入院后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65.4 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4 s,凝血酶时间(TT)为16.6 s,纤维蛋白原(FIB)为3.48 g/L,FⅨ∶C为0.5%,FⅧ∶C为20%。APTT纠正试验结果显示,立即及2 h后APTT分别为152.7与129.6 s。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狼疮抗凝物检查结果呈阴性。FⅨ抑制物滴度>10 BU/mL。F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Ⅸ基因2号外显子c.7993C>T(p.Arg29X)杂合突变。③该患儿被诊断为重型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选择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对本例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儿未获得改善。随后治疗方案改为泼尼松联合雷帕霉素。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下降幅度不明显,但是患儿出血频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9个月后,复查患儿FⅨ抑制物滴度降至初诊时的50%,患儿未再发生出血症状。患儿疗效达部分缓解(PR)。截至随访结束,患儿未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及学习。结论:重症血友病B患儿若多次输注FⅨ后出血频率增加,对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需警惕FⅨ抑制物产生可能,应及时测定FⅨ抑制物滴度。血友病B合并FⅨ抑制物少见,疗效差且易出现不良反应,正确诊断与适当治疗对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内注射雷公藤甲素纳米材料治疗抗原诱导的兔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雷公藤甲素纳米材料(TPNA)对抗原诱导的兔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法分配为4组,建立抗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后,TPNA组、雷公藤甲素组(TP组)和倍他米松组(BS组)分别于超声引导下向关节腔内注射TPNA、单纯TP、倍他米松,每组7只;对照组(6只)仅穿刺但不注射任何药物。观察关节肿胀度,滑膜炎及骨破坏等病理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①末次免疫1周后即治疗前TPNA组、TP组、BS组和对照组兔膝关节直径大小分别为(2.02±0.08)cm,(2.08±0.06)cm,(2.10±0.06)cm和(2.18±0.07)cm,在给药1周后上述各组膝关节直径分别为(1.85±0.06)cm、(1.89±0.07)cm、(1.93±0.08)cm和(2.15±0.08)cm,各个给药组关节肿胀均见明显改善。随着治疗的进行,TP组、TPNA组和BS组兔膝关节直径逐渐减小( F=58.83, P<0.01; F=53.78, P<0.01; F=68.24, P<0.01),而且TP组、TPNA组和BS组兔膝关节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 P<0.01; F=71.94, P<0.01; F=140.79, P<0.01)。② TP组滑膜炎病理评分较对照组低( Z=-2.082, P<0.05),以轻度滑膜炎为主,而TPNA组和BS组滑膜病理评分比TP组低( Z=-2.082, P<0.05; Z=-2.687, P<0.05),大多无滑膜炎表现,BS组与TP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00, P>0.05)。③ TPNA组、TP组以及BS组骨质破坏的病理评分均比对照组减轻( Z=-2.505, P<0.05; Z=-2.216, P<0.05; Z=-2.505, P<0.05),TPNA组、TP组以及B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88, P>0.05)。 结论:关节腔内注射TPNA可以缓解关节肿胀,减轻滑膜炎,延缓骨破坏的形成。其效果与糖皮质激素相当,好于单纯TP。关节腔内注射TPNA有望成为治疗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8年1—12月梧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开展护理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膝关节肿胀度与术前术后Harris评分系统(HSS)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2.58±20.65)、(8.40±2.32)d,短于对照组的(108.56±25.38)、(15.86±2.8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30、12.309, 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6周的膝关节肿胀度分别为(1.42±0.58)、(0.52±0.25)cm,小于对照组的(1.86±0.62)、(0.78±0.34)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10、3.697, P<0.05)。2组术前Harries评分系统(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6周,观察组的HSS评分分别为(62.36±6.85)、(70.32±5.69)分,高于对照组的(58.42±6.02)、(63.45±6.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92、4.864, P<0.05);2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83.33%(3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56, P<0.05)。 结论:对于SchatzkerI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可快速缓解其肢体肿胀,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使其早日康复,提升其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肿活络散熏蒸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消肿活络散熏蒸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消肿活络散进行踝部熏蒸,比较两组干预14 d后关节肿胀、疼痛评分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踝关节活动度以及Kofoed踝关节评分状况。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患者踝部肿胀、踝部疼痛、皮下瘀斑、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患者屈、伸、旋前、旋后、负重翻动等踝关节活动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联合实施消肿活络散熏蒸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减轻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加速功能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把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短期正念行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锻炼知识知晓率、功能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关节疼痛率、关节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症状、心理状况、环境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躯体感觉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短期正念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THA患者锻炼依从率,避免关节术后僵硬化,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前后HSS评分、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恢复时间及状况和满意度开展调查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HSS各项评分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呈现显著好转趋势。护理后实验组肌肉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屈曲畸形评分、稳定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恢复到45°时间、3 d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护理措施,术后疗效更加优异,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