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 了解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居民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吉林省延边地区的3个边境乡镇抽取1 200名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地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吉林省最终纳入分析的1141名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中,患慢性病共病者400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5.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已婚、离异/丧偶和贫困人口是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15 000元和运动时间>60分/周是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吉林省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相对较高,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运动时间和是否为贫困人口是该地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中学生受欺凌影响因素多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了解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多水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4~7月在湖南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合计纳入7142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合中文版Olweus儿童欺凌问卷和班级感知环境问卷而设计的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7.9%,传统欺凌占17.7%,网络欺凌占2.9%,同时遭受传统和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为2.7%.三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班级中学生感知班级环境得分越高和学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学生受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结论:应以男生、非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经常玩暴力游戏学生为重点监护对象,全方位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责任感、生命态度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一、二、三3个年级大学生共1542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生命态度量表、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20,CHQ-20)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评分、生命态度评分及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父母控制评分在留守经历、成长地、独生子女、贫困生、家庭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感呈负相关性(r=-0.318,P<0.05),与生命态度呈负相关性(r=-0.578,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中分维度父母关爱得分、父母鼓励自主评分呈负相关性(r=-0.428,-0.443;P<0.05),与父母控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性(r=0.36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有留守经历、成长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或其他家庭、家庭贫困、父母关爱评分低、父母鼓励评分低、父母控制评分高、生命态度评分低,则心理健康水平低(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处于良好状态,与父母养育方式、生命态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测度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测度我国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风险.方法:运用一种方法同时测度灾难性医疗支出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我国约有8%的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略低于2%的家庭发生了贫困性支出;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传统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测度方法会因计算方法与阈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序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发生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可能性越小.结论:建议加强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其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城乡视角中国家庭多维健康贫困测度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基于城乡视角对中国家庭多维健康贫困进行测度与解构,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健康贫困差距以及消除健康贫困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12494户中国家庭(城镇家庭6409户、农村家庭6085户)的经济活动、教育获得、家庭关系与家庭动态、人口迁移、身心健康等数据,采用健康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及多维健康贫困测度指数创新性地以健康权利、健康能力和健康风险三大维度测度解构多维贫困的贡献归属.结果 2018年中国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216和0.472,城乡分解测度显示城市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184和0.410,农村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249和0.537;维度分解表明健康风险、健康能力和健康权利的贡献度分别为0.478、0.268和0.254,全国、城市和农村在健康权利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254、0.267和0.244,在健康能力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268、0.228和0.299,在健康风险维度上的贡献度分别为0.478、0.505和0.457.结论 201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均高于城市家庭,健康风险已成为多维健康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而健康能力则是城乡差异最大的维度,对农村健康能力的提高应加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9月选取南阳市5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共3 560名在校农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得分(10.76±3.46)分、父母教养方式中溺爱维度得分(2.68±0.55)分、信任鼓励维度得分(2.52±0.62)分、PSSE得分(3.29±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与溺爱、忽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9),与信任鼓励、情感温暖、社会自我效能感(PSSE)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53,-0.51)(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大学生单亲或其他家庭结构、贫困生、留守经历、溺爱得分高、忽视得分高,则心理危机脆弱性高;信任鼓励得分高、情感温暖得分高、PSSE得分高,则心理危机脆弱性低(P值均<0.05).结论 农村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较高,且与其家庭结构、是否为贫困生、留守经历以及父母教养方式、PSSE有关.应积极关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加强与学生父母沟通、培养学生社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促进心理素质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2015年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规模抽样(PPS)方法抽取1449名农村6~8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调查婴儿过去24 h喂养情况、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按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要求计算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结果 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5.4% (1382/1449).多因素分析显示,婴儿民族为土家族(OR =2.32,95% CI 1.55 ~ 3.47)以及主要看护人喂养知识不合格(OR=1.39,95% CI 1.10 ~ 1.75)是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数湖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儿在6~8月龄时即添加了辅食;土家族、主要看护人辅食喂养知识不合格的婴儿是6~8月龄仍未添加辅食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养育照护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地区0~35月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照护的效果.方法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项目(IECD)于2014年开始在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试点开展,通过多种途径为项目地区0~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儿童养育照护多维度综合干预.采用人群干预对照设计,评价干预对看护人健康与心理、儿童营养、早期学习、儿童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开展基线和中期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干预效果,并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混杂因素.结果 基线调查纳入0~35月龄儿童干预组1 468名、对照组1 485名,中期调查分别纳入1 384名和1 361名.干预组通过2年的干预,看护人抑郁患病率下降9.1%[中期34.8% (479/1 377)比基线43.9% (621/1 414)],对照组下降1.6%[34.3% (464/1 353)比35.9%(509/1 419)],双重差分模型控制因素混杂后,结果显示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同期对照组高7.0%(P=0.008);6~23月龄儿童辅食添加频次合格的比例上升10.4%[69.0% (532/771)比58.6%(481/821)],对照组上升幅度2.9%[66.4% (469/706)比63.5%(508/800)],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高8.2%(P=0.021);干预组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比例下降6.2% [49.1% (478/973)比55.3%(554/1 001)],同期对照组上升4.5%[58.4% (560/959)比53.9%(558/1 036)],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两组变化幅度相差11.0%(P=0.001);干预组家庭拥有儿童图书≥3本的比例上升12.7%[42.7% (588/1 378)比30.0% (432/1 440)],同期对照组上升幅度4.2%[25.7% (349/1 357)比21.5%(298/1 388)]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比对照组幅度高6.1%(P=0.007).结论 多部门合作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看护人心理状况、促进儿童喂养、支持儿童早期学习,并减少暴力管教等不恰当的养育行为,从而为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养育照护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发展现状及风险因素分析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发展现状及其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秦岭和巴山山区(简称秦巴)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的婴幼儿营养健康干预项目中未干预对照组603名婴儿(6~ 12月龄),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研究队列,进行Ⅰ期基线评估,之后每间隔半年进行1次追踪随访,共进行3次(Ⅱ期12~ 18月龄,Ⅲ期18~ 24月龄,Ⅳ期24~ 30月龄),4期评估均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入户体检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以及血红蛋白情况,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婴幼儿发展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从婴幼儿、监护人及家庭层面分析影响贫困地区婴幼儿发展现状的风险因素.结果 随访婴幼儿Ⅱ期497名、Ⅲ期483名、Ⅳ期486名.秦巴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Ⅰ期(6~ 12月龄)、Ⅱ期(12~ 18月龄),Ⅲ期(18~ 24月龄)和Ⅳ期(24 ~ 30月龄)认知发育迟缓(认知发展指数<80分)发生率分别为13.4%(81/603),20.1%(100/497),42.9%(207/483)和50.4%(245/486),呈现在随访期间随年龄增加显著升高趋势(x2=233.40,P<0.01);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展指数<80分)发生率分别为25.0%(151/603),26.8%(133/497),8.3%(40/483)和11.9% (58/486),在随访期间呈现随年龄增加显著降低趋势(x2=87.08,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24~ 30月龄幼儿认知发育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母亲受教育程度≤9年(OR=2.56,P<0.01),影响运动发育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母亲受教育程度≤9年(OR=2.64,P<0.05)以及生长迟缓(OR=2.95,P=0.07).结论 秦巴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发展情况,尤其是认知发育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来自母亲低学历家庭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尤为需要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摄人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年龄标化的平均每日膳食钠的摄入现况.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中18岁及以上居民55 509人.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计算依据膳食调查数据,膳食调查方法采用住户连续3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和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果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为(5335.7±95.3) mg/d,男性为(5744.9±117.8) mg/d,女性为(4918.9±79.4) mg/d.40 ~ 49岁、50 ~ 59岁、60~ 69岁组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分别为(5602.3±152.7)、(5640.0±113.8)和(5363.5±100.8) mg/d,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城乡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别不大,分别为(5319.5±145.9) mg/d和(5352.3±121.7) mg/d.大城市略低为(4993.8±150.3) mg/d,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5378.4±170.3)、(5369.8±142.7)和(5335.9±231.6) mg/d.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还处于较高水平,加强人群钠监测,采取措施控盐控钠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