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进展、重要经验及下一步工作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地方病是呈地域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关系到国家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文中通过对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地方病三年攻坚与国家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5-2022年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泸州市2015-2022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民预防保健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健康管理措施和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泸州市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导出2015-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年度健康体检数据,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6.0软件对在管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人数、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和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综合控制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线性趋势卡方统计推断,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5-2022年泸州市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从16063人上升至106 877人,管理率从4.83%上升至32.16%、服务的规范管理率从32.22%上升至62.79%,血糖控制率从39.69%上升至43.70%,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关联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体质指数达标率、体育锻炼率、甘油三酯达标率、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在2016年达到最高后维持在一个范围波动;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吸烟率、饮酒率无明显改善.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全民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实施对及时发现并将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都有很积极的作用.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考核方式用于糖尿病人群防控效果的全面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现状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疗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承担着兜底作用,在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然而,当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依然具有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文章通过对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当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失能老人整合照护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老人群约4000万,预计到2050年,该数量将达到7000万,日益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其背后的照护需求巨大.当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形式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三种,受基层医疗发展建设限制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家照护仍是我国失能老人的主流照护形式.但家庭因小型化、少子化等趋势其照护功能不断弱化,并逐渐走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社区和机构也在同期因收费、服务等原因表现出了较多弊端,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因长期照护需求未满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一定冲击.当前迫切需要转变失能老人照护理念,通过整合照护以节约照护成本和社区医疗资源,通过运动干预以增强失能老人内在驱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失能老人的整合照护、运动干预现状及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整合照护(ICOPE)指南研究现状做文献梳理,以期为国内失能老人日益严峻的照护困境提供理论参考,为国家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提供相关依据,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和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中来,为相关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精准性补偿方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的精准性,为有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以及有效提升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需求为导向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补偿方案进行设计,构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测算模型以及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测算模型,较为全面地反映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以河南省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结果:(1)由于人口和政策因素,现有补偿方案下河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难以精准地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远高于其它收入群体.(2)根据年龄与住院史结合调整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案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小幅下降;根据个人年收入分层制定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案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的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大幅下降,其他各收入群体有所上升.(3)将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形成新的方案测算结果显示,所有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明显下降,低收入群体下降幅度最大,新方案能够综合前两种方案的效果.结论:基于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的新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在调整补偿方案时采取渐进式的方法,首先从报销比例入手,根据年龄与住院史制定差异化的报销比例,后期根据实施效果进一步采取年龄、住院史与收入结合的方案,较好地实现大病保险补偿的精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测度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测度我国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风险.方法:运用一种方法同时测度灾难性医疗支出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我国约有8%的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略低于2%的家庭发生了贫困性支出;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传统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测度方法会因计算方法与阈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序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发生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可能性越小.结论:建议加强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其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共付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基本医疗保险在保基本的定位之下,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支出由基本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共同支付,基本医保基金对参保人医疗费用支付最高限额的设计无限放大了个人自付责任,导致实践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理论上背离基本医保的制度目的.借鉴域外经验,医疗费用支付应从"有限的医保责任"转向"有限的个人责任",且这种转变并不会导致基本医保基金的破产.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基本医保基金垄断了医疗服务的购买力,可通过其优势地位进行集中带量采购以改变医疗服务的不合理高价,同时可通过完善支付标准、健全医疗服务审查规范以实现基本医保基金的可持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农村精神障碍惠者门诊疾病负担调查及救助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甘肃省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门诊疾病负担状况,为进一步健全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救助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填表、电话访谈、入户调研等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精神科及药学专家的测算,进行对照分析和深入研究.结果:468例精神障碍患者年人均门诊经济负担9 523.80元,其中,年人均门诊直接经济负担6 610.10元,年人均门诊间接经济负担2 913.70元.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与长期的、持续的医药费负担是造成农村患者尤其是低(或无)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根源,呼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将精准扶贫与合理控费作为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的切入点,增加精神类长期门诊疾病医保报销病种,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建立健全救助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疾病预防控制的社会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有两个灵魂在我的胸中,他们总想分道扬镳.”——歌德《浮士德》1经济社会背景对一个人来说,生命与健康有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是人存在的基础.自人类摆脱动物单纯的生存本能状态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追求健康长寿就成为最高级意识形态和终极目标,并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而发展.在生与死之间,任何物质财富均丧失了意义.无数家庭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每天都在诠释着这条基本规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康扶贫机制与政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健康扶贫通过"预防、治疗、保障"三条路径,切断了"贫困→疾病→贫困"循环链,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内在机制.通过预防保健政策,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健康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制定长效保障机制.后期健康扶贫工作以"大健康"为引导、"大数据"为指导、"小人群"为抓手,对接贫困地区元文化,提高健康扶贫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