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sB7-H3、TFF1、LCN-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三叶因子1(TFF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水平对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BC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BC组;同期8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行76例体格检查健康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并分析其与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影响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良性病变组、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为阴性的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 sB7-H3、TFF1、LCN-2 水平与肿瘤直径(r=0.463、0.442、0.481,P<0.001)、TNM分期(r=0.474、0.394、0.562,P<0.001)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67、0.488、0.409,P<0.001),与 ER表达呈负相关(r=-0.575、-0.534、-0.538,P<0.001);血 清 sB7-H3、TFF1、LCN-2 单独诊断 BC 的 AUC分别为0.817、0.814、0.830,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独诊断(AUC=0.911,95%C/=0.871~0.942).结论:BC患者血清中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诊断BC的临床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p-IgG抗体联合血清DKK1、sB7-H3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Hp-IgG)抗体联合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相关蛋白1(DKK1)、可溶性B7同源物3(sB7-H3)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E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GC组),选取同时期确诊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作为CAG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p-IgG抗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DKK1、sB7-H3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IgG抗体、DKK1、sB7-H3对CAG与EGC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其鉴别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对照组、CAG组、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21%(21/58)、72.00%(36/50)、89.58%(43/48),DKK1水平分别为(13.78±3.35)、(21.36±4.52)、(38.86±7.24)μg/L,sB7-H3水平分别为(7.63±1.59)、(12.34±3.64)、(25.35±5.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1, P<0.001; F=316.95, P<0.001; F=314.22, P<0.001);与对照组相比,CAG组、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均 P<0.05);与CAG组相比,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均 P<0.05)。CAG患者Hp-IgG抗体阳性36例、阴性14例,DKK1水平分别为(22.18±4.84)、(16.33±3.57)μg/L,sB7-H3水平分别为(12.83±3.84)、(9.33±2.3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0, P<0.001; t=3.18, P=0.003)。EGC患者Hp-IgG抗体阳性43例、阴性5例,DKK1水平分别为(39.66±7.61)、(30.05±5.23)μg/L,sB7-H3水平分别为(26.18±5.62)、(16.24±4.2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4, P=0.009; t=3.82, P<0.001)。ROC曲线显示,Hp-IgG抗体鉴别诊断CAG与EG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 CI为0.72~0.88),敏感性为72.00%,特异性为89.58%;DKK1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90(95% CI为0.82~0.95),最佳截断值为28.32 μg/L,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5.83%;sB7-H3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86(95% CI为0.78~0.92),最佳截断值为16.44 μg/L,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5.83%;三者联合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95(95% CI为0.89~0.98),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7.50%;三者联合优于Hp-IgG抗体、DKK1及sB7-H3各自单独鉴别诊断CAG与EGC( Z=3.62, P<0.001; Z=2.13, P=0.035; Z=2.69, P=0.016)。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Hp-IgG抗体联合DKK1、sB7-H3鉴别诊断CAG与EG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更佳(Kappa=0.78)。 结论:EGC患者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检测鉴别诊断CAG与EGC效能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钠治疗,联合组予以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降钙素原(PCT)]、血清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一氧化氮(NO)、白细胞计数、糖定量、蛋白定量水平、氯化物]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联合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脑脊液恢复正常、白细胞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IL-6、IL-4、PCT、NSE、MMP-9、sB7-H3、NO、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神经系统损害,减轻脑脊液压力,治疗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PD-L1、sB7-H3、sB7-H4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 1(sPD-L1)、可溶性B7 同源体 3(sB7-H3)、可溶性B7 同源体 4(sB7-H4)]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68 例结直肠癌组血清 sPD-L1、sB7-H3、sB7-H4 表达水平,并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与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 sB7-H3 表达水平为(9.128±0.509)ng/mL,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 sB7-H3 表达水平分别为(7.029±0.293)、(6.701±0.3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 sB7-H3 曲线下面积为 0.6805(95%CI:0.5848~0.7761),P=0.0010.与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 sB7-H3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sB7-H4 水平则与患者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372、0.0078);与 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sB7-H4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 sB7-H3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结直肠癌疾病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血清 sB7-H3 与sB7-H4 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与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共刺激分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 (P <0.05).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IL-18和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7、IL-18、IFN-γ及sB7-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4、IL-17、IL-18、IFN-γ及sB7-H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儿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水平,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利于患儿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特征及脑脊液TNF-α与MMP-9和可溶性B7-H3表达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分布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表达临床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于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细菌性脑膜炎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80例作为对照.采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且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MMP-9和可溶性B7-H3水平.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56例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病原菌7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33%和8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74%和84.21%;肠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93.33%.研究组脑脊液TNF-α、MMP-9和可溶性B7-H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脑脊液TNF-α、MMP-9和可溶性B7-H3表达明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腾冲嗜热厌氧杆菌Cas2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CRISPR/Cas系统及其相关蛋白Cas2(TTE2657)在腾冲嗜热厌氧杆菌热适应中的作用,应用PCR技术构建了原核重组质粒pET-28a::cas2,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表达Cas2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as2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氨基酸同源性、空间结构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as2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得到表达,Cas2分子质量大小为9.9 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qRT-PCR显示cas2 mRNA在60℃和75℃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as2基因其完整的ORF全长264 bp,编码88个氨基酸,其中Ile(14)、Ser(14)、Phe(12)含量较高,等电点为9.31,不存在跨膜结构.其蛋白质二级空间结构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为主,蛋白互作预测网络显示Cas2与Cas3、Cas5、Cas7等其家族大部分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进化树分析显示腾冲嗜热厌氧杆菌cas2基因与厌氧菌芽胞杆菌B7M1同源性最高(39.5%).腾冲嗜热厌氧杆菌cas2编码蛋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在原核系统能高效表达.本研究为嗜热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乳癌病人血清sB7-H 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乳癌病人血清可溶性人B7同源体3(sB7-H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乳癌病人(乳癌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中sB7-H3表达,并分析乳癌病人血清sB7-H3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癌组血清sB7-H3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530,P<0.01);血清sB7-H3最佳诊断截断值为21.73μg/L.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中sB7-H3表达与乳癌病人术后的病理分期(pTNM)、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高低有关(t=-2.219~2.067,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等无关(P>0.05).结论 血清sB7-H3可能成为筛选乳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高表达的血清sB7-H3可能与乳癌预后不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菌药物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B7同源体3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可溶性 B7同源体3(soluble B7 homologue 3,sB7-H3)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 1 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抗菌药物及地塞米松静脉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药物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同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病情改善时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MMP-9、sB7-H3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对83.33%,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颅内高压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CRP、TNF-α、MMP-9,sB7-H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CT、TNF-α、MMP-9、sB7-H3降低更多(P<0.05),但治疗后CRP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对11.90%).结论 抗菌药物鞘内注射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较传统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佳,可下调炎症因子及MMP-9、sB7-H3的表达,帮助患儿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利妥昔单抗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sB7-H3、GM-CSF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RMPP患儿10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红霉素(静脉滴注10 mg/kg,1次/d,连用2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 mg/kg,1次/d,连用3~5 d后改为口服,连用2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100 mL/次,1次/周,共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sB7-H3、GM-CSF]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PEF分别为(1.36±0.20)L、(1.28±0.18)L、(3.14±0.71)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18)L、(1.19±0.20)L、(2.85±0.60)L/s],血清CRP、sB7-H3、GM-CSF分别为(8.81±2.05)mg/L、(5.06±1.32)μg/mL、(6.02±1.64)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5±2.73)mg/L、(6.65±1.44)μg/mL、(7.91±1.7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分别为(64.19±5.28)%、(48.28±3.49)%、2.36±0.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32±5.50)%、(42.26±3.54)%、1.88±0.47],CD8+为(20.50±1.14)%明显低于对照组[(22.51±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3%、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儿童RMPP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血清sB7-H3、GM-CS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