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 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DCE-TIC联合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根据新辅助化疗(NAC)后是否发生显著病理反应性将患者分为病理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n=51)和非显著反应(NMHR)(n=96).比较2组TIC曲线类型和ADC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与ADC对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评估效能.结果 NAC后,MHR组TIC曲线类型降低的患者占比及△ ADC%值均大于NMHR组(P<0.05).MHR组ER阴性、PR阴性及分子亚型三阴型的患者占比大于NMHR组,分子亚型LuminalB型占比则小于NMH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ER与PR阴性、三阴型分子亚型、TIC类型降低和高△ ADC%是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IC类型降低、ΔADC%及二者联合诊断NAC后发生MHR的AUC分别为0.735、0.885、0.951,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TIC类型降低及高△ ADC%是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并且二者均对NAC后发生MHR有一定的评估效能,二者联合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垂体微腺瘤影像征象与扫描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CT、MRI不同扫描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的垂体微腺瘤61例,女57例,男3例,平均年龄32.66±7.88岁.61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增强15例、动态增强46例),其中35例行CT检查(平扫26例、增强15例).分析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方法的价值.结果 MRI平扫垂体微腺瘤显示率62.30%(38/61),常规增强显示率40.00%(6/15),动态增强显示率93.48%(43/46);CT平扫显示率15.38%(4/26),CT增强显示率33.33%(5/15).26例均行CT平扫、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检查,CT平扫与MRI平扫、CT平扫与MRI动态增强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0);15例均行CT增强、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5例均行MRI平扫、MRI常规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例均行MRI平扫、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有利于垂体微腺瘤的显示,该方法可作为常规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良性组,同时以出院后3年内复发情况为终点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0)及未复发组(n=229).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动态增强成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取定量参数;均测定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低于良性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复发组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Ktrans、Kep、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3.2%;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93.0%,特异性为80.6%,联合评估的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学指标可显著提升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WI、T2WI及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s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肝硬化sHCC患者的DWI、T2WI、MRI动态增强影像学资料,以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为参照,探究三者对于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病理活检组织学显示共38例合并sHCC,其余24例非sHCC;以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为参照,D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3.87%、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76.92%、kappa值为0.665;T2WI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76.32%、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72.58%、阳性预测值为78.38%、阴性预测值为64.00%、kappa值为0.427;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79.03%、阳性预测值为80.49%、阴性预测值为76.19%、kappa值为0.548;DWI、T2WI、MRI动态增强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T2WI、MRI动态增强扫描三者诊断效能相当,均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多排CT特征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10cm以下的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多排CT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和15例胃间质瘤的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的多排CT特征.结果 6例胃神经鞘瘤,5例误诊为胃间质瘤,6例神经鞘瘤和15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肿块,均位于胃体部,前者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无浸润.后者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部分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欠清晰.二者均以向腔内生长为多.动态增强前者呈中度均匀渐进性强化,后者为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最明显,平衡期减退,病灶内低密度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前者周围可见小淋巴结影,后者可见肿大淋巴结影,二者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10cm以下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形态、边界、囊变、密度,强化方式,周围脂肪间隙及淋巴结情况有一定的特征,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但肿瘤较小时,影像学鉴别较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VIM及DCE-MRI在直肠腺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直肠腺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1例直肠腺癌患者,低分化组(28例)、中分化组(32例)、高分化组(21例),37例淋巴结被分为转移组(20例)和非转移组(17例).不同病理分级组或淋巴结组间参数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 H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诊断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结果 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中,Kep、D*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ep值、f值及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ep值及D值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获得联合预测概率P值.Kep值、D值及联合预测概率P值的AUC分别为0.885、0.819、0.924.结论 IVIM联合DCE-MRI可以辅助诊断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宫颈癌神经侵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APTw、DCE-MRI序列)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其中有PNI(PNI组)12例,无PNI(NPNI组)24例.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病灶的APT值与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分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between EES and blood plasma,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e)以及血浆容积分数(capillary plasma volume,Vp).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olmogorov-Smir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有差异参数诊断PNI效能,获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有差异参数的联合诊断效能,DeLong检验进行各参数和联合参数AUC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APT值和有差异DCE-MRI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的APT值及Ktrans值、Kep值、Ve值、Vp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均>0.75.两组间的APT值和V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组的APT值(2.89%±0.72%)和Vp值[7.80×10-3(6.80×10-3,1.14×10-2)]均大于NPNI组[APT值2.31%±0.71%;Vp值4.19×10-3(2.04×10-3,7.35×10-3)].评估宫颈癌PNI时,APT值和Vp值的AUC分别为0.717、0.785,阈值分别为2.7%及6.46×10-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及75.0%、83.3%及75.0%;APT值联合Vp值后的AUC为0.792,APT值、Vp值与两者联合后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与Vp值无相关性(r=0.219,P=0.198).结论APTw序列及DCE-MRI的定量参数均能有效预测宫颈癌PN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PT-联合DCE-MRI术前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及IDH基因突变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联合DCE-MRI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和IDH基因型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诊治且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手术前均进行APT成像和DCE-MRI检查.依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低级别组(Ⅱ~Ⅲ级)36例,高级别组(Ⅳ级)42例;依据患者IDH基因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IDH野生型组31例,IDH突变型组47例.比较高、低病理分级组及不同IDH分型组之间病灶的APT图像信号等级(分为1~5级)和DCE-MRI参数(Ktrans、Ve、rCBV、Vp、Kep和rCBF)值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IDH突变型和野生型组之间年龄、性别、主诉、神经系统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之间年龄、性别、主诉、神经系统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级别组中IDH野生型占比更高(P<0.05).78例病灶的APT信号分级:1级有19例,2级3例,3级14例,4级6例,5级36例.高级别组APT图像上肿瘤的信号等级高于低级别组,IDH野生型组患者APT图像等级高于突变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参数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之间,以及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之间,Ktrans、Ve和rCB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信号等级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及IDH状态的AUC分别为0.782和0.714,Ktrans、Ve和rCBV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982、0.793和0.898,鉴别IDH状态的AUC分别为0.963、0.803和0.873.结论:APT成像联合DCE-MRI定量参数能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IDH基因分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