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大典册及现代文献产后缺乳中医食疗方调护规律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今文献中产后缺乳食疗方的常用食物及中医食疗干预产后缺乳的调治规律,为产后缺乳的食疗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查阅古代文献《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医方剂大辞典》,现代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收集调治产后缺乳的食疗方,并提取其方名、组成等信息,采用Excel 2019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18.0分析食物配伍关联规则,采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1首食疗方,含119味食物,其中以猪蹄、粳米、酒酿的使用频次较高。食物的性以平、温为主;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肝、肾为主。在支持度≥2.0%、置信度≥60.0%的条件下,核心食物组合为19个,食物间关联规则为8条。基于聚类运算分析,得到核心食物组合4类。结论:中医食疗调治产后缺乳时,讲究以补气养血为主,补气为先,注重调护产妇脾胃,强调甘缓平补、固本培元之法。遵循补益肝肾、健脾利水、滋阴养血、清热化痰等治法,虚当补之,盛当疏之的治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活血利水方药理论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津血同源,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液;血液运行失常,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疾病发生.活血利水法,基于"血水同治"思想,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利水渗湿,相辅相成,广泛用于"水肿""虚劳""胸痹""癥瘕"等中医范畴的病证.通过结合"血水相关"理论溯源及活血利水法临床应用,阐述津血失常所致疾病的病机与活血利水方药效用;总结了经典活血利水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并通过活血利水与养血、益气、温阳、养阴等功效拓展结合,从活血化瘀利水、养血活血利水、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养阴活血利水 5 个方面探讨了经典名方多方合用的临床研究,以此来验证活血利水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并为开发活血利水新方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1 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 篇文献,涉及102 个证型,得到682 首处方,298 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 530 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 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 4首新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中有关云雾移睛的病名症状记载,搜集整理中医古籍中有关治疗云雾移睛的方剂,将方剂相关信息录入Excel软件,利用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SPSS 25.0软件对16部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方剂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高频药物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方剂68首,涉及153味中药,累计频次为709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共计27味.(2)性味归经:四气总频次153次,寒性及温性药物用药频次最高(皆为37次,24.18%);药味总频次247次,甘味药物用药频次最高(70次,28.34%);药物归经总频次374次,归肝经的药物用药频次最高(78次,20.86%).(3)高频药物分析: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菊花(24次,3.39%)、防风(20次,2.82%)、羌活(19次,2.68%)、车前子(17次,2.40%)、茯苓(17次,2.40%).(4)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排名前5位的强关联对药为茯苓-泽泻、肉苁蓉-菟丝子、茯苓-山药、蒺藜-木贼、菊花-木贼;置信度排名前5位的强关联角药分别为防风-细辛-决明子、防风-车前子-决明子、细辛-玄参-决明子、玄参-细辛-决明子.(5)聚类分析:共得到7组核心药物,分别为补肝肾药、补气血药、引经-平肝熄风药、引经-清热药、引经-利水渗湿药、清热-平肝熄风-补气药、清热药.(6)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的药物为防风、菊花、茯苓、甘草、川芎、蒺藜,其使用频率高且与其他药物关联性强.结论 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核心药物以肉苁蓉、菟丝子等补益药为主,以肝肾亏损为主要病机,治法以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兼辛散引经为主,同时结合辨证论治,辅以清热和利水渗湿之法,用药灵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中药专利复方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93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干预青光眼的中药专利,将专利号、中药组方录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128项中药专利,涉及中药459味,累计使用频次1,736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共17味.(2)中药属性:四气以寒性最多,共175味(38.13%),五味以甘味最多,共183味(39.8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173味(37.69%).(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排在前 5 位的依次为枸杞子 38 次(2.19%)、石决明 38 次(2.19%)、菊花35次(2.02%)、甘草33次(1.90%)、决明子31次(1.79%).(4)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最多,各4味(23.53%),其次为解表药和利水渗湿药各3味(17.65%)、平肝熄风药2味(11.76%)、活血化瘀药1味(5.88%).(5)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2类组合,功效分别是疏肝养血和清热燥湿.(6)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性排在前5位的药对依次为防风-柴胡、当归-甘草、知母-石决明、黄芩-甘草、生地黄-石决明.结论 国家中药专利干预青光眼所用中药药性多为寒性,药味多甘,多入肝经,治疗以补益肝肾、清热泻火、疏肝解郁为主,体现了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中医"通法"治疗双心疾病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双心疾病是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认识到"滞"是双心疾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即郁瘀痰饮虚五端,虚实夹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以"通"为安,失"通"则病,故治疗立足于"通法"灵活遣方用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通其实滞;以滋阴养血、培元益气补虚通滞,调畅情志法贯穿始终,使气血得通,实邪得去,虚正得补,阴阳和合,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严世芸"以通为要"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和药对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根据心力衰竭复杂的病机和发病特点,结合"心主血脉"理论,总结出"心主血脉,其要在通,以通为用"的创新观点.在此理论观点的指导下,本文分别从"大补心气,固肾之本""温通心脉,养血活血""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镇安神,交通心肾"四个治法角度对严世芸治疗心衰的思路和药对进行总结,并例举了"人参,黄芪""淫羊藿,鹿角,补骨脂""熟地黄,山茱萸""桂枝,附子""桃仁,酸枣仁,川芎""地龙,水蛭""葶苈子,大枣""车前子,泽泻""龙骨,牡蛎""菖蒲,郁金,天竺黄""夜交藤,远志,琥珀粉"等11 组药物组合,对于临床辨治心衰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便于掌握,并结合临床医案,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由"大气一转"思悟《金匮要略》杂病治疗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2/3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临证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总结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证运用经验.[方法]分析ILD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用药的特点以及合用经方治疗ILD的特色,从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思路及经验,并附医案加以验证.[结果]ILD患者肾虚在前,肺痹于后,脾胃受损,体内水饮不化,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淤积,加之常用激素治疗,阳亢阴伤,有酿为坏病之嫌.肝肺气机失和、肺肾摄纳失常、肝脾升降不利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津血亏虚者又最易出现内里虚热之象,上热下寒常见,形成一派寒热错杂、血虚水盛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调整寒热,当归芍药散可健脾养血利水,二方合用,有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之效.所举ILD医案二则,患者虽病程、症状不同,但均有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之象,以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结论]合用经方治疗以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为特点的ILD,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也强调了灵活运用经方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经方中大枣配伍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总结和明确经方中大枣的功用、主治证候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及配伍应用等方面,查证《伤寒杂病论》原文中配伍应用大枣的72首经方及相关条文,总结其规律.结果:大枣基本以"枚"作单位,以12枚为常用药量,含大枣经方多为汤剂,多直接掰开去核入剂,也有以枣肉入膏和丸的形式.含大枣经方主治证候,病位涉及头面、胸中、胃肠、四肢、营血等身体各部分,病性涉及寒热、疼痛、呕呃下利等;大枣与生姜配伍,有调营卫、和枢机之功;与人参、甘草配伍具有补中养营之效;与当归配伍还有养血通脉安神的作用;还能益土制水、缓和药性,与甘遂、芫花、葶苈等逐水药物合用,在逐水利水的同时还能减毒、缓和药性.对于"咳""胸腹满""痰涎阻滞"等情况应慎用大枣.结论:大枣的功效因配伍和用量不同而异,临床需要谨慎辨证,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