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医疗联合体到健康联合体:"健康中国"的战略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旨在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围绕人的健康管理,统筹、规划资源,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作者提出要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联合体,贯穿健康管理、预防、医疗、康复与养老等全生命周期,统筹空间、时间、信息、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多元资源,协调责任、管理、利益与服务等全方位职能,延展健康核心链条,多维度把握人民健康核心主旨、多元素组合健康需求-供给模式、多领域实践健康保障体系。健康联合体对推动区域健康产能的良性循环、获得更高的生命健康红利、减少贫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等,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测度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测度我国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风险.方法:运用一种方法同时测度灾难性医疗支出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我国约有8%的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略低于2%的家庭发生了贫困性支出;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传统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测度方法会因计算方法与阈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序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发生灾难性和贫困性医疗支出的可能性越小.结论:建议加强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其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广东省医疗救助对象扩围:问题、原因及对策——基于相对贫困视角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相对贫困新形势下广东省医疗救助对象扩围的方向,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政策分析,比较广东省各地市收入型和支出型贫困对象认定标准,以及医疗救助特殊对象的异同.结果:广东省医疗救助对象认定跟不上目前相对贫困的新形势,没有实现所有常住居民医疗救助政策均等化,经济因素是影响医疗救助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医疗救助对象扩围是必然趋势,要顺应相对贫困的新形势,适度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常住居民医疗救助待遇均等化,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变化.方法:利用2013年和2015年我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西部典型地区的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年份各省份的各种消费性支出税率,计算各消费性支出的直接税、间接税;计算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集中指数和Kakwani指数,反映五种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性.结果:2016年西部典型地区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615、0.366、0.285、0.423、0.262,Kakwani指数分别为0.256、0.007、-0.074、0.064、-0.097,与2014年相比,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集中指数分别增加0.120和0.118,现金卫生支出降低0.028;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Kakwani指数分别增加0.106和0.104,现金卫生支出减低0.042,其他筹资渠道集中指数和Kakwani指数变化不大.结论: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有所改善,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累进程度进一步增高,对贫困人群有利;现金卫生支出筹资公平性趋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服务人类健康伟大事业——WHO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第四届中医科学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灾难性卫生支出现状,探讨林区职工家庭卫生支出对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提出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的建议措施.方法:利用国际上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计算方法,按照相应的标准计算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在15%、25%、30%和40%的界定标准下,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7.29%、14.79%、11.80%和8.27%,平均差距分别为5.29%、3.25%、2.59%和1.61%,相对差距分别为19.38%、21.97%、21.95%和19.47%.家庭经济收入和户主文化程度为灾难性卫生支出的保护因素,低保家庭、家中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家庭成员住院是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危险因素.结论:政府应关注贫困人群,多渠道增加林区贫困职工家庭的收入;预防和及时就医,减低大病风险;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林区居民受教育文化程度;关注老年人口,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农村贫困家庭成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农村贫困家庭中成人居民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7个省和1个直辖市的15个县的48个村中,数据收集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和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2种方法,派调查员入户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 254名农村贫困家庭成人居民中,男性1 154人(51.19%),女性1 100入(48.80%);年龄在16 ~ 98岁,平均年龄44.28岁;学历小学以下536人(23.78%),小学704人(31.23%),初中或高中960人(42.59%),高中以上54人(2.4%);务农1 410人(62.56%),其他职业844人(37.45%).63.00%(1 420/2 254)的农村贫困家庭成人居民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较好.自评健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P<0.01)、随着人群受教育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家庭医疗支出的升高而下降(P<0.01).无业人群的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打工人群、个体工商业者和固定工作人群(P<0.05);无慢病的人群较患有慢病人群自评健康水平高(P<0.01);随着收入水平的升高,自评健康水平上升(P<0.01).结论 农村贫困家庭成人居民自评健康水平与年龄、家庭年人均医疗支出水平负相关,与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正相关,患慢病人群、无业人群的自评健康水平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相关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四川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及相关特征,为进一步推进四川省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家庭医疗支出是其心理预期的2.7倍,家庭成员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及近1年住院率按人数算分别为43.62%、19.08%、24.33%,基层机构是他们就诊的首选,到最近医疗点的平均距离为3.11公里,平均耗时25.93分钟.结论:与西部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建议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以健康管理为核心,推动基层服务模式转变,并注重多部门合作,针对健康问题分类施策,助推利贫政策产生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省贫困县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湖北省贫困县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机制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 年7—8 月,对湖北省3 个贫困县的5家县级医院和9家乡镇卫生院进行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贫困县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总体上呈逐年改善趋势,但部分贫困县仍存在卫生人力总量不足、卫生人力内部结构欠合理、县域内卫生人力结构差异大等问题.大多数医院本科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低于50% ;县级医院2013年至2016年人员经费支出中,财政支出占比普遍低于15% .结论 贫困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面临财政投入有限、编制制度约束以及医疗机构协作动力不足等机制障碍.应明确政府责任,保障人员经费投入;推动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优化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机制,推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农村因病贫困的医疗救助减贫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测算各类医疗救助标准及模拟自费补偿下的减贫成效,了解农村因病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减贫效果.方法 基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16年度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支出明细数据,测算其医疗实际自付费用及救助比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医疗救助介入后,有458人的实际自付费用降至2.2万元贫困线以下, 30.25%的人群走出困境.不同的医疗救助方案组合,在各费用区间的减贫成效不同.结论 因病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标准合理化选择,需要以医疗实际自付费用分布规律为参考,确定救助目标; 探索医疗自费部分救助,引入商业保险补充救助资金;根据救助资金需求及供给态势,选择适宜的救助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