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卫华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介绍张卫华教授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张卫华教授采用"二摸三查两阅"法对疾病的病位、分期、程度进行精确诊断,根据疾病的性质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当从3期论治,提出"以筋为纲,以经为要,以气血为基,筋骨并调"的学术思想,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进行治疗.尺胫针选取太阳、少阳经尺部之区带的下1/3皮部(带状)范围进针;减压松动手技分为放松颈项、减压松动(包括定位旋转扳法、上抬后顶法、仰侧扳法)、镇痛理筋3 步,并配合镇痛理筋手法加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张卫华应用"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总结张卫华教授应用"开窍利咽四步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经验.开窍利咽四步针法即将头针治疗与局部取穴相结合,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特点,融现代解剖理论与经络理论为一体,以病灶侧头针区、咽颈部以及舌下络脉为治疗部位,应用头针连刺法、雀啄点刺法、苍龙寻珠法和刺络放血法等特殊手法,共奏醒脑开窍、通关利咽之效,临床屡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张卫华教授"神应组穴"临床刺法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本研究总结张卫华教授针刺"神应组穴"(二穴五点,即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神志类疾患临床经验.张教授在传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大凡精神亢奋、情志抑郁类疾病,均取此"神应组穴",依病种及其虚实不同而针刺方法有别,常用的有龟速徐刺法、飞针速刺法、雀啄刺法及透刺法,后者又有一针四向透、五点内外透和八向透百会等,在此将诸法作一介绍,并举两例典型病例加以佐证.张教授醒神、安神的"神应组穴"组方固定,刺法多样,特色鲜明,可单取而使,亦可配伍他穴应用,临床取效甚佳,凡精神神志疾病、脑源性及头部疾病治疗均可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名中医张卫华从"征证症"辨治乳腺结节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总结名中医张卫华治疗乳腺结节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张卫华认为,乳腺结节的形成是乳道不通、功不能泄所致,其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四邪相互兼杂胶结,聚而成核,故将其病机归纳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正气内虚三个方面,其中肝气郁结为发病的首要病机.治疗上从征、证、症三个层面辨识论治,以"消法"除征,"辨证法"治本,将"征、证、症"三者结合用以治病.整个治疗过程秉持"疏、通、消、调、补"治疗原则,标本兼治,功专力注,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经方辨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杭州市名中医张卫华主任医师从医数十载,善于遣选经方、时方化裁治疗内伤杂病,笔者师从张师多年,现录经方合方治愈耳疾验案1例,以飨同道.患者张某,34岁.从事IT软件开发工作.剖腹产后3月,时常熬夜加班至凌晨,饮食无规律,心情烦躁抑郁伴焦虑,左耳反复间歇性流脓6月余,当地多家综合性医院五官科诊治,诊断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之罔效.因自感听力日渐下降,在医院耳部综合性检查,电耳镜示:左耳鼓膜呈乳白色,弥漫性充血、浑浊不透明,深部有粘液状脓液积潴,鼓沟及其附近呈充血状态,鼓膜中央型小穿孔.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听力曲线呈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示:鼓室粘膜肿胀,充血、增厚,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迹象、听骨链尚完好,无骨质破坏,未见"胆脂瘤"征象;排除家族史、颅脑外伤、噪音长期接触、职业性病史.鉴于患者脓耳日久不愈,病情延展,恐会殃及中耳、外耳道生理解剖结构、听觉功能,医生建议做早期病灶根治术,患者拒绝,于2017年5月22日辗转于张师门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卫华教授“四步得气”针刺手法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张卫华教授临床通过脏腑-经脉、经脉-穴位诊断敏感穴,并以望、触摸按压法探寻敏感穴,创新性的提出“四步得气”针刺手法.该法四步依次为传统针刺、两旁双刺、斜刺病所,所针之处局部针感增强,产生感传,疗效显著,是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卫华教授传统针刺手法发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张卫华教授在继承传统针刺手法的基础上,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特针法,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跟随张卫华教授临床门诊学习、观察、总结其临床针刺得气之手法.结果 其临床针刺得气手法在继承传统“一点一线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并应用分层、多向针刺得气法,总结为一穴一线、二向、三层、四部针刺得气法,将针刺穴位下的组织分层与不同方向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针刺操作的内容,增强了局部针刺得气的感应,显著的延长了“气至病所”的路线,更为重要的是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张卫华教授独特的针刺手法临床操作简便,疗效较好,是较为实用的针刺得气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卫华教授独特进针行针手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卫华治疗夜间发热7年医案1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夜间发热不仅是阴虚发热或血瘀发热,阳虚发热者也可见以夜间发热为主.张卫华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30年,对各种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随张卫华主任医师学习3年.近日见张老师运用温肾潜阳法治疗1例罕见的长期夜间发热病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卫华针药结合治疗乳头溢液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陕西省名中医张卫华教授以针药结合诊治乳头溢液的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乳头溢液的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访谈及临床原始病历和处方搜集,总结张教授对乳头溢液的诊治思路,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经验.结果 张教授重视“病症结合”的诊断模式,在临床中首先通过溢液的颜色、性质、量、黏稠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初步判断病情.在治疗方面,基于传统中医理论,注重“肝主疏泄”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肝失疏泄、气郁痰凝”是乳头溢液的基本病机,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治疗法则,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药,配合针刺疗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张教授治疗乳头溢液从肝郁痰凝出发,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瘀兼补脾肾为主要治法,理论结合实践,整体审查,辨证论治,运用柴胡疏肝散灵活加减用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乳头溢液,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