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柰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内SD大鼠心肌I/R模型和体外H9c2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给予山柰酚干预.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以评估心脏损伤程度,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估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和基因变化.结果:体外实验证明山柰酚改善H/R诱导的细胞损伤,部分逆转了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L8(RPL8)、铁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和三磷酸腺苷合酶F0复合亚基C3(ATP5G3)的变化.体内实验表明山柰酚减轻I/R诱导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血清中cTnⅠ、CK和LDH水平,抑制铁死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变化.结论:山柰酚可能通过抑制心肌I/R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死亡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进一步明确冠心病抗炎治疗的理想靶点.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涉及65 89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炎治疗的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较低[RR=0.87,95%Cl(0.79,0.96),尸=0.005],亚组分析提示,白细胞介素(IL)-1拮抗剂[RR=0.87,95%Cl(0.79,0.95),P=0.002]及秋水仙碱[RR=0.61,95%CI(0.48,0.79),P=0.000 1]降低 了病人 MACE 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炎药物对病人全因死亡率没有影响.两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l(0.83,1.10),P>0.05],亚组分析提示,IL-1拮抗剂降低了冠心病病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RR=0.12,95%Cl(0.02,0.94),P=0.04].不良反应方面,甲氨蝶呤增加了病人感染的风险[RR=1.13,95%Cl(1.03,1.24),P=0.01]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R=1.23,95%Cl(1.07,1.43),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抗炎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病人MACE的发生,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IL-1/IL-6炎症通路可作为理想的治疗靶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脱轨型Hill-Sachs损伤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Hill-Sachs损伤(HSL)是肩关节前脱位时造成的肱骨头后上方压缩性骨折,根据关节盂轨迹理论将其分为在轨型HSL和脱轨型HSL.脱轨型HSL保守治疗效果差,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易造成肩关节再次脱位.针对肱骨头或关节盂进行手术将脱轨型HSL转化为在轨型HSL是治疗目的,目前主流治疗方法包括Remplissage术、肱骨头骨移植术、Latarjet术及Eden-Hybinette术等,不同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关节孟与肱骨头的骨缺损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Gal-3、NGAL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D治疗的老年CHF病人286例为CHF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172例,Ⅳ级114例,根据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34例)和死亡组(52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90名.检测研究对象血清Gal-3、NGAL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NGAL水平对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建立Kaplan-Meier曲线描述累积生存率.结果:CHF组血清Gal-3、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NYHA心功能Ⅳ级病人血清Gal-3、NGAL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病人(P<0.001);死亡组病人LVEF值低于生存组,病程、NYHA分级Ⅳ级占比以及血清Gal-3、NGAL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HR=0.775)、NYHA分级(HR=1.932)、Gal-3(HR=2.496)、NGAL(HR=2.018)是老年CHF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Gal-3、NGAL指标联合预测老年CHF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优于单独检测Gal-3、NGAL的0.837,0.862.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Gal-3病人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低Gal-3病人(70.24%与86.63%,P<0.01);高NGAL病人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低NGAL者(68.54%与87.82%,P<0.01).结论:老年CHF病人血清Gal-3、NGAL水平升高,与心功能、预后有关,是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Gal-3联合NGAL可提高对老年CHF病人CTRD植入术后死亡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采用概化理论改善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概化理论探讨如何降低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误差及提高信度。方法:选择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的40名住院医师,通过腹腔穿刺、气管插管、心脏体格检查、清创缝合术与胸腔穿刺术5个考站来测试其相关的临床技能,每站2位评分者,通过概化研究计算临床测试成绩各个向面的变异数及其向面解释百分率,进一步通过决策研究计算代表临床技能测试设计信度的指标--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越高,临床技能测试设计的信度越高。结果:采用概化理论计算后得出总变异数为268.016,向面解释百分率分别为研究对象39.9% (106.936/268.016),考站6.8%(18.190/268.016),评分者0.0% (0.000/268.016),研究对象和考站41.9% (112.395/268.016),研究对象和评分者0.0% (0.000/268.016),考站和评分者1.8% (4.838 /268.016)和无法解释因素9.6%(25.747/268.016)。当增加测试考站或评分者时,其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会随着增加;直到达到某一个点时,再增加考站或评分者,概化系数和独立指标值增加的速度会降低。结论:欲获得信度最高的形成性评价应设计8个考站,每个考站1位评分者;欲获得信度最高的终结性评价应设计12个考站,每个考站2位评分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泌尿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特络细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特络细胞(Telocytes,T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细胞,其有小胞体和1~5个(2~3个常见)极长而薄的细胞突起(Telopodes,Tps)。TCs存在于多种器官与组织中,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分布特征与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有关。迄今为止,在肾、膀胱、输尿管、尿道等组织中也发现TCs,其可通过Tps在间质空间形成错综复杂的3D网络,使TCs与其他细胞相联系,并可通过释放信号分子,向邻近细胞传递化学信号;TCs还可能具有干细胞潜能,或为干细胞的支持细胞。TCs可能在维持泌尿系统生理稳态和促进器官再生方面有巨大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调控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 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 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 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 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 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发角蛋白基因、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制备小鼠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肤毛囊隆突部位干细胞数量。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脱毛后0 ~ 12 d,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脱毛区皮肤毛发再生延迟。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敲除组脱毛皮肤组织中毛发角蛋白基因Ha1、Krt2-16及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S100a3、Dlx3、Tubb3和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Lhx2、Sox9、Nfatc1 mRNA相对表达量(22.09 ± 12.32、2.07 ± 0.20、0.02 ± 0.01、12.36 ± 2.12、1.75 ± 0.46、0.39 ± 0.02、4.42 ± 0.76、0.44 ± 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3 ± 9.46、7.76 ± 0.49、0.05 ± 0.01、26.16 ± 2.96、2.60 ± 0.14、0.71 ± 0.09、11.93 ± 0.42、0.75 ± 0.04; t值分别为5.40、18.64、3.89、6.57、3.04、6.10、15.03、6.18,均 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在脱毛还是未脱毛皮肤组织中,敲除组毛囊隆突部位CD34 +K15 +毛囊干细胞数量均远低于对照组。 结论:Med1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下游基因及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Sox9、Nfatc1、Lhx2的表达,减少毛囊干细胞数量,导致毛囊分化障碍,毛发再生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电极拔除后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进行过渡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AFLEP)进行临时起搏过渡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室就诊的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拔除电极导线后需要进行临时起搏器过渡治疗的患者。根据过渡治疗期间使用的是临时起搏器还是AFLEP,分为临时起搏器组和AFLEP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电极导线年限、赘生物大小等基线临床资料,以及临时起搏器和主动固定电极连接体外永久起搏器使用的时间和围术期相关并发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感知、起搏功能异常,电极导线穿孔,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赘生物,心脏填塞,肺栓塞,死亡和新植入起搏器再发感染,气胸,血肿,和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44例,其中AFLEP组24例,临时起搏器组20例。AFLEP组患者57.5(45.5,66.0)岁,较临时起搏器组[67.0(57.3,71.8)岁]年轻( P=0.023)。两组患者中男性占比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既往心肌梗死患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FLEP组电极导线植入年限为11.0(8.0,13.0)年,长于临时起搏器组的8.5(7.0,13.0)年( P=0.292)。AFLEP组患者电极导线赘生物直径为(8.2±2.4)mm,临时起搏器组为(9.1±3.0)mm。两组所有患者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临床拔除成功。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气胸、血肿、肺栓塞、心脏填塞、电极穿孔和电极导线或瓣膜赘生物等并发症。AFLEP组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时起搏器组有4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临时起搏器组患者发生电极脱位2例(10.0%)、感知功能异常2例(10.0%)、起搏功能异常2例(10.0%)、死亡2例(10.0%),AFLEP组无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AFLEP组过渡治疗时间为19.5(16.0,25.8)d,长于临时起搏器组的14.0(12.0,16.8)d( P=0.001)。AFLEP组随访23.0(20.5,25.5)个月,临时起搏器组随访17.0(14.5,18.5)个月,随访期间AFLEP组无患者发生新植入起搏器再感染,临时起搏器组有2例(10.0%)患者发生再感染。 结论:应用AFLEP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过渡治疗,植入过程安全,相较于临时起搏器其感知和起搏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更加稳定,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死亡:从医学理念转变到医疗习惯转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医师实施死亡判定,通常历经学习死亡理念,掌握死亡判定技能和纪录死亡判定结果三个步骤,而每一过程均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而转变。脑死亡理念转变是“脑功能不可逆转”最新认知的建立和形成,这一过程需要基于公认标准的理论学习完成。脑死亡判定技能转变是“脑死”判定最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一过程需要基于专项技术的再学习和再培训完成。脑死亡纪录转变是脑死亡判定结果规范化纪录的习惯养成,这一过程需要基于病例质量控制的可持续改进完成。三个步骤的逐一推进将加快中国脑死亡判定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