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点是重视中医研究生原创思维的教育,尤其是提高中医研究生急危重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越加重视,加上研究生不断扩招,在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即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乃是中医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提高研究生运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原创思维能力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思政教学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在中药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本教学改革以水飞法为例,从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元素映射与融入点的切入、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政教育的拓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实现方式,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以期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为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女性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8-2023年南昌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的基础上,对有效样本中10 034名女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特征女性健康素养水平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并利用x2趋势检验分析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逐年上升,从17.87%提升到30.80%.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及安全与急救分别在健康素养三方面和六维度中居首位.影响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的因素有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城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是农村女性的1.249倍(OR=1.249,CI:0.934~1.669);35~44岁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比15~24岁组高93.5%(OR=1.935,95%CI:1.375~2.724);大专及以上(OR=15.851,95%CI:12.525~20.060)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是小学及以下女性的15.851倍;职业为公务员/教师及其他事业单位(OR=0.373,95%CI:0.252~0.553)和农民(OR=0.368,95%CI:0.231~0.585)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医务人员;未婚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在婚女性45.5%(OR=0.545,95%CI:0.332~0.896).结论 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升,今后要以基本医疗、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为重点内容,以农民、老年、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女性为重点人群,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与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当代医学科技——科普版》专栏 主编致辞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医学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承载着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深切关注.医学期刊是传递医学前沿的重要载体,是医学从业人员交流经验、学习技能的专业平台.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创刊于 2001 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医药卫生科技学术核心期刊,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交流等常规栏目,还设有国际交流、学科前沿、专家笔谈等特色栏目和研究生专栏.在近 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躬行实践着核心期刊的重要交流平台作用.在"科学普及具有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新时代,作为医学期刊更应肩负起新的使命: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致敬医学精神 做好顶层设计 服务全民健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0年冬春之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相关思考,本文从14个方面进行阐述。(1)医护人员用血汗和生命诠释当代医学精神可歌可泣;(2)社会层面有效的综合治理是现代社会运行和卫生健康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3)提高突发疫情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坚持学科协同和结果导向;(4)应该加强对医学发展的支持并落实医学发展的制度保证;(5)医学教育的改革应当注重体制机制改革且强调顶层设计;(6)当今时代的医学应当坚持循证理念;(7)在强调科学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思维方式的创新;(8)医学科研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9)学术研究与疫情防控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体;(10)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1)医学院校的设立和医学专业的开办应该在国家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12)建立涵盖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职业发展的医学教育认证评估体系;(13)科学设计医师资格考试以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使用和研究生备考问题;(14)加强全民健康的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再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国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斗争,在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严重群体性创伤救治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如何借鉴这次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中国特色创伤救治体系的内涵、创伤医学自身特征在创伤救治链条中的作用、创伤救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创伤医学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公共培训教育与加强创伤医学立法等6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医科”视域下公共卫生融合创新式教育的逻辑路径与实践路径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下的“新医科”建设对公共卫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指出当下存在“孤岛式”公共卫生教育的瓶颈问题,从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结构和建立协同育人新体系三方面来说明发展公共卫生融合创新式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从逻辑路径和实践路径分别提出建设全链条式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构建医教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多渠道、多元化融合创新的“公卫”课程资源,下好数字化公共卫生教育新形态的先手棋等一系列举措,以期全面推动“医防融合”“学科交叉融合”的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下全方位培养复合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建设思路和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视提升临床医生数据素养 面向未来培养临床数据科学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当前,数字化变革给医学领域带来巨变。但同时,如何合理利用海量复杂的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及创新突破的技术手段提升患者诊疗和科学研究,亦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升临床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已成为迫切需求,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密切结合我国的医学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及本土化设计。此外,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能力、能够连接健康数据科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的临床医生,即“临床数据科学家”,对深度挖掘健康医疗数据价值、赋能健康医疗领域将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高校多形态科创/文创成果转化的开源管理新体系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高校科创/文创成果转化的开源管理新体系,是对高校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亦是高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使高校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对科创/文创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成果转化,提高自筹经费能力和"自我造血"潜力,提升高校运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方法:以教育部直属68所高校2019年度部门决算已公开财务数据和近3年高校专利申请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并结合高校当前运营实际状况展开问题分析。结果:年总收入前15%的高校其科研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其专利申请数占总体30%左右,专利申请绝对数逐年增长,但转化率不高,说明科创/文创成果转化是高校经费开源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构建高校开源管理新体系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加强科创/文创成果转化落地,是提高学校经费开源成效和成果转化率的必由之路。结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构建高校开源管理新体系,以高校研究/教学团队→科创/文创中心→政府、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机构→高校研发创新团队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方式。这种服务于社会、取之于社会的开放理念下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一方面获得更多政策、资金和环境支持,拓展高校经费来源,形成一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开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价值,通过开源管理体系还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孵化和就业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CDIO理念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CDIO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模块组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此探讨以CDIO理念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结合实践从教学宗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实践效果五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为眼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