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揿针疗法对鼻咽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穴位揿针疗法对鼻咽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行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顺铂+紫杉醇(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采用穴位揿针疗法.对比2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穴位揿针疗法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程度,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太溪主治作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及输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功效及主治病症可概括为:回阳救逆、益肾填精,可治疗肾阴、肾阳虚弱,导致的腰痛、手足逆冷、默默嗜卧等肢体经络疾病;行气止痛、化痰宽胸,可治疗痛症及呕吐、呃逆属痰阻气滞的脾胃病;滋肾阴、益精血,可治疗便秘消渴、嗌干、热病汗不出等气血津液疾病;利水消肿、宣肺利咽,可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的肺肾疾病;泄热解毒、活血调经可治疗热毒旺盛、血脉瘀滞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功能、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应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针灸与穴位敷贴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联合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iper疲乏修订量表得分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干预后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得分高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常规组的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以及相关中医证候,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利咽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障碍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VEGF、IL-18、IL-23、SOD及MDA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对照组为72.2%(3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28, P=0.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383、9.740, P值均<0.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 t=4.064, P<0.01);研究组血清BDNF[(8.42±0.72)μg/L比(6.69±0.63)μg/L, t=13.288]、IGF-1[(142.20±12.29)μg/L比(118.35±10.73)μg/L, t=10.742]及VEGF[(151.29±12.26)ng/L比(102.21±9.77)ng/L, t=23.00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IL-18、IL-23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892、9.897、6.206, P值均<0.00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t=18.510, 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宣肺利咽贴穴位贴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宣肺利咽贴穴位贴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穴位贴敷宣肺利咽贴。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最大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CD8 +,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为86.7%(5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4, P=0.038)。治疗后,观察组FEV1[(1.61±0.22)L比(1.30±0.19)L, t=8.261]、PEF[(122.93±14.49)L/min比(103.05±12.06)L/min, t=8.168]均高于对照组( P<0.01);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咽部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6.851、15.667、12.387、8.746, P值均<0.001);CD3 +、CD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656、4.667, P值均<0.01),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 t=5.149, P<0.01)。 结论:宣肺利咽贴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章薇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总结章薇教授基于"和衡"理念运用"通利咽窍"组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章薇教授以"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靶点治疗、阴阳调衡等为理论基础,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基本病机,即脉络、咽窍痹阻不通,气机不畅,以及中风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根本病机,提出"和衡观",遵循"通络启闭、利咽开窍、阴阳调衡"的治疗原则,及"局部取穴,直接作用""多经取穴,各取所长""舌项体针,三位一体""补泻结合,刺法有度"的治疗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通利咽窍"组穴.初步构建了舌组穴、项组穴、体组穴三部位结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上取得了独特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选穴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文献,利用 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stistics 25.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 242 篇,涉及穴位 115个,使用频次 1 697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 60次的高频穴位为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完骨、翳风;穴位所涉及归经以足少阳胆经、任脉、督脉较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为最多;关联分析中出现较多配伍为金津-玉液,风池-完骨,风池-翳风,金津-玉液-廉泉等;聚类分析共得到 6组穴位,金津、玉液、咽后壁、完骨、翳风、风池、内关、人中、三阴交,天突、扶突、人迎,哑门、风府、通里、照海、列缺、天柱,上廉泉、脑户、足三里、太冲、太溪、丰隆、合谷、曲池、百会、印堂,治呛、翳明,廉泉、夹廉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归纳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选穴规律,核心穴位处方为廉泉、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治疗中多选取足少阳胆经与任督二脉穴位,交会穴的应用较为广泛,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提供了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张卫华应用"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总结张卫华教授应用"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经验.开窍利咽四步针法即将头针治疗与局部取穴相结合,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特点,融现代解剖理论与经络理论为一体,以病灶侧头针区、咽颈部以及舌下络脉为治疗部位,应用头针连刺法、雀啄点刺法、苍龙寻珠法和刺络放血法等特殊手法,共奏醒脑开窍、通关利咽之效,临床屡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介绍符文彬教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外感热毒化火并流窜喉部为本病核心病机,疏肝泄热为治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一针即毫针针刺,选取百会、印堂、廉泉、四关穴、"引气归元"组穴,双侧风池、完骨、翳风等,并点刺咽后壁以疏肝调神,泄热利咽;二灸即精灸疗法,选取风池、肺俞、四花穴、肾俞、命门等,可温养脾肾,以热引热;三巩固即选取心俞、肝俞、肩井运用刺络拔罐疏肝排淤,并通过皮内针埋针持续刺激巩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石学敏院士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总结石学敏院士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经验.卒中后吞咽障碍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关窍闭阻,调神导气、补虚实本以治本,通关利窍以治标.通关利窍针刺方择内关守神通关、人中醒神开窍、三阴交养神补虚,择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通关利窍.针刺顺序以治本穴为先,首刺内关.手法操作以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为指导规范,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病灶,内关、风池、完骨、翳风、廉泉深刺至病所,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